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发出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是党中央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部署。《意见》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认识得更加深刻 ,对新世纪新阶段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认识得更加深刻。《意见》反映了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新认识。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毛泽东同志曾指出 ,全党都要注意思想理论工作 ,有计划地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评论家 ,把理论工作搞起来。他还针对轻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现象 ,提出要重理不轻文。邓小平同志指出 ,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  相似文献   

2.
从罗克汀教授的第一篇哲学论文《数学的史的考察》发表(1941年重庆党的刊物《群众》第七卷二十二期),他便投身于哲学的研究和教学,走过了五十年的艰巨而又富有成果的道路。罗克汀1943年毕业于广东文理学院社会教育系,在学期间他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当时,张粟原教授和郭大力教授讲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深深地吸引了还是青年学生的罗克汀,使他大开眼界,立志投身于哲学研究。大学毕业时,正值抗日战争后期,罗克汀到了桂林,在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工作,并在广州大学计政班讲授  相似文献   

3.
我所研究的论题很广泛,但我将集中研究起于1929年——维特根斯坦在这一年重操哲学旧业——迄于1936年——他这一年在“论私人经验和感觉予料讲课的笔记”中第一次提出了所谓的“私人语言论证”——这一段时间。这是一个极其活跃、骚动不安的时期。1930年,他在给剑桥听众的讲课中说明了他在《逻辑哲学论》中的主要观点,这种说明已略有修改。1936年,他提出了著名的论证来反对这样一种现象论,它以经验主义的方式来说明感觉预料——即各种感官知觉、视觉印象,等等——从而主张有人能够设立一种私人语言来完全脱离于物理世界地报导他自己的感觉预料。 这似乎说明,当他写《逻辑哲学论》时,他曾是这样的现象论者,直至1936年他才摆脱了那种知觉论的唯我主义倾向。我不同意对他的哲学发展作这样的解释,但我不在本文争论此事,我只想对于这“中期”的七年中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发展作出不同的解释,而不去详细考察对立主张的依据。因此,如果我对研究有所推进的话,也不是无懈可击的。 我想从在《笔记》和《逻辑哲学论》中对于唯我论的论述谈起,对这一阶段的情况我只简略谈谈。因为,在我最近论维特根斯坦著作的第一卷(指1987年出版的《虚假的牢笼》第一卷)中,我反对这种看法;他的早期著作说明他力求摆脱以感觉预料为  相似文献   

4.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说的话。二十六岁的青年马克思能够写出象《手稿》这样思想深邃的著作,应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虽然这是一部关于经济学、哲学的手稿,但其中涉及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美感的产生等重要美学问题,至今仍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当时的马克思,从青年黑格尔派分化出来,又接受费尔巴哈的思想影响。在他的《手稿》里,不仅保留着从黑格尔到费尔巴哈曾经使用过的某些概念,而且整个文风受到德国思辨哲学的影响,这就增加了阅读《手稿》的困难。因此,今天来学习《手稿》,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确切地体会马克思原话的意思,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马克思原话的理解,不能从理论到理论,停留在一般的推论阶段,而要把马克思从人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还原到期实际中来,从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美的规律”这个概念的基本涵义。  相似文献   

5.
<正> 贺麟(1920—)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也是著名哲学翻译家.从1926年留学美国迄今,他翻译了多种斯宾诺莎、黑格尔及新黑格尔主义的著作.包括鲁一士《黑格尔学述》(1936,商务)、开尔德《黑格尔》(1936,商务)、斯宾诺莎《致知篇》(1943,商务,后改名为《知性改进论》1960年由商务出版).斯宾诺莎《伦理学》(1958,商务)、黑格尔《小逻辑》(1954,三联)、黑格尔《精神现象学》(1962,三联,与王玖兴合译)、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1952年后陆续出版四册,与王玖兴等合译,商务)、《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1988,商务).贺麟的译书,特别是《小逻辑》和《伦理学》,选词精到,独特的翻译思想贯穿了他一生的哲学实践,在中国哲学翻译界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 2 0世纪 60年代 ,弗罗姆最早明确指认马克思哲学的核心概念是人。他以青年马克思的《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理论依据 ,将历史唯物主义重新诠释为人本主义。本文集中讨论了他对马克思哲学中人性、人的本质的理论定位 ,并对其基本理论意向提出了批评性评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最后一章里,批判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上具有重要意义。 1831年黑格尔逝世后,他的哲学在德国仍然有着巨大影响并占统治地位,这种情况继续了十多年。1835年,施特劳斯的《耶稣传》出版,进一步加深了黑格尔哲学的解体,推进了青年黑格尔运动。恩格斯称赞《耶稣传》是第一部超出了正统黑格尔学说的著作。但是,青年黑格尔派无力批判克服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虽然高人一筹,甚至还受到青年马克思的过份称赞,说他从根本上推翻了黑格尔辩证法,是唯一对黑格尔辩证法采取严肃  相似文献   

8.
三、在北京时期(一九四九年——一九六六年)解放后,马列学院迁入北京,文思奇一直在这所党的最高学府(后来改为中共中央党校)工作。在这里,他曾担任过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和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并且是党的“七大”、“八大”代表和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艾思奇为党的理论教育事业、为中国现代哲学的繁荣,沤心沥血,尽了最大的努力。一九四九年(三十九岁)解放初期,各地展开了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热潮,迫切需要深入浅出的辅导读物。年初,艾思奇写了《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讲授提纲》。这门课程,他曾在全国总工会和人民广播电台作过讲座,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充实提高,并由工人出版社出版。一九五五年,经作者进行大的修改后,北京三联书店以《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的书名印行。  相似文献   

9.
我做学生的时候就读了《大众哲学》,尽管年龄相仿,艾思奇是我的老师,我到延安后也曾听了他的课。全国解放后我到北京讨论教材时又同艾思奇同志一起工作了几个月。艾思奇同志为人诚恳,特别对青年关心和爱护。他对一些理论问题钻研得很深、很透彻。我受他的教育很大。  相似文献   

10.
论青年马克思对社会概念的初始规定──《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三笔记研究张一兵过去我们对青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1844年手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笔记中的第二部分,即异化劳动理论。我也说明过,对这一理论的异质界定...  相似文献   

11.
《理论界》2016,(4)
在《青年黑格尔》中,卢卡奇认为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核心范畴在于异化,并把黑格尔的异化概念区分了"三个阶段"。在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对比中,卢卡奇表达他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异化概念的理解。在卢卡奇看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概念已经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意义上超越了黑格尔。但是文本中卢卡奇对"唯物主义辩证法"概念的模糊解读,为理解其异化思想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2.
孙占国同志长期从事理论教育和宣传工作 ,理论造诣很深。最近出版的《思想的魅力》一书 ,收进了他在新时期以来发表的论文 5 0篇 ,分为《观念篇》、《理论篇》和《文化篇》三部分 ,4 2万多字。这是他从事理论研究成果的展示 ,全书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诸多领域。选文中有他在全国哲学学科有过争议的论文 ,如《实践结果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 ;也有获过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论文 ,如《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严肃文艺》。文章中有的阐释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问题 ;有的探讨哲学社会科学一些学术问题 ;也有的对党…  相似文献   

13.
卞之琳于1910年冬天出生在江苏省海门县的一个小乡镇里。他从1931年开始发表新诗,先后出版过的诗集有:《三秋草》(1933年),《鱼目集》(1935年),《汉园集》(1936年,与同时代人何其芳、李广田的诗合集),《慰劳信集》(1940年),《十年诗草》(1942年)。建国后,曾出版诗总集《雕虫纪历》(1979年)。  相似文献   

14.
于良 《东岳论丛》2022,(7):113-12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青年马克思从哲学领域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成果。青年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理论最完整、最翔实的阐述即源自这部手稿。马克思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完成了对德国古典哲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空想共产主义思潮的深入批判,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历史性交汇”,马克思主义在这里已初见曙光。尽管这是一部未竟之作,但异化劳动理论却是青年马克思全部理论的重要参照坐标和思想中轴,由此也彰显出对《手稿》进行研究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和《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两个文本进行解读,重构出马克思自我意识哲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转向黑格尔哲学、成为一个青年黑格尔派,实际上是青年马克思在探索超越自身世界观危机过程中的一种艰难而被迫的选择;《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是马克思哲学思维走向成熟的一个思想实验室,正是在这里,他第一个独立的世界观即自我意识哲学得以形成;《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本质并不是哲学史的而是哲学的,它实际上是马克思自我意识哲学的哲学史实现。在此基础上,文章对马克思自我意识哲学的基本特征作出了深入解析,从而厘清了唯物史观由以形成的理论起点。  相似文献   

16.
<正> 1879年—1895年,康有为在《内外篇》和《实理公法全书》等著作中,以西学的平等、博爱和民主的观念批判宋明理学,并为他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哲学奠定了新的人性论基础.1895年—1898年,在《万木草堂口说》、《春秋董氏学》、《礼运注》、《日本变政考》等著作中,康氏的人道主义哲学吸收了进化论而开始从人性论渗入自然观和历史观,人道主义哲学进一步发展而初具规模(参阅拙作《康有为人道主义哲学研究(1879—1898)》《中国哲学史研究》1988年第1期).戊戌变法后,康氏流亡海外,1901—1902年,他定居印度大古岭,有充裕的时间和安定的环境整理他的思想,人道主义哲学从宇宙观、历史观和大同观三个主要方面得到系统的论证.就他本人理论思维发展而言,他在1898—1902年这一时期的哲学发展达到了他所能做到的努力的顶点;就所产生的社会功能而言,则功过参半.  相似文献   

17.
胡为雄 《东岳论丛》2012,(11):56-6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运动中,胡绳注重将自己的作品与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相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胡绳的作品以言之有物、分析细致、逻辑严密、说理透彻而著称.从1936年到1948年间,胡绳总共写了《新哲学的人生观》等六本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哲学观念变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时代、问题与哲学的理论自觉"等问题是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为集中交流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成果,2011年10月,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第八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与创新"为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本期刊发的几篇文章作为这次会议的部分研讨成果,出自参会的1970年以后出生的哲学研究者之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青年学者视阈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视野与发展态势,希望能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信仰问题研究的新拓展──评《人类信仰论》李春仁山西师范大学政教系我国青年学者荆学民新近出版了他的凝心之作《人类信仰论》已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此书从哲学和文化的理论视角研究信仰问题,提出了一些开拓性理论观点。一、此书以“信仰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单独而...  相似文献   

20.
我第一次知道艾思奇同志的名字,是在一九四九年。当时我还是个青年,正在常州师范学校读书。那时,许多要求进步的青年学生争读《大众哲学》,我也是其中之一。大家从《大众哲学》这本书和思奇同志写的其它文章里,不仅得到了许多哲学知识和其它知识,而且受到深刻的政治教育。我没有读到师范毕业,于一九四九年冬天便参加了革命工作。在革命斗争中,我进一步体会到《大众哲学》中所讲的哲学道理的重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一九五四年春,组织上把我从中央公安部门调到中央马列学院哲学教研室工作。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