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柏文竣 《社区》2010,(28):8-11
2008年奥运会以后,“北京欢迎你”的歌声曾传唱大街小巷,成为北京市对外交流的名片。两年之后,2010年世博会同样给了上海一个向世界全方位展示城市魅力的契机。“人人都做主人翁,家家都是东道主。”中外游客来到上海。不仅可以看到汇聚世界智慧的世博园区,还可以走进与之相邻的一个个“世博社区”.体验上海普通市民的“世博生活”。  相似文献   

2.
《21世纪》2012,(7):64-68
上合组织(SCO),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会晤。自此,“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正式建立。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观察员:蒙古、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和阿富汗;对话伙伴:白俄罗斯、斯里兰卡和土耳其;参会客人:独联体、土库曼斯坦和东盟。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上海在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实践促使“上海城市精神”到“上海精神”的嬗变。从时间维度来讲,“上海精神”基于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历史,蕴含于城市精神之中,体现出文化上多元和谐、经济上合作创新和外交上开放包容等内涵;从空间维度来讲,“上海精神”基于上海这个城市场域,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中国参与区域治理中焕发出中华文明特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上海精神”所包含的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全球治理观等内涵,对未来上海的城市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及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合作实践将继续发挥重要的实践指导和精神引领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设数字中国与治理雾霾污染都是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举。本文基于2011—2019年27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及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城市创新对雾霾污染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对雾霾污染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该结论在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和“宽带中国”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城市创新效应、聚集驱动效应与结构优化效应三种重要渠道降低了雾霾污染水平;(3)数字经济的“梅特卡夫法则”在雾霾污染治理中得以验证,当数字经济超过门槛值时,城市创新对雾霾污染的“边际抑制效应”呈现逐渐递增的非线性特征;(4)异质性视角下,数字经济对雾霾污染的抑制效果因城市区位、人口规模及资源禀赋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上海都市建筑和雕塑要反映“海派文化特色”戴淞年“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举目观上海,当惊世界殊。”在振兴上海,开发浦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发展新上海的伟大战略指引下,上海旅游业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近年来国际上东亚太平洋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令人瞩目,上海...  相似文献   

6.
从韦博进修学校毕业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已经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我是一个来自异乡的学子,对上海这座梦幻般的城市充满了憧憬,怀着美好的梦,我来到这座城市。可是当我真的走近这座城市的时候,我又退却了,因为在这里,我没有突出的成绩,更没有骄人的经历,身无一技之长,就业成了问题。在这个城市间摸索,我开始感觉像一只迷途的羔羊,寻找不到希望,直到那天,我遇到了“韦博”,她开启了我人生的新的篇章。庆幸自己喜欢网络,一次偶尔的机会我在网络里寻找到“韦博”的名字,当我看到里面丰富的课程时,我感到了希望的存在,欣喜之余我开始选择适合  相似文献   

7.
路多了,车快了,人忙了,交通拥挤,空气受到了污染;出行难、行路难、交通时间成本不断增加……当这些事实演化为越来越多市民的抱怨时,城市交通中的种种“软肋”开始急剧凸显。作为首批被评为中国适合人类居住“绿色家园”城市的南宁,扑面而来的交通压力也渐次明显。  相似文献   

8.
一个成功的城市必须拥有一个极其鲜明的城市文化主题作为坐标和轴心,上海应打出“江南都市文化”的旗帜。北京应该走欧洲模式,而上海要多靠近一下美国模式。上海要建“国际文化大都市”,在具体路径和战略上都要有具体的跟进保障措施。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至少要对2020年的目标有所打算,这与上海的“国际大都市”应该是同步的。以长远发展目标计,上海的文化目标应当提“国际文化都市圈”。把会展中心城市发展目标和“四个中心”相结合,通过市场引领、品牌培育恢复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制约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发行,上海目前非常缺乏有这方面意识的发行方。在文化大发展中如果只是讲赚钱不讲普世价值,那么危机的因素是非常大的。  相似文献   

9.
“没有……就没有……”句式表达何种假言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没有”后面不是一个判断时,它只表达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当“没有”后面是一个判断时,既可表达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又可表达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即如果把“没有”当作前后件的一部分,把“如果……就……”作为联结词的语言表达形式,则该判断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把“没有”后面的判断分别作为前后讲,把“没有……就没有……”当作联结词的语言表达形式,则该判断就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世博会应运而生。在一个半世纪的历程中,世博会始终洋溢着人类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汇聚了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彰显着各国人民为推动文明、进步和创新的不懈追求。2010年,全世界把目光聚焦到中国上海。作为东道主,上海各行各业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参与迎世博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中心城市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中国北方渤海湾经济圈中心的北京和长三角经济圈中心的上海亦迅速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并在各自所属经济圈内发挥了差异化的领导作用和辐射作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的原因包括:禀赋与环境差距;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差距。因此,要“因城而宜”,对中心城市功能优势进行科学界定;协调经济圈内城市利益,实现产业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2.
近代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近代城市在其产生与发展中,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开埠成为中国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开埠前,即使是较发达的汉口、天津、上海等城市,也仅仅是国内货物的集散地,但开埠却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城市近代化拉开了帷幕;“因商而兴”是中国城市向近代化发展的基础,由开埠通商而产生的巨大商业力量,成为中国城市近代化发展中的新动力,商业功能日益成为近代城市的主要功能;由于兴办近代企业,使城市发展有了独立的经济保障和经济依托,从而加快了中国城市近代化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3.
进入90年代,在中国城市建设领域逐步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把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作为城市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正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一大趋势。 城市定位大趋势:国际性城市 中国提出建设国际性城市始于80年代末,在90年代逐步形成一股新的潮流。199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决定开发上海浦东新区时,江泽民总书记题词:“把上海建成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城市。”同年6月,国务院在关于海口城市规划的批复中指出:“把海口市建设成为具有热带风光和海滨城市特色的外向型国际性城市”。从而正式拉开了中国建设国际性城市的序幕。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中国对外开放呈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格  相似文献   

14.
张筱萱 《金陵瞭望》2010,(10):76-79
青年奥运会的筹备工作正在南京全面展开,青少年的全体出动让人热血沸腾。由青少年们组成的青奥粉丝团更是一个接着一个,大声喊出“与青奥共成长”的口号,时刻准备引燃这个城市的热情。做一个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粉丝,这不仅是个漫长的过程,也是考验众粉丝积极参与度。自青奥会将在南京举行的消息从温哥华传来的瞬间,我们便憧憬南京生机蓬勃发展的场面;  相似文献   

15.
与卢铿对话     
为出席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协作网络(简称“中城房网”)在上海召开的新住宅运动上海论坛会,华新国际集团总裁卢铿从沈阳赶到了上海。在浦东陆家嘴国际会议中心,这位被业内人士称为“从不显山露水的成功者”,以他的儒雅沉稳、幽默风趣赢得了媒体的好感。作为新住宅运动的首倡者,卢铿自然成为众媒体关注的焦点。针对当今房地产市场和同业中的若干现象以及住宅产业缘何需要有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总题目来领导变革,为什么把“新住宅运动”称之为是以中国住宅产业为载体的一场文化创新运动?卢铿先生从住宅产业的现状说起,就“新住宅运…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钱玄同是一个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极力推崇西方文化的文化激进主义者。他抱着传统原罪心态,在功利主义、经世致用的目的下,要铲除“东方化”,以为“‘东方化’终于是毒药”①,主张“欧化”、“世界化”。文化激进主义作为中国启蒙运动的主导思潮,对20世纪中国的思想文化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文化激进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钱玄同,其心态、理论和实践,当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从城市边缘走向文坛中心 ——"亭子间作家"及其文化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亭子间之被作为上海城市的一个符号得以流传,是因为在20世纪20~40年代,它接纳了一大批后来在文学史留名的作家,“亭子间作家”由此被演绎为上海作家的代名词。但在当时,许多“典型上海作家”与亭子间并无直接关系,把“亭子间作家”作为上海作家的一种群体象征,反映了我们以往文学史的贫乏。居住亭子间的作家大多数是外来的寻梦者,当他们走到文坛中心,并取得了话语权后,一段以他们的生活和创作来定义的文学史就产生了。因此,亭子间无论是作为一个实体空间抑或一种文化隐喻,都有其特殊的涵义,它是初出茅庐的外来作家进入城市社会的第一个落脚点,也是他们走向文坛中心的第一级台阶。  相似文献   

18.
文章拟从韩寒的文本出发,以其笔下的“上海”印象为切入点来展现作品人物自我缺失、迷失的心路历程。通过对上海“城市建筑”呆板、人工化、无生气特点的描绘,表现了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冲突;通过对精明世故、人情淡漠的上海人生存状态的再现,凸现出物质繁荣与精神虚无之间的不协调;通过对以城市文明和现代化为主导的上海文化的反思,表明了作者以边缘立场对抗主流话语的反叛姿态,其结果却导致一度迷失的自我得以极度地膨胀。  相似文献   

19.
2010年4月30日晚8时许,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在黄浦江畔的世博文化中心拉开帷幕。在这举世瞩目、绚丽多彩的舞台上,一位身材修长、皮肤较黑的上海少女与巨星成龙、宋祖英共同演唱了世博欢迎曲——“和谐欢歌”,她那音域宽广、激情四溢的歌声,通过电视现场直播,传遍神州大地,乃至全世界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趣,世博会应运而生。在一个半世纪的历程中,世博会始终洋溢着人类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汇聚了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彰显着各国人民为推动文明、进步和创新的不懈追求。2010年,全世界把目光聚焦到中国上海。作为东道主,上海各行各业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参与民博活动。 世博会是大家共同的盛会,作为身处校园的学生,你是否也准备好了呢?本期继续讨论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