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类学对土地的研究有其学科特色,其研究范式可以被归纳为三个主要方向,即经济产权视野下的土地研究、社会整体视野下的土地研究、象征与意义阐释视野下的土地研究三大方面。其中,经济产权视野下的土地研究,主要集中在法律人类学和经济人类学领域,探讨了土地产权观念、土地制度与乡村经济和宗族组织的发展,论述了土地与封建制度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社会整体视野下的土地研究,主要在功能学派、社会学年刊学派和政治经济学派中呈现,强调把土地放在一个社会总体乃至全球视野中去考察其社会文化功能。象征与意义阐释视野下的土地研究则对土地崇拜、土地象征以及土地研究的本体论转向进行意义探求。  相似文献   

2.
[摘要]仪式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它由一系列的符号或符号系统作所构成,这些符号或符号系统通过仪式的操演而不断地发挥其功能,并被人们赋予了十分丰富且深刻的文化意义。人类学家对仪式的象征符号有其独特的研究视角,本文以贵州省亻革家人的“哈戎”仪式为个案,运用象征人类学中的象征符号理论,从维多克·特纳所提出的“支配性象征符号”和“工具性象征符号”两个理论模式出发,对亻革家人“哈戎”仪式场景中象征符号的含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象征是人类理解、认识世界和自身的基本方式。象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旁逸性。象征的稳定性既体现为象征意象与象征意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有着相对稳定的关联关系,也表现为象征与其所属文化之间的对应关系。象征的旁逸性则是象征意义或象征意象对原有象征的"有限变异"。象征的旁逸分意义旁逸和意象旁逸,分别又有意义的正向旁逸、逆向旁逸、侧向旁逸和意象的细节旁逸、特质旁逸、意象替换。象征的稳定性和旁逸性是文化得以形成传统而又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体现文化特性、普及文化要素和推动文化发展方面都有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存在,象征则是其总的结构特征和艺术倾向。这可以从现代主义的诗学主张“对应契合说”、“感觉交错说”和“象征比兴说”中得到证实。综合三种界说,本文认为,象征是一种意义结构。这个结构是双重的,并且重合在能指的象征本体层面。象征体既自足,又以其隐喻和暗示能,预示着象征的深层精神内涵。这个意义结构在功能上具有象征的通约性和统摄作用,使现代主义诗歌与生命形式同构,融通生活世界,并向神话历史延伸成为可能。而这种同构、融通和延伸,是在诗歌文本的象征结构中自主实现的。这种体认在大量的现代主义诗歌文本研究中获得,并升华为一种诗学模式。这一模式使结构与功能在现代主义诗歌文本中具有不可剥离的特性,从而达到诗学理论和艺术倾向的互动和契合。  相似文献   

5.
艺术是人类精神结构有价值的自由象征。无论从时间原则或逻辑原则来看,任何艺术都呈现出人类精神结构的本真的存在状态,而这种存在状态既可能是理性冲动的又可能是感性冲动的;也可能是个人无意识的本能或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在价值论意义上,艺术总是价值的存在方式之一。艺术的价值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实用价值”、“伦理价值”、“认知价值”、“审美价值”等等。在艺术的生成形态上,艺术最根本的机制是“自由象征”。艺术主要凭借对自然、社会、宗教、哲理的多重自由象征而达到感性的意义生成,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比喻的基本类型之一,象征也属于修辞研究的范围.从认知的角度考察英汉习语可以发现,其中的文化词汇意义都是通过系统认知映像出的比喻意义.通过比较分析隐喻和象征两个概念内涵、外延的异同及其认知途径、联系功能,进一步能够发现,比喻性习语中的文化喻义包括隐喻义和象征义:隐喻义是语言使用者通过联想某一具体形象认知得出的;象征义是语言使用者通过联想某一代表本民族内涵和特定文化寓意认知得出的.包含隐喻义的比喻性习语属于隐喻习语,包含象征义的比喻性习语属于象征习语.隐喻习语是由心理感知或感官感知和心理感知形成的判断或结论,象征习语是由文化感知形成的判断或结论.二者虽然都是基于联想的语言表达形式,但象征习语在认知层级上高于隐喻习语.  相似文献   

7.
比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象征是楚辞创作的一大特色。比和象征都要求喻体或象征物与被喻事物或被象征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但比一般以现实主义为根基,更多的是理性思维的结果。象征较比的思维机制更古老,更接近原始宗教狂热阶段,也更具浪漫色彩。《诗经》有礼乐文化的影子,楚辞受巫风影响更明显。楚辞中的象征与《诗经》中的比的关系不是承继关系,而是源各有自。  相似文献   

8.
文化符号具有简单意义和复杂意义两种情况,文化符号如何表达复杂意义令人困惑,研究发现象征符号承载了丰富的信息,有效地化解了表达的困难,所以文章着重理清符号与象征的关系,例举象征思维与象征图象图形的运用,揭示象征是文化符号的本质。文章认为认识象征具有认识论方法论意义,既能正确解读和还原传统文化,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隐喻与象征的关系十分密切,隐喻是象征的基础,象征是隐喻的体系化。二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象征指向观念,隐喻指向具体的事物;象征的意义是理性的、自在的,隐喻的意义则是关联的、经验的;象征追求主体的完整意识,隐喻则重在主体的具体感受与体验。  相似文献   

10.
象征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文学手法,小说家或剧作家通常采用象征手法来帮助表现人物性格或展现作品的主题。从事物的象征意义、颜色的象征意义及人物的象征意义三方面来探讨象征手法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从而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极其反映的深刻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人生活在科学文化的世界里,人们对象征(symbol)仿佛失去了往日的热情,似乎象征已经或正在从我们记忆之中消失。然而,只要我们对这一现象进行文化哲学的反思,便会发现这种看法的幼稚。象征与人类共存。“尽管人类没有意识到,但象征的意义却使人类生  相似文献   

12.
象征符号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外显形式之一,标示具象世界背后统一共同体的精神维度,是形塑观念、凝聚价值共识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象征发生的过程解码,清晰呈现象征意义赋予—传递—交互—升华的完整过程,诠释象征符号何以增强共同体认同的内在密码。象征符号充任承载共享集体记忆、限定共有身份认同、联结共在凝聚整体的核心媒介,赋予共同体成员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体性感知、同一性认知、连续性想象。由此搭建象征符号意义表达与交流的空间场域、创设象征符号意义循环与共享节日仪式场景、运用象征符号意义感知与共通的交互技术,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象征策略。  相似文献   

13.
象征是个语义暧昧的词。本文试图指出象征的心理构成基础,划清象征与隐喻的界限,同时比较中国古代诗学“寄托”或“比”的表现手法,指出寄托和象征的异同。继而论述象征可以分成简单象征和复杂象征两类;进一步阐述象征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形成的对立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找出《说文解字》中从"鹿"的字和与"鹿"有关的字,透过它们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意义,找出"鹿"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且进行分类。"鹿"在中国文化中有象征政权或帝位的意义;象征君子贤才的文化内涵。通过分类梳理出"鹿"文化的不同发展脉络,发现其一直伴随中国文化发展的始终。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常认为性别研究指涉的仅仅只是关于男人与女人的关系问题,其实不然,性别问题实际上从根部与社会文化精神的走向、知识谱系的建构相纠结,因为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符号,或者说是一个由符号组成的象征系统,其意义就包含在一系列的符号结构及其互相关联中。性别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象征符号,它实际上内在地、本源性地决定了社会文化系统的运作与意义。性别研究实际上提供了一条回望20世纪中国文化/文学现代性诉求的独特路径。  相似文献   

16.
数词语言蕴涵着一定的社会文化意义,这种文化意义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某种思想或观点的象征或表现。数字语言的运用反映出一个民族由文化积淀而形成的语言心理。针对中周汉民族偏爱三的习俗,从中国汉民族传统文化的视角探寻数词“三”在东方语言内部蕴涵着的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在1925年左右,象征的概念开始成为中心。艺术作为直觉和表现或者作为想象,美作为客观化的快感,这些都没有人谈了;代替了这些讨论的是人形成象征和符号的特异能力在艺术上的意义。这个运动是多方面的,有时候和人类学与人文学科联合,有时候和数理逻辑或逻辑实证主义联合,也有时候和心理学或者重新和宗教联成一气。研究符号和象征的科学结了这许多联盟,并且时常从这些联盟借来  相似文献   

18.
巴巴是当代世界现实主义绘画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其作品以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个性化的语言见长,尤其大量地使用了象征手法,体现出“调和象征主义和写实主义”的特征。同是写实兼象征,在写实之中,巴巴融入了营造幽深气氛的整体象征方式,后来则采用了寄寓意念的意象象征方式。他的艺术在传统与现代,在当代现实主义与现代性之间达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狐狸形象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形象从原始时代的图腾和神圣性象征开始,然后在汉代开始从神坛上跌落,一显一隐、互相影响甚至互相转化地在艺术作品和民间信仰中进行双脉络存在和传播,在艺术作品中变迁的过程主要是不断世俗化和人格化的过程,形象不断丰满和复杂,而在民间信仰中的变迁,一直无法摆脱巫术特征,形象单一而扁平。其美学意义主要体现在它是祥瑞的象征、妖兽的象征、媚惑的象征、聪明的象征、人性的象征与护佑的象征,它的复杂性与丰富性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因此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边城》具有融合语言学、民俗学、文学、文化学、哲学的意义 ,存在着深度意义空间。《边城》哲学意义的表征 ,是借助隐喻和象征的符意得以实现。这是它受众注目的根本原因。隐喻和象征加强了《边城》与读者的亲和力 ,也使得《边城》成为沈从文生动而永恒的“哲学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