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流行的停滞膨胀这个词包含着两种含义:一是指经济危机时期生产下降而物价总水平反而上涨;二是指经济出现长期停滞趋势时物价总水平仍然持续上涨。这两种含义实际上就是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相结合,长期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结合。这两种现象在战前是完全不存在或基本上不存在的,因而停滞膨胀成为当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七十年代后半期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一直陷于“停滞膨胀”的困境,生产的停滞必然会引起失业问题的加剧;通货膨胀一定要导致物价的上涨。美国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3.
从六十年代末开始,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出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发的局面。无情的事实宣告了传统的凯恩斯经济学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及其政策主张的破产,并向凯恩斯主义的继承者们提出了挑战。托宾关于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的理论,就是为了对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发这一新的现象作出新的解释,并拟定出新的相应的对策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4.
经济“滞胀”与帝国主义腐朽性的加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是由资本主义垄断和国家垄断产生的两种长期折磨着资本主义制度的顽症,是帝国主义腐朽性及其矛盾激化的表现。但是,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两种顽症同时并发而形成的所谓“滞胀”,却是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在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一种“经济新病”,它是帝国主义各种基本矛盾激化,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强化对经济的干预所造成的恶果,是帝国主义腐朽性新的和最突出的表现。在滞胀条件下,帝国主义的腐朽性更加深刻更加严重了,这可以从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滞胀发展的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失业人口、贫富两极分化和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资本积累是市场经济的运动规律,失业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劳动人口运动规律;按要素功能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分配规律,贫富两极分化则是按要素分配规律作用的必然产物;通货膨胀是市场价格和货币的运动规律。失业人口、贫富两极分化和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的三大顽疾,也是市场经济带给当代文明社会的共同社会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重视这三大社会难题的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6.
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生产衰退,失业增加,通货膨胀,面临深刻的经济危机。结合这一现实,认真阅读《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深入学习列宁关于垄断与危机、危机与战争、危机与革命的科学分析,对我们  相似文献   

7.
停滞膨胀,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解释,就是指这样一种经济现象:经济停滞或衰退、大量失业及通货膨胀同时并存。从表面上看,“停滞膨胀”似乎与我国的经济格格不入,因为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比较高的增长状态之中,如从1979—1980年,我国的国民收入年均增长8.9%,1984年高达13.5%。但是,透过经济高速增长的表象,我们看到的却是增长的  相似文献   

8.
通货膨胀(本文仅指物价水平的上升)并非资本主义的现象,当社会主义经济中出现显性的、双位数的物价上涨时,它便成了全球经济的“共同敌人”。货币供给方面的原因至少被认为是形成通货膨胀的一个主要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史表明,通货膨胀是一种世界性现象,世界各国历史上都程度不同地出现过通货膨胀。但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发生机制与资本主义国家是根本不同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是需求不足、供给过剩,通货膨胀是周期性自发调整和政府干预的结果。与资本主义经济表现为需求约束型经济相反,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资源约束型经济,需求膨胀和供给短缺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因此,社会主义国家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不能简单套用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0.
失业作为一种经济社会现象与社会制度无关 ,它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现象 ,而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商品经济的产物 ,或者说 ,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一、失业及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凡是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 ,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那么 ,失业的具体原因又如何呢 ?第一 ,社会分工的深化 ,生产的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 ,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变化 ,从而导致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从传统、过时的产业中游离出来的劳动者如果不能及时适应新兴产业的需要 ,必然会出现失业。第二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应用于生产过程 ,生产…  相似文献   

11.
六十年代后期,美鼠政府奉行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对缓和经济危机起了一些作用,但也带来了严重恶果,出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并发症,出现了所谓“停滞膨胀”的严重局面。到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更为深刻的经济危机,反映了凯恩斯主义在实践中的彻底破产。因而,美国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种维护自己统治的“新经济理论”来解释和解决当前国内的经济危机。弗里特曼和加尔布雷思的经济学说正是为适应这一需要而产生,并在  相似文献   

12.
夏德仁同志的《通货膨胀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简称为夏文,见《江西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一文,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不同制度下通货膨胀的原因进行比较研究,对如何治理通货膨胀提出新的着眼点,读后深受启发。但笔者对“资本主义制度下通货膨胀是外生的,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通货膨胀是内生的”这一基本命题有不同理解。 一、资本主义制度下通货膨胀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在分析资本主义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之前,首先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现象本身。夏文认为美国200多年来的价格水平总体上基本稳定,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13.
失业简论     
九年来的改革实践告诫人们:许多传统的经济理论必须加以重新思考、研究和突破,否则它将使深化改革步履艰难。因循守旧和回避现实都不是经济科学之本性。本文想就人们忌讳的问题——失业作一尝试,以求教于同仁。一、失业产生的经济条件由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对“失业”的解释是:失业是资本主义制度下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无产阶级中一部分丧失劳动机会,成为其后备军的组成部分。失业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要消灭失业,首先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事实证明了这一定义的不完全正确性。随着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很长一个时期,我们曾坚持这样一个“定论”:失业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首先在于实现“充分就业”。从一定意义上说,国内劳动力隐性失业正是我国不惜牺牲效率来维持高就业政策长期衍化的结果,是我国过去劳动力就业政策和人口政策的总沉淀和总爆发。国内劳动力隐性失业表现为总量过剩的“在职失业”。究其原因在于企业中长期推行用工和工资上的双重固定制,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铁饭碗”和  相似文献   

15.
通货膨胀就是流通中货币的数量大大超过商品交换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我国以前的经济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而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通货膨胀问题。但是我国近年来不但出现通货膨胀,而且不断加剧,从八十年代的轻度膨胀迅速的发展到超过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对此理论界虽然承认了它的存在,但对它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却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改革的失误,有的认为是企业行为扭曲,有的则认为是旧体制的弊病。本文就此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1982年底至1985年的二年多的时间里,美国经济出现了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反常现象。经济发展速度是三十年来最快的,而且通货膨胀率很低。这和七十年代经济发展停滞、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并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此,有人认为,美国经济已经摆脱了“滞胀”的困境。我们对此持否定看法。这里的关键在于找出美国经济高速增长、低通货膨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1988年我国宏观经济的结构特征是经济增长过热与社会总需求膨胀.旧体制多年来的"沉垢"在新旧体制转轨磨擦中呈现暴发式施放,二位数的通货膨胀引发了人们对恶性通货膨胀的历史回顾和未来预期,这又引起了国家的财政金融收缩性政策的再度严厉实施.但是,由于公众已经普遍存在通货膨胀心理顾虑,企业和消费者对货币紧缩的反应导致了社会产出和就业总量的减少.在这种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增长呈现衰退的背景下,接踵而来的失业人口增长,又将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公开失业人口的存在无疑将对经济社会良性运行产生强烈冲击,是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协调发展的又一道难点,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物质准备和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所特有的人口规律是:劳动者在生产商品的同时也使他们自身的劳动力成为商品,并在由市场调节的过程中总是必然地过滤出一定规模的低质量劳动力作为失业人口。适度规模失业人口的存在,不仅是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的必然结果和恒定现象,而且更是市场经济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也是市场经济成熟、发达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失业治理机制模型构建——对经典理论的再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存在正相关,通货膨胀与失业存在负相关。而通过实证与回归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与失业在多年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奥肯定律在中国出现了背离;失业率升降也并未引起通货膨胀交替变化,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也产生了变形,这证明经济学业已成熟的失业理论难以解释近30年来处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特有的失业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一)政治经济学中的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的一种思潮。它的主要内容是:在国内主张自由放任,对外主张自由贸易,反对国家的干涉和保护。但是,随着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发生和发展,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经常大量的失业现象的存在,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就迫使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不得不承认资本主义已经失去了“自动调节”的能力;他们为着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开始放弃“自由放任”的原则,而转到所谓“有调节的资本主义”方面来,主张垄断资产阶级的国家对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