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拿文学创作事业和经济事业相比,经济事业有它的基本建设,文学创作事业有没有它的基本建设呢?如果有,它的基本建设是什么呢?一个作家又怎样进行他自己的基本建设呢? 对于这些问题,不同时代的不同作家都曾做过不同的回答。有的认为掌握艺术技巧是基本建设,有的认为阅读古今中外名著是基本建设,当  相似文献   

2.
“五名教育”即利用古今中外丰富的“名人”“名事”“名言”“名著”及“名胜”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应当受到高校的普通重视,它能起到道德感化作用,智力启迪作用,心灵净化作用和个性陶冶作用.实施“五名教育”应准确把握它的科学内涵,明确教育目的,并在教育方式上注意做到与课堂教学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与社会实践结合,真正使素质教育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3.
蒋孔阳     
蒋孔阳,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文学的基本知识》、《论文学艺术的特征》、《形象与典型》,《德国古典美学》、《美和美的创造》、《美学和文艺评论集》、《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蒋孔阳美学艺术论集》、《美学新论》、《文艺与人生》等。译著有《近代美学史述评》、《从文艺看苏联》等。主编有《中国古代美学艺术论文集》、《美学与艺术评论》、《19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哲学大辞典·美学卷》、《辞海·美学分册》、《中国学术名著提要·艺术卷》、《西方美学通史》等。蒋孔阳全集已…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他不仅在很早以前就以农业发达著称于世,而且也是农业科学遗产最丰富的国家。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由许多的农业科学家加以总结,写成了不少农业专著。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就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内容最丰富的一部农业科学典籍,也是世界农业史上最早的一部不朽的名著。今天学习和研究这部杰作,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建设和谐世界有进一步的重要论述,使构建和谐世界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新发展和全球战略的核心内涵.和谐世界理念继承了古今中外的和谐思想;和谐世界理论的产生顺应了时代主题和世界发展的大势;和谐世界的内容可概括为持久和平、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是一项长期而浩大的世界工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代中国变迁和逐步融人世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当代中国政府的自身建设正在很大的时空背景下展开,这既需要观照过去、现在和未来,也需要连接中国与世界.如何借鉴古今中外政治文明的成果,推动政府改革与建设,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十分紧迫的实践问题.王甲成所著<政府成长: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府改革与建设>(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版)一书将政府视为"成长的存在",以新的视角对政府改革与建设进行探索和研究,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解释框架,开掘了政府理论研究的空间,是一部很有创见的政府理论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7.
<孙子兵法>是享誉世界的军事名著,它虽然写于2500多年前,但是历久弥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建立在正确的哲学思想之上.深人分析其哲学基础,对于深化对<孙子兵法>的认识,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一、阅读古今中外名著。融会贯通,形成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一)传承古老文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阅读中华古代经典名著,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文化是民族分野的重要标志,也是形成“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是我国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基本共识,因而也是连接各民族的共同纽带。  相似文献   

9.
<正> 我们刚刚跨进21世纪。这是一个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将成为21世纪的最显著标志。经济需要创新,政治需要创新,文化需要创新;生活需要创新,生产需要创新,社会的一切领域都需要创新。创新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民族自强不息的灵魂,更是科学进步的命脉。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全在于创新;古今中外一切成就大事业者、大学问者,也全在于创新。  相似文献   

10.
<正> 笔者在《汉语大辞典》编写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常常把不同版本的书籍找来进行校勘,对多种相关的书籍进行校读,藉此解决了许多问题。实践证明,在辞书的编写中,对古籍的校勘校读是非常重要的。一、注意校勘校读可以弄懂一些难解的词语,提高辞书的释义质量。《三国志·吴志·孙休传》:“是岁,使察战到交址调孔爵(即孔雀)、大猪。”裴松之注:“察战,吴官名号,今扬都有察战巷。”清沈涛《铜熨斗斋随笔》卷五:“察战,当是人姓名,《元和姓纂》十  相似文献   

11.
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能给人以审美的享受,这是有一定欣赏能力的读者都能体验得到的,也是古今中外大多数批评家承认的事实。工作之余,我们为什么需要阅读文学作品呢?因为它能给我们带来愉悦。这种愉悦,不同于生理上的满足,而是一种更高级的精神享受。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追求往往是不甚自由的,而文学作品却为人创造了一个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艺术世界。在这个虚幻的世界中游  相似文献   

12.
散文集《致雪妮》,是作家周树山写给学生雪妮的30封信,全书用亲切、生动和饶有兴味的笔触,引述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结合自己的创作心得,谈读书、谈写作、谈社会、谈人生,堪称青年学生的心灵鸡汤和爱的颂歌。  相似文献   

13.
正古今中外的名人志士都爱读书,如孔子、陆游、巴甫洛夫、萧伯纳、巴金、冰心等,他们不仅把读书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而且还作为养生方法长期坚持,从而获得健康长寿。诗人陆游在医学不发达的宋代,尚能活到85岁,这与他平时爱读书有一定的关系。他在诗中多处提到:"读书有味身忘老""病需书卷作良医"等。读书可调节人体生物节律书籍上的文章都是由文字排列而成,它有一定的节律性。读书时,文字通过视神经传入大脑  相似文献   

14.
韦勒克和沃伦在<文学理论>(北京:三联书店,1984.)中曾经强调:"文学类型史无疑是文学史研究中最有前途的领域."阿拉斯泰尔·福勒在展望类型理论的未来时也认为:"由于批评正开始从结构主义和分解主义的热病中康复,文学类型理论很可能会占据新的显著地位."(文学理论的未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所谓类型,就是蕴含于文学现象中的一套成规和法则,它构成了人们阅读、理解和阐释的基础.类型批评与研究作为一种文学研究范式,由于派生于人的思维结构对现实判断的需要,在古今中外的文学研究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中的主人公拉摩的侄儿,是18世纪法国哲理小说中少见的刻画得成功的人物形象.它同《神曲》、《哈姆莱特》、《堂吉诃德》等欧洲一些最著名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类似,复杂矛盾.我国一些论及它的书籍文章,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它,研究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法多种多样.因而,这一形象颇令读者有迷惘、不易捉摸之感.本文是笔者对这一形象的粗浅感受和认识,愿得到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古今中外的实践证明,实行对外开放是促进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从教训上看,中国尤为深刻.历史上封建社会长期的闭关锁国,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的交往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衰落的重要原因.邓小平同志十分痛心地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中国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以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震惊了西方世界.但在后来的发展中,却  相似文献   

17.
美学小议     
<正> 世界上美和丑是同时存在的,互相比较,互相依存,又互相转化的。人在认识世界中,有对于美的感受,变成了美感,是各具慧眼,各显心灵,两千年来,各有发现,好个美美丑丑的大千世界。爱美恶丑大约是人类的天性。古今中外对美的赞扬和向往,留在言谈中,留在论著和诗话词话中。有的洋洋大观,有的片言只语,精辟的见地,智慧的闪光,各有独到。这种认识美、追求美、向往美的水晶般的思想,人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美学。又因为它对美评头论足,提到科学的高度,所以又把它叫做批评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从事物的构成看,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结构的研究与物理学上的光谱分析有很多相似之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光谱"中,古今中外的和谐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世界优秀文化等等,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有机结构.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随着殖民进程的开展,西方语言学家把世界语言分为若干种类,影响最大的是19世纪提出的形态三分法,其中把汉语定为最原始的语言。20世纪上半叶,一批中国语言学家提出汉语是一种最进步的语言,形态三分法乃是西人文化偏见的产物。但这一观点并不意味着中国学者因此把中国文明视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这个观点的提出,既和他们谋求汉语语言学学术独立的目标有关,更和一个“独立”、“自主”、“和平”、“一切以等夷相视”的世界政治理想声气相通。它既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中国文化对“西方冲击”的被动“回应”,又不能简单地视之为“中国中心”的兴起,也并非“西方中心主义”的简单倒置;而是中国人利用古今中外的思想资源,对自己形象和世界理想的营造。  相似文献   

20.
刘士林 《学术界》2012,(6):19-28,269,273
城市群不仅是一个内涵空前复杂的“宏大叙事”,也是一场直接涉及到亿万人利益和命运的现实进程.世界城市群最突出的变化与趋势,从城市人口上看,世界各城市群都有较大的增长和扩展;在区域和经济发展上看,一些城市群出现了跨越州、市及跨国化的趋势,同时也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经济区;在城市群模式上,则是日益呈现出特色化的发展趋势.与西方城市群最重视的是自然空间演化、城市形态蔓延、空间距离改变等不同,中国城市群在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中更多受制于“时间”要素,充分照顾城市群自然成长和演化的内在规律,是我国城市群研究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决定我国城市群建设质量和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