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却无法避免穿梭于城市中流浪乞讨人员的身影。自孙志刚被打致死事件之后,国家制定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办法》,而后又相继颁布了对于救济资金、未成年流浪人员保护等相关法规,旨在进一步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本文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现状出发,发现现今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应若平  王健  黄碧  颜欢 《社会学》2006,(4):17-22
城市流浪乞讨人口管理是流动人口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2003年“孙志刚事件”后,国务院颁布了新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了1982年颁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这标志着我国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实现了从强制收容遣送到自愿救助管理的根本性转变。新办法实施充分体现了我国流动人口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3.
地方城市管理者说,2003年8月1日起实施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及其细则细化不充分,可操作性不强;专家则认为,解决城市流浪乞讨问题, 最重要的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4.
到今年8月1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就已经实施四周年了.四年前,《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昭示着救助领域法治理念的蜕变和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2003,(10)
编辑同志:我们宿舍区最近来了一位流浪老人,白天靠捡残菜剩饭度日,晚上就睡在单车棚的地板上。请问,我们可以把老人送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吗?如果可以,还要不要为老人支付救助管理的费用?陈侃陈侃同志: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原于1982年5月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制定的《实施细则》的规定,“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符合“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在去年废除《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以下简称《收容遣送办法》)后,出台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经过一段时间实践,显示该法规存在一定的漏洞,反而变成某些不法分子操纵乞丐的“保护法”,使乞丐的数目愈来愈多,不少大城市已经出现外来人员刑事发案率大幅上升的情况。因此,既保障公民最起码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的流浪乞讨人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情况之复杂,已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流浪乞讨儿童的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因此,我们需要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社会救助,让他们告别流浪乞讨生活,回归主流社会。本文介绍了福利院的发展现状及在流浪乞讨儿童社会救助中发挥的重要功能,并结合我国流浪乞讨儿童的特征,详细论述了如何充分发挥福利院在流浪乞讨儿童救助中作用。  相似文献   

8.
职业“跑站”现象是随着我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颁布和实施在救助领域内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问题。“跑站”者巧钻制度漏洞,想方设法骗取救助,并以此为业,危害社会。  相似文献   

9.
记者:我们知道4月26日你曾经给全国人大写了建议,要求对《收容遣送办法》进行违宪审查。就在6月20日,温家宝总理签署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给你的感受是什幺? 陈舒:事情进展得如此之快,我感到很欣慰。与原来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相比,从名称来看,新办法突出了救助,是针对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这是真正的社会福利措施,体现了人道关怀。与救助办法相比,原来的收容遣送更多地体现了强制力,被遣送的人是被动的,现在既然改为救助,原来实行收容遣送办法带来的收费、强制劳动等问题也可以避免。记者:你认为这样的结果与你的建议有关吗?或者你也可以回答,你写审查建议的预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1.从社会控制到儿童优先——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新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是在社会控制的理念下进行的。管理的动机和目的是为了社会稳定,管理的机构是公安部门,管理的方式是收容遣送。这样的管理基本谈不上救助,与社会福利更是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1.
郭二帅 《现代妇女》2014,(7):234-23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的到来,我国城市流浪乞讨老人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兰州市为例,通过作者的大量调查走访,分析了老人流浪乞讨的原因、生存现状、救助困境,并针对救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转变救助思路、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完善社会保障政策的建议,旨在减少老人的流浪乞讨现象。  相似文献   

12.
2015年4月,年仅13岁的智障孩子王志强正在河南省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宣告死亡,新闻照片显示他死时极度消瘦,外形酷似"干尸"。在人权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路有冻死骨",已经成为社会无法容忍的事情。然而我国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制度却还没有为此做好准备,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问题便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流浪乞讨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帮助流浪乞讨人员回到家乡,过上正常的生活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必然要求。街头救助制度正是帮助流浪乞讨人员实现相关权利的专门性制度。但是,由于对有关问题的认识不是很清晰,我国的街头救助制度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2003年8月1日,中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旧的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从“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救助的自愿原则是此次变革的关键。这一转变体现了中国对公民人身自由权的重视与保护,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职业乞讨问题是个社会问题,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建国初期乞讨者95%以上是以吃饱饭为目的乞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全国统计数字看,流浪乞讨者80%都是职业乞讨者,以讨钱为目的,并以此为生财之道。他们就是以乞讨作为职业。目前,在城市街头行乞的人大概分为三类:一类是生活无着人员,流落街头.确实需要政府救助的人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流浪乞讨人员的流浪原因、流浪乞讨方式、主要困境都在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救助管理机构突破传统工作方式,在做好街头主动救助的同时,重点做好站内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和构建多元化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7.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是一项直接面向最底层社会弱势群体的具有福利性、保障性、服务性的工作,对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消减社会问题风险、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提升政府服务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反思和注意的是,我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在"政府主导、部门协调、民政主管、社会参与"格局下'虽然建立起以民政救助机构为主体的救助工作体系,但社会参与严重不足. 在梳理和分析近年有关救助事件,尤其是流浪儿童救助事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审视我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政策和实践.2011年1月,全国出现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于建嵘联合优酷拍客发起的"解救乞讨儿童"公益行动;2011年10月,广东佛山发生无人看管的2岁小女孩被两车碾压后,18名路人无人施救的悲剧;2012年11月,贵州毕节发生了5名儿童在垃圾桶取暖窒息而死的悲剧;2013年1月,河南兰考发生了社会个人收养的弃婴因火灾造成7死1伤的悲剧,随后又在湖南长沙发生记者装扮流浪人员暗访遭捆绑的闹剧.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大连市救助管理站主要负责为流入本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临时救助、管理、教育、护送和安置服务等工作,年均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4300余人。2007年以来,作为全国首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大连市救助管理站以引入专业理念、培养专业人才、开展专业救助服务为主线,以探索建立社会工作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为重点,以搭建城市专业救助服务平台为目标,构建起了救助管理社会工作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舆论强烈诟病“收容遣送”的恶法与褒扬“自愿救助”的人性化新法之后,时隔两年,当高涨的社会情绪已经平息,当我们在街市反复遭遇那些乞讨者的熟悉面孔,当我们看到职业乞丐的新奇装束和花样繁多的“新乞讨现象”,禁不住要问:从“强制收容”到“自愿救助”真的能够跨越吗?收容遣送制度废除后留下的管理空洞应由谁来填补?社会的情绪真正能够代替理性的设计吗?在制度改革中超越现实地追求某种抽象的价值理念(如受助者的自由、自愿、尊严等),是否能够经受得住中国现实的考验?在政府和社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当下,如何解决城市流浪乞讨——这个与现代社会不和谐的现象,值得所有社会学者和管理者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当人们惊讶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从拟定到出台仅仅21天时,又一项关系弱势群体权利与管理的重要救济制度——《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正式由国务院颁布并即将付诸实施。可以这样讲,今年的春夏,当SARS成为危及人类生命的疫病,从制度上予以遏止,法治与科学是尚方宝剑、同样,收容遣送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退出历史舞台,也必须由法律予以规范。《救助管理办法》的出台颇有戏剧性:孙志刚案的曝光、审理,法律工作者、人大代表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法律审查,媒体、学者沙龙的议论,国务院的紧锣密鼓……看得出上自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下至学校、社区、普通百姓对这一法规的关心、关注,看得出旨在建立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关心群众疾苦的“亲民”形象。当然,我们也不必回避,这一制度的出台是经验教训的总结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