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康熙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封建皇帝,在他在位的六十一年(公元一六六二到一七二二年)期间,在政治、军事、经济以及国防等方面都曾发生过许多动荡变化,经由他拨乱反正,孜孜求治,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因此,对待这样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应当作出恰如其分的评述。当然,历史上的重大变化和发展,绝非单靠个人的明智才能可以任意操纵安排的,乃是因为这个杰出的人物的活动符合了时代的要求。十七、十八世纪之际,中国之所以变化和发展,乃是由于各族人民切身备尝长期战乱不宁,生产停  相似文献   

2.
西南边疆近代交通起于中法战争之后法属滇越铁路的修建,西南边疆社会的路权意识亦随之觉醒,也使滇越铁路从修筑到之后的运行,就始终伴随着边疆人民的路权声张及对交通权益维护的问题。抗战时期西南边疆的近代交通建设,不仅凸显了国民政府在西南边疆社会凝聚力的增强,也前所未有地提升了西南边疆与内地的紧密关联度。  相似文献   

3.
康熙对蒙古的政策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玄烨(康熙皇帝)继承了努尔哈赤、皇太极确立的对蒙政策体系,实行“宣威蒙古,并令归心”,“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的总方针,具体实施了:对蒙古王公贵族进行封爵、年班、围班、赏赐、联姻,对喇嘛教既限制又推崇、利用,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北巡,扶植畜牧业、农业、渔业生产和贸易等政策。本文试图就康熙朝对蒙政策和措施作一分期,进而分析玄烨对蒙政策的产生、作用与实质。  相似文献   

4.
按照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民族宗教无小事”的重要指示,重庆直辖以来,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狠抓民族地区和散杂居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论康熙的人才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国安邦,扶危济困,百废待兴、发展建设,非人才济济,不可与为.所以历史上一切清醒的统治集团、或政治家,无不千方百计地罗致人才.清王朝是在尖锐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中建立的,它建国伊始,便面临着政局动荡、经济破产、民生凋敝的局面.在这个非常时期上台的康熙,是一个有作为的统治者.它深知要结束这种局势,巩固满洲贵族的统治,不网罗人才,选贤任  相似文献   

6.
论网络时代舆论安全与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是信息时代舆论战的主战场,网络舆论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对于西部边疆民族地区而言,由于周边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西方国家“颜色革命”策略既定、境外三股势力分裂活动频繁,再加上内部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文化问题比较复杂,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使该地区成了我国舆论安全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舆论不安全会引发民族地区社会骚乱、扰乱民族地区稳定与团结,也给国家安全造成极大损害。  相似文献   

7.
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把农业视为立国之本。在自然灾害不断发生,经常给农业造成破坏的情况下,帝王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总代表,其头脑中有无防灾意识,是否把防涝防旱看作治本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当时防灾治灾及赈济方略的制定与贯彻,有着重大影响。而防灾及荒政建设问题,不但关系到农业生产能否稳步发展,而且关系到朝廷的赋税收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社会安定与否。因此,其在这方面所产生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8.
当前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展还比较缓慢,存在物质困境、观念困境、体制困境和技术困境等难题,必须根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从经济发展、观念革新、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等几个方面去寻求解决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康熙的西学观,是在国家治理的实践中,在学习、反思和批判地吸收西学的过程中形成的。康熙认为,学问不分中西,凡有用者皆吸取之;衡量学问、判断是非要以事实为取舍依据,以科学测验为判断标准;西学的方法不仅是实测和实证的,而且要把事实的验证与一定的逻辑推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康熙对待西学的态度是学以致用,批判吸收,任何知识和学问都要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并适合中国的国情;其西学观的价值取向是实用性和坚持“西学中源”说。在西学观的指导下,康熙应用西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1644年清兵入关,血腥镇压了明末农民起义军,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当时,社会仍处于动荡的局面。满洲贵族的圈地,加剧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分裂割据势力,威胁着国家的统一;沙俄对我国黑龙江、新疆等地虎视眈眈,清朝版图面临被宰割的危险。面对这一系列社会矛盾,康熙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目的出发,在他执政的六十一年中,采取一系列顺应历史潮流的经济政策,对内发展经济、削平三藩;对外抗击沙俄的侵略,巩固清朝封建国家。本文试图对康熙的经济政策作一简略的探讨,并对他建树的历史功绩作出估价。下面分四个部分来论述康熙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1.
“尚廉”是康熙治国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他保持社会稳定、统治巩固、政治雍熙、民生安乐的根本方略,对现实社会有可资借鉴的价值。“俭以养廉,侈以成贪”,由朴至奢,不可不禁;“官以清廉为本”,“治天下以惩贪奖廉为要”,贪官之罪,断不可宽;“大法则小廉,源清则流洁”,澄清吏治,端本澄源。  相似文献   

12.
康熙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一名饶有成就的文学艺术家。他凭借帝王之尊的地位,实施了一套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有利清王朝政权巩固的文艺政策。具体表现为:明确文艺在其治国方略中的地位,开科取士以重铸文艺的创作主体,编纂文艺典籍以圈定士子的学习范围,优礼文艺人才以结其心,反对浮饰之言以提倡文质适中的文风等。  相似文献   

13.
旧说隋文帝轻取天下是不对的。其实他在掌握政权以后,克服了王朝交替过程中的内外危机,为一统天下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西北的突厥族从北周末形成对中原的强大威胁,这是隋文帝实现统一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此隋文帝推行了有力的西北对策,从而推动了自北朝以来帝王们“大一统”。志向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边疆民族地区作为我们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稳定状况既关系到民族地区自身的发展与和谐,又与整个国家的战略大局息息相关。近年来,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频发,极大地威胁着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深入分析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问题存在的诱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对确保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欠发达的边疆民族地区,没有边疆民族地区的小康,没有全国真正意义上的小康,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状况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障,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西北地区多数处于我国边陲,又聚居着多种民族群体,因此民族团结对保证国家安全、建设西北地区各省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作用。坚持民族团结就必须快速发展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达到政治平等、经济高速发展、文化繁荣,从而减少民族差距,促进民族团结,达到民族和谐,共建社会和谐。只有坚持民族团结,西北地区各省区才能和谐发展,只有民族共同发展,才能促进西北地区民族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17.
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树立兼收并蓄的理念,树立起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寻求共识的基本理念。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构建和谐边疆、和谐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康熙崇尚王道政治,效法古之圣王"体上天仁爱之心,出而御物,德以道之,政以齐之,刑以范之"的做法,提出了以德化民、以刑辅教的社会控制模式。安靖百姓是其治国、行政之要务,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加意抚绥与严厉镇压相结合的靖民思想。救荒是为了防止因灾生变,在如何救荒问题上,其思想经历了一个从坚持"耕九余三"论到主要依靠国家储备钱粮赈灾的转变过程。康熙的社会控制思想具有以积极控制为主而以消极控制为辅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县级区划为单位,两年中两次调查了云南省27个县(市)1811户家庭的社会态度,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了群体性事件的社会预警模型,该模型包括6个维度,22个指标,相应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达到0.763。运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及K均值聚类方法,构建了××年云南省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体性事件社会预警指数,能够区分不同预警警级,对受调查各县(市)预警指数及预警警级进行判定。该年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体性事件的社会预警平均指数为0.5506,处于中警区;该年抽样调查的16个县(市)中,有1个处于重警区,8个处于中警区,6个处于轻警区,1个处于无警区。采用多种效度检验验证了所构建的社会预警指数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