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运用接受心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依据自身需要对教育内容进行积极主动的选择过程.在这一选择过程中,大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深入探究大学生的接受心理,把握其机制与规律,在此基础上,实现两个"主体"的转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方法等,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杨丽慧 《兰州学刊》2004,(5):271-273
道德教育接受是一个不断深化、错综复杂的过程。在对历史上与此有关的论述作简单回顾的基础上 ,本文将“链”这一自然科学术语引入道德教育领域 ,重新阐释道德接受过程 ,提出道德教育接受链应由前接受、现接受、后接受三个基本环节构成。  相似文献   

3.
缄默知识理论的兴起,为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缄默知识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创设一种基于缄默知识的新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可为解决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出现的"知行脱节"现象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潜道德是隐藏在大学生正式道德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它的产生,既有大学生从众心理、侥幸心理、利益心理和认知偏差等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也与社会不良风气、学校道德教育缺陷、家庭教育出现偏差和大学生对自身要求降低等客观因素有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生道德教育多角色体验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学术论坛》2006,(12):195-199
大学生道德教育多角色体验法是为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需要,在主动探索过程中形成的新体会、新成果。它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大学生道德教育多角色体验法就是通过有计划、系统地组织大学生体验道德关系中的多种角色,领悟相关角色的内涵和道德需要,实现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的转变和飞跃,从而促进他们参与道德实践的主动性,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道德教育客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的客体指道德文化信息,是德育目标的反映与体现,需要随着社会变迁不断地调整自身。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与日常生活之间形成反差;片面强调道德知识的传授;政治化倾向严重;缺乏层次性。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要开发高质量的、供主体接受的、与主体利益相关的、活跃的道德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7.
边文俊 《阴山学刊》2006,20(1):51-53
在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另一方面网络的发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深远的影响,正负效应同时并存。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反杜林论》中的道德部分对于我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坚持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手段,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构建高校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网络平台对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作用.要针对高校网络平台的发展现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树立全新的网络时代教育观念,重视网络平台建设和监管;关注网络发展动态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紧密结合;改进网络平台中大学生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促进网络平台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协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道德教育出发,在社会心理、道德现实、法制建设与教育自身几个方面,探讨了今天道德教育的制约性,从四个结合的途径分析了道德教育应该注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过程中,教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主动接受教育以及教育的效果。因此,应该从接受动力的激发、教育的生活化、心理机制的优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等几方面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引导学生主动接受教育,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其心理资本密切相关.高校应将心理资本开发引入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过程,从自信、希望、乐观和韧性四个维度,有意识地开发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培育、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从而使其在未来社会中更具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教育视野与道德视野是解读道德教育的两种不同维度.基于教育视野的道德教育,以教育为逻辑起点,其思考的主题是怎样让受教育者最快最好地接受道德,追求的是道德教育的“教育”道德性,以道德是否为受教育者所接受为评价标准.基于道德视野的道德教育,以道德为逻辑起点,其思考的主题是怎样的道德才能让受教育者最快最好地接受,追求的是道德教育的“道德”道德性,以道德是否有利于受教育者生活为评价标准.将道德教育同时置于教育视野与道德视野之下,可以让道德教育获得教育哲学和道德哲学的双重支撑,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试论道德教育中的“心理体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育心理学的维度揭示良好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及其规律性,对优化道德教育意义重大。“心理体认”是个体自觉规范道德行为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心理基础。心理体认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策略是:以道德认知为根基,以规范认同为中介,以情感体验为动力,以实践体悟为关键,以人格教育为灵魂,着力建构一个知、情、行合一的德育内在调节机制和动力整合系统,把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自觉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作为道德教育的价值追求和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5.
大力加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重塑大学生诚信品质,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深入研究并搭建起一个科学合理的且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诚信教育体系,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格外重要.外化环境引诚、内化教书育诚、强化实践养诚和深化制度促诚的体系构建,将会在学校诚信道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分析了网络这把双刃剑在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巨大挑战,并由此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政治心理事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向和我国政治文明走向.当前,学界对大学生政治心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定义、特点、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及引导上,而从宏观视域对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变化特征与生发规律的观照不够.通过学理分析,我们认为大学生政治心理是一个多维度的综合性概念,只有在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才能全面透析其变化特征,进而了解它与社会子系统的互动共生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道德是社会所接受的和生活于社会中的阶层所接受的具体行为准则。大学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学道德教育。建设有道德情操、高尚品格的教师队伍,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强化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注重社会实践,提升大学生的自身修德。我们的大学应成为文明薪火的传承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和人才资源的聚集地。  相似文献   

19.
戴岳 《贵州社会科学》2008,220(4):35-38
人的生命实践活动是一切道德产生的源泉和基础,个体的道德价值观念在生命过程的经验、感受、体验中不断地生成。学校德育长期以来的低效,源于道德教育与生命世界的疏离。大众文化流行的关键在于关注了人的生命世界。学校德育应该重视对生命世界的关怀,从青少年学生的生命意志出发,争取其对道德教育的认同,引导其乐于接受道德教育,最终在潜移默化中获得道德教育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杨金旭  鲁艺 《中文信息》2022,(2):218-220
德育是知识教育和经验培养的首要任务.为了正确认识道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教师不能忽视自己的责任,可以更好地在教育过程中实施道德教育.为了满足社会就业的需要,我们必须提高学生的技能和道德价值观.以简单传教形式对学生进行的道德教育收效甚微.在外科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本文总结了融入学生道德教育的潜在方法,与学生建立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