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诗经》所承载的伦理价值取向与《风雅颂》传达的人性诉求既存在正相关,又存在负相关。《风雅颂》通过两条线索,即"城市—农村—蛮荒之地(诗经古城)"(明线)和"权力压迫—伦理—自由"(暗线),展示了主人公杨科对于权力和伦理的双重突围及自我价值体系的建构过程。在此基础上,杨科"诗经之城"的构建尽管是个不能实现的乌托邦,但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扭曲的社会伦理、权力消解和重新建构的愿望,其切入现实的深度和勇气在当下文坛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文知识分子的现实困境是当前思想界颇为关注的问题。文学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之进行了反思。阎真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的主题即奠基于此。《沧浪之水》的思想价值在于谱写了一曲当代人文知识分子的命运悲歌。从人物设置、情节展开、知识分子心态等几方面揭示小说的主题意蕴,重点剖析的是主人公池大为作为当代人文知识分子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文知识分子的现实困境是当前思想界颇为关注的问题。文学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之进行了反思。阎真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的主题即奠基于此。《沧浪之水》的思想价值在于谱写了一曲当代人文知识分子的命运悲歌。从人物设置、情节展开、知识分子心态等几方面揭示小说的主题意蕴,重点剖析的是主人公池大为作为当代人文知识分子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运启长篇小说《迷途》的主人公陈文秀,其心路历程集中体现了人性与魔性的斗争,其"迷途"和"识途"不仅是对人生的困惑追问,更是对当下知识分子存在境况的深刻反思;在《迷途》的文本世界中,作者提醒所有身处迷惑状态的知识分子们,如何站在历史纵深角度去思考出路、寻找药方和获得拯救。  相似文献   

5.
从一般意义上讲,人文知识分子乃是人文精神的提炼者、言说者、解释者和承担者。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当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的责任与义务,又必将会有许多新的含义和规定。本文综合地概括和分析了当代人文知识分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面临的种种“危机”及其成因,进而对当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的责任与义务作了一些新的概括和阐释。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本细读法,重新审视<倪焕之>,认为<倪焕之>作为一部现代经典长篇小说,代表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心灵叙事传统,绵延呈现出20世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集体性的一种激进性心理状态,即急切狂热坚定地追求理想,表达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对自我价值的焦灼寻觅和痛苦抉择,其叙事特征和心灵书写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皇甫钟贤是老悟的《教授变形记》中的反面主人公,他虽身兼教授、主任、会长等数职,但人格卑下、道德败坏、不学无术,堪称一个学界混混、流氓甚至人渣;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它发人深省,有力地昭示着世人阻止知识分子向世俗化的堕落。  相似文献   

8.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众声喧哗的时期,在大众文化与官方意识形态的夹击之下,知识分子对自身的历史地位和存在价值产生了怀疑.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野草》如同一面精神旗帜飘扬在知识分子坚守的精神高地.《野草》对现实社会永不妥协的批判精神、对生命终极价值和生存意义的追问,表现了一位现代知识分子的崇高精神,激励着每一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历史,承担责任,坚持不懈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9.
赛珍珠的长篇小说《同胞》是她全面描写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其抒写"海归派"知识分子的发轫之作。在《同胞》中,赛珍珠再现了两类中国知识分子———理论家和实践主义者———当面临抉择之时,是如何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寻找自己的根源和归属感的。另外,《同胞》也是最早对待美国华裔经历的文学作品之一。《同胞》再一次证明了赛珍珠文学作品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既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也影响着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及性格特征。《四世同堂》作为一部抗战题材的作品,表现了众多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在抗战中的不同命运,深刻地折射出传统文化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咏侠诗的繁荣鼎盛时期。唐代诗人将英雄之梦寄托在游侠身上,通过咏侠来表达自己的功业追求和人格理想,抒写浪漫不羁的情怀、士不遇的愤懑和对民主平等的向往。唐代咏侠诗体现了唐代士子积极入世而又坚持人格独立的精神风貌,完整地体现了唐人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电视剧及小说《渴望》中藏匿了一种涵义深刻的修辞学.《渴望》预见到了知识将成为社会的统治性力量,知识社会将不可避免地到来.但是,在社会转型中,在知识分子重要性日显突出的时候,知识分子能否担当起这份历史重任,对此,作品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诗经·小雅·大田》的主旨,众说纷纭,主要有“刺幽王”、“颂美”、“省敛”、“祭祀”等几种说法。其中“祭祀”说细分为“报祭”和“因农事而及祭祀”两类。经过分析文本的字词、内在逻辑以及联系古老的蜡词,《大田》乃贵族为祈年而祭祀田祖之诗。  相似文献   

14.
顾浩<盛世风情>词集,有加大思想内涵和文学内涵的诸多方面展示新貌新人,体现新思想、新政策的光辉,营造诗味,开发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在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中,身体已经被符号抽空,成为空无的主体.与此同时,无所指的、只在能指链中不停生发的身体欲望,作为资本体系的模范要素被不断生产出来.空无的主体追逐着漂浮的能指,渴望着空洞的能指建构的自我与众不同,然而这种幻像自我不过是资本主义符码秩序结构即能指链的强制,身体所欲望的也只是他者欲望的“欲望”.  相似文献   

16.
从文学伦理学和心理分析的角度,探索麦克白伦理身份转换所蕴含的伦理思想.功臣、叛臣、国王三种身份的变化,是麦克白"本我"、"自我"、"超我"不断调节和斗争的结果.作为功臣,他丰受着信任和荣誉,但是女巫预言的诱惑唤起他"本我"欲念.在欲望的驱使下,他破坏伦理秩序,沦为叛臣.麦克白作为一个臣子弑君篡权,颠覆自己的伦理身份,触犯了当时的伦理禁忌,最终咎由自取,造成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7.
<诗·郑风>的作者选取"狡童"来指称既爱又怨的人物,"狡"作为"犬"与"狡",植根于郑地的文化遗存,由此而形成了"狡童"兴象."狡"的个性特征奠定了"狡童"兴象意蕴,<郑风·山有扶苏>和<郑风·狡童>二诗的"狡童"兴象意蕴表现了诗人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8.
在对《哈姆莱特》所作的各种解释中,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解释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种。这种解释的支点是将哈姆莱特之谜纳入俄狄浦斯情结的结构之中。但是,拉康作为精神分析的革命者,却从自己的理论逻辑出发,得出了与弗洛伊德完全不同的结论。他们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在弗洛伊德那里,这出悲剧的关键是哈姆莱特对母亲的欲望;而在拉康这里,关键是哈姆莱特母亲的欲望,菲勒斯被拉康用来表示母亲欲望的能指。  相似文献   

19.
在斯宾诺莎哲学中,欲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但是在传统哲学史研究的语境下,这个概念却时常被忽视,而我们对斯宾诺莎的人类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的理解之所以无法深入,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根源于此。虽然欲望并不是斯宾诺莎哲学的最终根基,但却是他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并在他的本体论和伦理学之间建立有机关联的关键环节,他的伦理学的创新之处也必须参照欲望概念才能得到清晰的展现。而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在于斯宾诺莎为欲望所赋予的新的本质和特性,例如,欲望不再以缺乏作为自身的根本规定,而是成为了力量的表现;欲望不再以善恶作为自身的评价标准,而是超善恶的。从这些方面出发,我们有望对斯宾诺莎的伦理学,甚至对斯宾诺莎的整个哲学体系构建新的思想形象。  相似文献   

20.
对《诗经》的解释存在比兴循环解释的现象. 《关雎》一诗从战国中晚期至西汉出现了对其道德主题的三个不同解释,存在由色到礼的戏剧性叙事以及将自然物与人事并置的两种解释模型.《毛诗》《郑笺》对《汉广》的解释发生了道德主题和婚嫁主题的冲突,道德主题的强化导致了主题先行.《毛诗》解《樛木》反转葛藟攀缘樛木“比”之古义,将诗篇主题倒转为樛木主动荫蔽葛藟,完成“兴”义,成为比兴循环解释的典型. 陈奂举了《毛传》解诗用“若”、“如”、“喻”、“犹”诸字的很多例子,以证“兴而比”的关系,意在通过比兴循环解释重返自然物与人事并置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