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创造”诗派是一个兼具现代主义特色的浪漫主义诗歌流派。属于后期创造社的几位“创造”诗派青年诗人,有着更明显的现代主义倾向。他们的艺术活动,更大规模地综合了不同门类的西方现代文学艺术的交叉影响,在新诗绘画美的表现与追求上,显示了更为鲜明突出的艺术个性。20世纪20年代中期创造社“革命化”以后,“创造”诗派的新诗绘画美又呈现了新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2.
“创造”诗派在诗歌语言形象的色彩表现方面 ,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他们比较注重诗歌语言形象与诗歌情绪的色彩感应 ,诗歌中的色彩运用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艺术个性 ,从而丰富了新诗“绘画美”的美学追求 ,增强了新诗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3.
1918年1月,《新青年》四卷一号刊载了胡适等人的《诗九首》,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正式诞生。与此同时,在我们的东邻日本,一批中国留学生也已经开始了新文学活动。他们积极筹办新文学组织,准备出版文学刊物。次年,“五四”运动“引爆”了他们长期以来“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这批文学青年中的郭沫若首当其冲,以“差不多是狂了”①的创作激情,写出了大量火山喷发式的气势磅礴、热情奔放的诗篇,引出一支突起于当时诗坛的“异军”。1921年6月,创造社由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发起成立;8月,中国新诗的奠基作———郭…  相似文献   

4.
“绘画美”是闻一多新诗格律化的三个原则之一。文章通过对“绘画美”和“格律”两个概念的剖析,从两个方面对这一原则提出质疑:一是质疑“词藻”作为“绘画美”特征的合理性;二是质疑“绘画美”作为新诗格律的可能性。在质疑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绘画美”原则从概念的定义上是不科学的,从范畴的归属上是不属于新诗格律的范畴的。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提出的包括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在内的新诗“三美”理论,是十分重要的新诗美学理论创见。本文从新诗绘画美的美学内涵与“诗中有画”诗学传统的辩证联系,新诗绘画美的两个主要美学要素———廓线与色彩的艺术体现等几个方面,论析了闻一多在新诗绘画美的理论倡导和艺术实践中的探索与贡献。  相似文献   

6.
新月诗派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历史贡献.其一,在特定的历史境遇、历史契机中形成的新月诗派对新诗诗坛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其二,就诗歌理论建设的角度而言,它繁荣了新诗理论,对新诗的理论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三,从新月诗人们创作实践的角度来说,它有力推动了新诗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五四以来,新诗蓬勃发展,但新诗过于散文化,脱离了诗歌的本体。新月派和现代诗派在借鉴了中西方诗歌特点的基础上,对新诗进行了反拨,尤其在音乐性的探索上成绩斐然,对新诗音乐性探索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新月派提出诗歌的"音乐美",现代诗派主要是强调音乐性"纯诗",他们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了汉语言绘画美形成根源的基础上 ,具体考察了用汉语言写成的诗词、小说、散文、戏剧以及日常交际用语中的绘画美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绘画中的"形"入手,以研究自然为起点,以客观物象为凭借,阐述了对造型的理解.同时也证明了自然对象正是一个让艺术家的主观精神和情感自由驰骋的母题.即"美"的真实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因此,我们不能小看这个基本的母题,它是我们由此开启思维和想象的钥匙.  相似文献   

10.
适度的艺术形式的“标准化”要求 ,应是新诗进一步的、具有“突围”意义的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闻一多可以说是致力于新诗“标准化”探索的第一人。他有着高度自觉的新诗文体观念 ;他的形式实验注重“充实的内容”和“天然的整齐的轮廓”的有机统一 ;他的关于新诗艺术形式的一些构想 ,直至今日仍然是“最先进的考虑”。  相似文献   

11.
宋代六言绝句的绘画美和建筑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言绝句在节奏、声律方面缺乏音乐美,因此作为一种补偿,写作六言绝句的诗人便在形式上强化其绘画美和建筑美,尤其是宋代诗人更自觉地意识到这种“有意味的形式”的审美特征,即“清绝可画”和“事偶尤精”。六言绝句的绘画美来自颜色字、叠字(包括联绵字)、方位词、意象并置等具有绘画性质的词汇和构词方式。与五七言绝句相比,六言绝句更适合共时性的并列呈现、静态描绘,宜于传达粗略的总体印象,刻划客观的画面。六言绝句的建筑美来自精巧用典和工整对仗的结合,尤其是“多重工对”,在语言上表现为形、音、义和语法、修辞等复杂因素的均衡对称。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的古诗今译活动是一个饶有意味的话题。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新诗”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古诗今译是对“新诗”写作的有益探测和锻炼,而古诗今译所生产的文本,也是一种“新诗”,一种被更新的诗。就整体而言,古诗今译最重要的意义,是为早期新诗的合法性提供了一种姿态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论陶诗的诗学意义——对冲淡诗美范型确立过程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诗的诗学意义在于陶渊明创造了独特的冲淡诗美范型.这一诗美范型的确立有一个过程,晚唐司空图对陶诗的研究是关键.司空图之前的评陶、论陶大体属于陶诗风格的体认阶段;司空图依据陶诗以及与陶诗风格相近的王维、韦应物的诗歌,提出"冲淡"的诗美概念,使之成为一种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理想风格范型.司空图之后.苏东坡既评陶又和陶,一方面时陶诗之美有高度的概括和精细的辨析,深化了司空图的诗学理念;另一方面又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对陶诗进行全面的赓和,使陶诗所代表的诗学理想落实为一种诗学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4.
胡乔木同志提倡新格律体诗,既对其创作成败得失的教训、经验与启示等进行了科学的总结,也对其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理论探索,同时还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诗歌作品,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创作实践,故而从理论探索与创作实践两个方面,为新格律体诗的改革、发展和创新作出了自己的重要艺术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五四诗歌革新运动中从"白话诗"到"新诗"的演变过程。认为在"白话诗"时期,是在"大传统"和"小传统"中寻求突破,致力于"工具"的改革和形式的解放;到了"新诗"时期才改变自己的写作背景和思想艺术资源,在内容、诗体、修辞上全面接受西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诗歌的形式美,在诗歌美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诗借形以传神,失其形即失其神。因此,诗歌语言形式的美学作用,不容忽视。以汉字为建筑材料的汉诗,天生地有着形美上的优势,因此,就汉诗英译而言,译诗若有所失,乃是正常的事情。译者所应做的,就是通过翻译上的变通,把这种损失降到最低;同时,还应发挥翻译的创造性,争取失于此而补于彼。本文从汉语旧诗和新诗、旧诗中的诗与词、诗歌的语言之美和标题之美等几个方面,来讨论汉诗的语言形式美及其英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音乐美赋予诗歌独特的魅力。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在英诗汉译的过程中 ,音乐美会削弱 ,丢失 ,甚至失去本来的面目。本文通过比较的方法 ,讨论了如何在忠实原作创作精神的基础上 ,再现原诗歌的音乐美。文章通过比较、讨论和分析得出结论 :1.好的译本一定要忠实于原文的意义 ;2 .音乐美是由源语的文化内涵和译者的翻译观 ,以及翻译方法共同决定的 ;3.通过一定的翻译技巧 ,音乐美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再现的。  相似文献   

18.
翁方纲《诗法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法论》是翁方纲诗学专论中重要的一篇,代表着作者对诗法问题的总看法。本文联系作者其他言论,对文中诸多难点和矛盾之处加以阐述。翁方纲对诗法的总观点是有法而无定方,重复了诗法论的传统观点;他把诗法为“正本探原之法”和“穷形尽变之法”,而对其意义的阐述又有矛盾之处,本文认为这一矛盾正反映中国诗法论的固有特征。翁方纲《石洲诗话》历代诗歌的分析,正是以“穷形尽变”之法进行诗歌“肌理”批评的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19.
古诗词曲英译中声音文化的展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音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声音美是指通过平仄、韵脚等达到的韵律美.大多数学者重视狭义的声音美而忽视了另一种声音美--广义的声音美,即声音的文化内涵美.在古诗词曲里,不同鸟类在不同情境下其叫声引发的联想意义是不同的,本文以此为例,从声音文化内涵意义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展现诗歌的声音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