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柏林 《人才瞭望》2015,(3):103-104
雍正,名胤禛,姓爱新觉罗,康熙大帝的第四子。康熙晚年立储的时候,诸多皇子为争夺皇位而斗得不可开交。胤禛也参加了争夺皇位的斗争,但他没有锋芒毕露,而是处处做好人。他深知父皇对太子允礽又爱又恨的心理,处处为允礽说好话,同时又暗中与允禩保持联系。他又伺机讨好康熙,当康熙因废太子而伤心,卧病不  相似文献   

2.
陈事美 《人才瞭望》2014,(12):98-98
康熙晚期,各种积弊重现,国库空虚、机构臃肿、腐败成风,社会矛盾尖锐。雍正皇帝即位后,面对前任极品老爹留下的烂摊子,不得不着手开展大刀阔斧的铁腕改革.治腐惩贪 吏治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雍正接手的大清家底只有800万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16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3.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北京西郊畅春园.老皇帝康熙撒手人寰,四阿哥胤禛在“九门紧闭”的肃杀氛围中夺得皇位,这就是雍正皇帝.父皇留下的烂摊子需要整饬,庙堂坊间的猜测需要澄清,而这一切,既离不开他的战略决策,更离不开官员们的具体落实.因此,管好官员成了雍正初政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4.
原才     
风欲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  相似文献   

5.
清朝的皇帝大多都是勤政的,雍正更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君主.雍正治官,素以“严明”著称.在他手下,不说贪,平庸无为已难混下去. 山东曹县知县王锡,到任一年多虽没有贪赃枉法之事,但既没有审完二十命盗案之一,也没有捕获一名人犯.雍正认为,不干事即是失职犯罪.摘了王锡的乌纱帽还不算,还命有司判罚五年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6.
在国外住店     
“君怡” 外国的星级饭店大多是连锁店,连锁店中最高级的大概要算是“GrandHyatt”,中文译成“君怡”。中国深圳有一家“君怡”分店,北京还没有。 “店大欺客,客大欺店”,旅店也因贵客临门而提高身价。“君怡”来的都是贵客或是半个贵客。“君怡”的英文是“Grand Hyatt”,英文名字还看不出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中文译名就风雅了。“君”是“君子”的简称,而“君子”也作“贵人”,在古汉语中指贵族和做官的人。苏州城中有一处精致的林园叫“怡园”,是主人怡然自得地方。“君怡”、“君怡”,“贵人逍遥自在”的地方,那还…  相似文献   

7.
在肃贪的过程中,对贪官的贪腐行为一经查实,雍正绝不姑息迁就,总是坚决果断地采取措施予以严惩。对罪证确凿的贪官,雍正就下令把他们的家产抄个干干净净,连他们的子弟、亲戚也不放过,他也因此得了个"抄家皇帝"的绰号。  相似文献   

8.
雍正帝认为,"治天下之道惟用人,除此皆末节也"。他在选拔任用内外官员上,除首要考察是否清正廉洁公忠勤慎外,还要求官员要有干事的魄力。知县不干事坐五年大牢雍正帝指出,当官的若是不干事或干不了事,人品再好,也不过像个"木偶",是个摆设,起不到治世安民的作用。雍正曾把守国法、无过错的官员分为两类:一种是听话顺从但平庸无为之辈;另一种是有才干有主见但不免常有不同意见的人。  相似文献   

9.
华商 《人才瞭望》2011,(9):106-106
两袖清风康熙二十年(1681年),于成龙受命为两江总督。赴任时租了驴车一辆,路上自投旅舍,从未烦扰沿途府县。到任后,于成龙断然拒绝居住为他装修一新的府第,拒受礼品,谢绝接风洗尘之宴会,江宁为之震动。在两江总督任上,于成龙对州县官  相似文献   

10.
马上是新词     
常沙 《人才瞭望》2014,(7):25-25
马上为啥是马上,而不是牛上、羊上、驴上或者马下呢?马上这个词,原意就是马背上,作为时间副词应该出现得很晚。史书上表时间用须臾、速速、即刻等词,唯独不用马上,这就很说明问题。当然,马上也出现在典籍里,但用的都是其原意。像西汉陆贾就曾对刘邦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唐代岑参有诗云:"马上相逢无笔纸,凭君传语报平安。  相似文献   

11.
崇祯皇帝是个亡国之君,但他很有明君色彩:不好色,私生活不仅检点,而且简朴;但他喜欢杀人,对犯了错误的部下,更是从不轻饶.袁崇焕的下场,三百年之后还让人寒心.  相似文献   

12.
苻坚就是淝水之战中惨败的那个前秦的皇帝.淝水之战之前苻坚非但不是无能之辈,相反他可以算得上是古代史上难得的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继承前秦皇位之后.励精图治,网罗人才,一心想统一天下.高泰曾进谏苻坚说:"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苻坚坚持这一用人标准,选拔了王猛等一大批能人,而他重用王猛的故事也是历史上明君贤相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3.
人才问题历来是各个朝代、不 同社会一直十分重视的问 题。离开了知识和人才就谈不上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更谈不上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在历史上,曾有许多慧眼识才的名人,他们的用人管才之道很值得我们借鉴。 司马迁的人才观 司马迁提过人才问题的一系列观点。一、他认为人才广泛存在于人民之中。他挥笔为起义农民领袖、医、卜、游侠、刺客、滑稽等下层人民立传,热情地呕歌了他们的才能与品德,使之名垂青史。即使是帝王将相,也并非天生龙种,出身寒微草莽者大有人在。二、他认为逆境是磨练人才的好机会。身处逆境,条…  相似文献   

14.
陈慧敏 《人才开发》2007,(11):51-52
一、知人之难人不容易了解,了解人不容易。汉光武帝刘秀是很善于听其言知其人的皇帝,但却被庞萌迷惑;曹操是明察将士的高手,还是给张邈骗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事物之表面现象相似,但实质不同,是很容易迷惑人的。所以目空一切的人看样子很聪明其实并不聪明;愚蠢得可爱的人看上去像个正人君子其实不是君子;鲁莽的人好像很勇敢其实不是。历史上的亡国之君  相似文献   

15.
朱步冲 《人才瞭望》2014,(3):103-104
公元前337年,对于张仪来说,是段充满不得志与屈辱的时光.这位战国隐世奇才、鬼谷子的高足,由于家道中落,正屈就在楚国首都郢,充当楚国令尹昭阳君门下一名下等门客.不甘于终日饱食君禄的张仪,屡屡试图献计进言,但一概如石沉大海.愤恨难名之下选择入秦后,张仪的“以连横之策破六国合纵”的外交大战略受到了秦惠文王的欣赏,其遂拜张仪为客卿.  相似文献   

16.
康熙年间,京城国子监助教之子吴生,一日至廉记书铺闲游,见一少年购《吕氏春秋》时,付钱不慎,将一枚钱掉在地上。吴生随即用脚踏住,待少年走后,俯身将钱拾走。  相似文献   

17.
官在得人     
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叫做“官在得人,人不在多。”他曾以伟大气魄,否定了吏部提出的内阁编制7000余人的奏议,而果断裁定为700人。他大胆而独具慧眼地选用了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一批贤才,从而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素负盛名的“贞观之治”,赢得了“上君”之誉。 李世民的这一选人用人经验弥足珍贵,于今启迪多多。任用人才乃国家兴盛之根本。为政之要,在于得人。得什么样的人? 当然是房玄龄、杜如晦那样  相似文献   

18.
苏联专家来华人数如此之多,行业如此之广,行动如此之快,无一不是中国要求的结果,这与苏联向东欧国家派遣顾问的情况确有很大不同。共和国建立初期,到中国来的苏联顾问和专家都是由中国政府请来的,也是苏联为满足中国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文化的需要而派遣的。苏联专家充实中国工程设计力量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起步阶段,首先需要加强基建工程的设计力量,1953年,全国总共只有78个设计单位,每个单位平均不足500人。如  相似文献   

19.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学生的习作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回归本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生活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才能让学生在本真状态下习作,创作出一篇又一篇的好习作.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李商隐的无题诗是一个独创。历代评家对李商隐的无题诗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寄意君朋;也有人认为是描写爱情,但却用诗人自己的人生经历去比附索引;还有人认为是纯粹的传达情绪之作;更有甚者,竟认为其诗乃邪思之尤也。这些观点都有失偏颇,笔者认为其有一部分无题诗写的是一桩桩美好爱情的悲剧,但由于其意象和意境的朦胧,使这些诗笼上了一层深婉含蓄的色彩,因而在理解上给读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正是诗人这种高超的艺术技巧,才使这些诗作流传至尽仍然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