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务院两次批准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甘肃共有 5个城市 ,天水、酒泉、武威、张掖、敦煌。为使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作进一步深入 ,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切实保护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武威为例证 ,从四个方面探讨了甘肃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这四个方面是 :丰富的文化遗产 ;时代的必然要求 ;名城的保护规划 ;经济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民族社区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以少数民族居民为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即少数民族居民相对集中的居住区域.具有3个特点:地域性、生活性和民族性。就地域性特点而言,民族地区的地域范围往往要比民族社区的范围大些,往往一个民族地区包含许多民族社区,但是民族社区并不一定存在于某个民族地区,它可以存在于某些非 相似文献
3.
明代是西北开发史上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但就整个古代西北开发史而言,明政府开发西北缺乏汉唐时期开拓、进取的精神,而采取了放弃塞外,固守长城,集中力量经营甘肃地区的退缩决策,这虽然是由于历史的发展及明政府所处的特殊历史条件决定的。然而它却严重影响了对西北的开发。 一、经济地位下降 唐宋以前,西北地区是历代政权经营的重点,中原和西北地区是各政权所依托的经济重心所在。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西北又成为中国同亚洲、欧洲地区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唐以前,各政权政治中心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也是经济的重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草地退化、水生态严重失调、生物多样化锐减等生态环境问题 ,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6.
7.
建设生态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的重大战略举措。生态省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生态环境良好并且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山东省作为海洋大省,在生态省的建设中重视海洋开发与保护问题是十分重要的。海洋是一个巨大时空尺度的开放性复杂系统,它包含着物理、化学、地质、生物的各种过程。海洋以其广阔的空间以及对全球环境的巨大调节作用维系着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的大环境,并为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人类进程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一、“生态山… 相似文献
8.
一生态人类学的有组织的调查研究得到稳步发展并被正式确立为人类学的主要范畴之一,是在六十年代以后.在这之前,有关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从未被作为主题提出过.人类之所以这么晚才着眼于生态学,其首要原因在于文化与生物的研究相互脱节.在五十年代以前的人类学界,如A.克罗伯所代表的那样,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对于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说明应当从另外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本文研究<老子>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论述,分析"道法自然"与生态系统平衡发展、"万物自化"与社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知常日明"与生态系统各组分适度增长、"知足不辱"与生态系统持续发展、"去奢崇俭"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等方面的传承关系,探索在西部退耕区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源流,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的文化内驱力,提升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自觉性,巩固发展退耕还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先秦是西北经济开发的初始期,本文探讨了这一时期西北经济发展的过程、模式等,认为经济交流、国家统筹管理等因素在西北经济区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先秦时期经济开发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1.
经济与文化是相互作用的。经济是文化的根基,经济的发展最终制约着文化的发展;文化是建筑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文化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力,推动或阻碍着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在21世纪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西部社会飞速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中尤以西部经济的腾飞为核心。为迎接西部大开发的到来,为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挖掘西部文化的优秀传统,建构新型的西部文化,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必定会对西部经济的早日腾飞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西部大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全方位的立体战略和系统工程,包括了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2.
饮食文化的革新与生态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化建设有多方面的内容,本文从饮食文化革新的角度谈生态文化的构建,认为中国饮食文化传统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暴殓天物是饮食文化的糟粕之最,嗜食野生动物对生态会造成破坏并危及人类的健康。因此,要革新饮食文化,改变嗜食野生动物的陋习,构建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的中国在改变自已,也在影响世界,随着国力的日渐强大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崛起中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努力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4.
电视艺术是日常生活理性化的构型力量,它具有集体想象力和身体舒适度的特征,有助于公众的集体生活理性的构型。中国电视艺术30年来经历了三次转向:第一次转向以情润理,旨在建构精神主导的国家与集体生活理性;第二次转向以虚构理,建构物质引导的世俗与个人生活理性,北京电视人群体在这次转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次转向以趣化理,致力于身体感觉引导的日常生活理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已成为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焦点和突出问题。文章对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进行了比较,分析了造成这一差距的文化原因,提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世界"新经济"是以高新技术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把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有机结合为发展模式的经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尝到了"新经济"的甜头,即较快的增长速度、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较低的失业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我们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用观察整个世界的眼光,研究"新经济"的特点,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作法,从而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胡塞尔对科学的理念化模式的批判是希望哲学回到曾被科学所遗忘的主体性中,他的现象学就是一种主体性哲学。这样,他的现象学本质地蕴涵着一种实践维度的开启。但基于现象学的意识的境域性的立场,这种实践维度有其难以克服的困境。依据儒家哲学的义理,可以探讨与解决这一困境。 相似文献
18.
1982—2007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的变化呈交易总规模阶段性加速增长、国际收支出现持续双顺差、误差和遗漏项目发生逆转等特征。从储蓄投资缺口、国际产业转移、跨境资本投机和非均衡外汇管制等角度对国际收支的变迁进行了理论解释。短期内“双松一稳”政策可以避免国际收支急剧收缩对经济的巨大冲击,但在长期应实行大国经济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向由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型,实现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9.
一哲学思考主要是从前提性预设的角度去思考,是“从揭示、考察相应的终极前提入手”来思考。因此,如果前提性预设已经很清楚,那就不需要哲学思考。从前提性预设的角度来思考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规定性预设的考察。主要考察:归根到底是什么、不是什么;怎么才算、怎么不算;根据什么、从哪些方面来确定是什么与不是什么、怎么才算与怎么不算;已有的、已经给出的“怎么才算与怎么不算”是否成立、是否必要。第二,对成立性预设的考察。主要考察:归根到底是否可能,是否惟一可能;何以可能与不可能,根据什么、从哪些方面来确定何以可能与… 相似文献
20.
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开放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区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加快环渤海地区开发开放对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环渤海地区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加快环渤海地区发展,必须站在全球的战略高度,明确区域功能定位,积极建设"一带三基地"。加快环渤海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重点:采取分区推进一体化的策略;整合各方资源,联手打造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积极推动在天津滨海新区、青岛黄岛和大连开展自由贸易区的试点工作;鼓励外商投资北上,参与环渤海地区开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