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退隐撰佳联     
古代有些官员告老还乡或退隐赋闲时,常喜欢撰联,以表明心志。清代禁烟功臣林则徐,55岁卸任归里时,在居室内撰一联,联曰:"坐卧一楼间,因病得闲,如此散材天或恕;结交千载上,过时为学,庶几炳烛老犹明。"林则徐在受重用、负重任时,  相似文献   

2.
在宁波民间除了家庭亲、联姻亲以外,还有一种特殊之亲,叫作"过房亲"。 "过房亲"就是在民间"交情友谊亲密者,以子女互相寄名"。"过房亲"在宁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结婚多年没有生育过子女或生育以后怕夭折,就认一个过房儿子或者是过房女儿;另一种是担心自己的儿子或女儿身单势薄,将自己的儿子或女儿过房给兴旺之家,有一个依靠照应。这两种情况,属第一种的过房比较多。过房儿子和过房女儿都称过房爹、过房娘为"寄爹""寄妈"。  相似文献   

3.
小店巧对     
文宗 《人才瞭望》2014,(6):53-53
一日晚膳后,乾隆招来大学士纪晓岚,二人换上便服走出宫外,来承德大街上闲逛。只见一酒店的招牌上书"半联酒店"四字,店前若市,人头攒动。二人停下脚步,只听掌柜的拱手喊道:"多蒙诸位关照,小店屋内有半副对联,哪位能续上下联,美味佳肴尽用,敝人并愿赠纹银10两。"君臣二人觉着好奇,便走进店内,见堂屋正中悬的半联是:一串无鳞,鳅短鳝长鲶大嘴;  相似文献   

4.
虎联拾趣     
潘木 《人才瞭望》2014,(9):93-93
在我国浩瀚的联海中,有不少嵌有"虎"字的佳联妙对。古时,有朋友两人去看戏。到场时,甲的座位被乙占去,甲脱口念出上联:"鹊巢鸠占。"乙也不甘示弱,随即吟出:"虎踞龙盘。"上下联语出自然两人不禁相视一笑,各就各位。明代,  相似文献   

5.
引智月报     
1999年12月15日,至旧日国家外国专家局在广西南宁市举行了"乳肉兼用水牛的引进与开发利用"农业引智成果推广示范基地授牌仪式暨展示会。大会宣读了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万学远、中国农科院院长吕飞杰的贺信、外专局法联司司长赵立宪代表外专局向广西水牛研究所授牌并讲话,广西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韦肇普、区编办主任邵博文等出席授牌会并讲话,武警广西总队后勤部等有关单位和地区的代表共7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广西水牛研究所的成果展览和种牛基地以及南宁市郊的水牛养殖专业户,并与水牛研究所进行了项目洽谈…  相似文献   

6.
"上海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份异彩。"2002年12月3日中国申博成功这一天,上海一夜无眠,盛世中华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来2010年上海世博会。从那时起,复旦大学退休教授、北京人民画院院士、华夏诗联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发展方向在于产业化王俊才漯河市根据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按照"底层突破、聚沙成塔"的总体设计,从"激化农户、激活干部"入手,找出并实施了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为主要内容的"富民工程".经过两年多的运作,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就象当年推行家庭联...  相似文献   

8.
寿龄雅称     
佚名 《人才瞭望》2014,(9):33-33
自古以来,中国人大多统称60岁以上的人为耆老,民间对人的上、中、下"三寿"寿年大体分为:上寿指90岁以上;中寿指80岁以上;下寿指70岁以上,也有指60岁以上的。老人的年龄有许多雅称,各有其意。60岁称为"花甲"。古人用天干、地支作为纪年的符号,  相似文献   

9.
文史 《人才瞭望》2014,(6):99-99
方丈:一丈四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即禅寺中住持之居室或客殿,亦称函丈、正堂、堂头。印度之僧房多以方一丈为制,维摩禅室亦依此制,遂有方一丈之说;转而指住持之居室。今转申为禅林住持,或对师父之尊称。俗称"方丈"或"方丈和尚"。住持:其语义为"安住之、维持之"。  相似文献   

10.
刘义 《人才瞭望》2014,(9):50-50
在民国时期,考大学也是学子们拼命努力的方向。本文提到几则民国大学入学考试题目,颇为有趣,也颇引人深思。第一则是1932年清华大学的国文考试题,题目不难,但其中有一道怪题——"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考生对下联。据说后来只有3人答对了,  相似文献   

11.
参加摩根斯坦利的最后一轮面试时,一位分析员面无表情地与我握手寒暄后,不动声色地发问了:"如果你找到一份工作,薪水有两种支付方式,一年12000美元,一次性全部给你;同样一年12000美元,按月支付,每月1000美元。你会怎么选择?"我心里"嘭"地一跳.这人怎么不按常理出牌啊!我搬出课本里的名词:"这取决于现在的实际利率。如果实际利率是正数.我选择第一种:  相似文献   

12.
刘洪  张月 《人才瞭望》2014,(5):59-60
普京:"我要绞死(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萨科齐(大吃一惊):"绞死他?"普京:"为什么不?美国人绞死了萨达姆·侯赛因。"萨科齐:"但是,你想搞得像布什那样吗?"普京:"呃,你这话有道理……"2008年8月,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爆发战争,俄军大军直入,兵指第比利斯。  相似文献   

13.
一、经常混淆的概念是:"祖国"和"新中国"。2009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和媒体报道中,"祖国60岁生日"频频出现,正确的说法应是"新中国60岁生日"。"新中国"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指祖先世代居住的国家,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  相似文献   

14.
1958年,在工农业生产全面"大跃进"的感染之下,文艺界的"大跃进"也发动起来。 村村要有李白、鲁迅、聂耳 在1958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作了一个关于文化"大跃进"的发言,其中在讲到15年后中国的文艺时说:到那时,新的文化艺术生活,将成为工人、农民生活中的家常便饭,每个厂矿、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自西周就开始有孝道。影响最广的,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孟子·离娄上》中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实,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不孝有三种,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孟子的原意,并不是说不生孩子就是不孝,最不孝的是没有对长辈尽到后代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高胡 《人才开发》2010,(9):60-62
梁惠王见庖丁解剖牛时又轻又快,便问:"你干这种活有多久了?怎么干得这么轻快啊?"庖丁说:"快30年了,没有一天不是干这种活。时间长了,干得多了,熟能生巧。现在上了年纪,手就慢多了。"梁惠王说:"干了这么久,仅刀子大概就用坏了几十把吧?"庖丁说:"不,干得久了,也就不费刀子了。你看我手里这把刀,已经使用19年了,而且从来没有磨过。"梁惠王不解地问:"这是怎么回事啊?"庖丁说:"在你们看来,一头牛全身都是皮和肉。可是在我的眼里,一头牛只是些骨骼而已。"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通过艰难的实践探索,已经获得了初步的经验,如: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模式;启动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学生"双证书"制度的全面建设;实施了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加强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等。  相似文献   

18.
专门用诗写病历的医生也许没有,但含有病历内容的诗歌数不胜数。公元751年,40岁的杜甫旅居长安时,由于蚊虫叮咬,染上了疟疾,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叙述了自己的病状:"疟疾三秋孰可忍,寒热白日交相战。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这次疟疾的折磨让杜甫没齿难忘,以致八年后给高适的诗中,还提到当年患病的心情和症状:"三年犹疟疾,一鬼不销亡。隔日搜脂髓,增寒抱雪霜。"56岁时,杜甫开始失聪,耳朵有了问题:"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耳聋加白内障,伴随杜甫后半生,直到临终前一年,杜甫还在为此痛苦。"右臂偏枯半耳聋""老年花似雾中看"等诗句,都是他当时病情的写照。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我国有许多智者总爱以风趣幽默的妙联来启发、劝诫人们破除迷信。明代文学家徐文长曾经写有一妙联: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纸钱能续命,分明菩萨是赃官!此联以归谬法推理,讽刺一些迷信现象,可谓尖刻有力,入木三分。《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曾在自己的书斋门上撰有这样一联:  相似文献   

20.
"椿萱",在传统文化中有约定俗成的含义,在特定的场合,椿、萱已经不是两种植物,而是代指父母。这种称呼自有其来源。在《庄子·逍遥游》中有这样一段话:"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这极长寿的椿树,就被后人借用为长寿老人的代称。又由于在《论语·季氏》中,有孔子的儿子伯鱼"趋庭而过"接受父亲教诲的记载,后人遂将"椿"和"庭"合起来,将父亲称为"椿庭"。萱就是"萱草",又写作"谖草",萱草的花蕾就是金针菜,又叫黄花或黄花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