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摩梭人对家屋空间的建构为我们研究不同文化中社会群体对特定空间的分类及文化价值观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独特的样本。永宁摩梭人的家屋结构自有其独特性,空间的分配与独特的亲属制度密切相关。借助于文化人类学社会空间建构理论对摩梭家屋空间结构进行分析,不仅可以阐释摩梭人对居住空间的分类观念,而且还有助于揭示摩梭人对社会性别的文化隐喻——摩梭家屋空间结构充分体现了摩梭社会以女性为中心、"母尊女贵"的文化习惯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詈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化现象,詈语不仅渗透并承载着一个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物质与精神文化内涵,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社会的基本状况.对永宁摩梭詈语的调查分析表明,摩梭詈语具有数量小、类型少和程度轻的基本特点.深入分析摩梭詈语与摩梭人社会生活、亲属制度的关系,揭示了摩梭社会的伦理道德核心是对家庭、妇女、母亲、舅舅的热爱和尊敬,基于害羞而衍生出的血缘亲属间的性禁忌以及对于性话题的避讳是摩梭文化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3.
中国云南纳人的亲属制度是近年来人类学亲属制度研究领域倍受关注的论题,本文以大量的田野素材为支撑,对金沙江畔纳人的亲属制度作出概要和系统的描述;与著名的永宁纳人亲属制度进行比较;并尝试对其运行机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4.
《国际公关》2010,(2):87-89
泸沽湖景区地处川滇交界处,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摩梭文化,作为独有的母系氏族文化“走婚”风俗的保存地,泸沽湖在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领域都具有标本性的研究价值。秀美的高原湖泊风光和浓郁的摩梭风情文化,使泸沽湖景区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5.
泸沽湖旅游业发展势必给相对封闭的摩梭人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摩梭人传统文化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变迁现象,提出了引导摩梭文化变迁的最佳途径一构建摩梭人和谐文化,然后围绕如何在旅游业发展背景下构建摩梭人和谐文化,并提出了相应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6.
<纳西、摩梭民族志>(Naxi and Moso Ethnography)是西方近年来第一本国际纳西学界研究纳西族和摩梭人的文化人类学专集,在欧美民族学界颇有影响,被誉为是近年来最有分量的纳西学著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摩梭个案对于人类学家在婚姻与亲属领域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它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以下的文字节译自美籍华裔人类学家施传刚的博士论文<永宁摩梭中国西南一个异居制母系社会的性联盟、家户组织、文化性别与民族认同>(美国斯坦福大学,1993年).尽管它多半不是作者的结论而只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然而,这段简明的学术史的述评性回顾可以让我们对国外同行在该研究领域里的历史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译文是原作第8章"两栖居、走访制、核心家庭以及婚姻的定义"内的两小节,大题目由译者拟制,两小节的标题则是原来有的.  相似文献   

8.
从摩梭人独特的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分析摩梭妇女在婚恋、生产劳动、家庭生活、宗教祭祀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指出摩梭妇女在现代化进程中,在文化水平、参政议政等方面的局限。认为,对男女平等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家庭地位中,而应将其深化为人的尊严、价值、权力,即物质上和精神上应有的平等权力  相似文献   

9.
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其理论目标是把不同社会和文化加以分类,从而确立人类进化的阶段和过程。从19世纪后期开始,文化人类学中便产生了文化多元论的思想,并出现许多流派。研究、比较这些流派的理论与思想,有助于全面、透彻地理解和认识文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亲属制度起源的争论由来已久。笔者在本刊1987年第1期发表的《论亲属制的起源》一文中提出了两种可能性:亲属制起源于双系:或者世界上有的地区亲属制起源于双系,有的地区起源于单系(即母系)。本文通过对澳大利亚级别婚及其亲属制与我国云南永宁纳西族阿注婚及其亲属制分析和比较,认为永宁纳西族亲属制起源于单系。从而确认,亲属制起源于双系或者起源于单系,以各地区而异。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与孔子     
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需要出发,鲁迅对孔子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但这只是鲁迅和孔子的关系的一个方面.鲁迅和孔子的关系还有另一个方面,即他并不完全否定孔子.在鲁迅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个民族文化伟人.在文化品格和文化心理方面,鲁迅和孔子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文化翻译的适应性、科学性和审美原则,从语言、语境、人文三个层次阐述了翻译中的文化元素:语言层面上,翻译的本质在于语义信息和文化信息的传递;语境层面上,通过从文本到语境的追溯、探求和从语境到文本的构建、表述过程,使翻译成为多元文化的产物;人文层面上,翻译要求译者具有知识水平、审美情趣、人文品格等综合的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13.
在文学文章的翻译过程中文化寓意的传递对翻译者来讲,是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愈来愈严重的文化走失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成为当前文化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译者在对原文的意思进行本土语言的复现时,必须将原文中该句所表达的一切情感用丰富的词汇表达出来。翻译关键的重点是对原文精神的传递,并不是对原文的评价性翻译。通过分析文学翻译的文化走失现象,试图找出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针对经济新常态,强调文化创意产业在文化产业乃至经济发展中对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作用,重点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化+生产性和生活性制造业(服务业)、文化+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文化+城市化(城镇化)、文化+旅游、文化+特色农业、文化+体育产业、文化+金融、文化+中医药八种“文化+”产业方向。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的反映、规律的把握、实践的引领,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母体效应”。致力于对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宏观战略和政策进行梳理和传播,在拔尖人才、顶层设计、科技创新、投融资四个要素的支撑下,必将更好地释放相关政策的红利,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从总体来看,与河南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与其他先进省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有明显差距。为此,河南必须打造具有特色的中原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实现由中原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文化继承应建立在对文化及文化价值特征的正确理解与把握上,如是形成的文化继承便应是由文化贮藏、文化实践和文化创新三环节构成的统一体,是谓文化继承的基本范式。此文化继承基本范式的提出不仅有助于克服以往文化继承主张中的局限,而且有助于建立起人们的文化生态意识,有助于具体的文化继承实践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大纲的实施,文化导人将更被重视.本文在文化导入的机会与角度方面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认为只有捕捉导人机会,才能提高交际效果;在非语言形式上与语言形式上的差异两大范畴的导入是不可缺少的.惟此,才能培养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确保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药广泛介入且疗效显著,引发学术界、媒体、民众对中医药现代价值和发展状况的思考与讨论。结合文化自信的战略视角,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分析其价值与定位:从文化传承角度看,弘扬中医药文化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重要门户,中医药文化的承续与推广,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开路先锋;从文化创新角度讲,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文化的对接、融合,强化其作为连接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纽带作用,有助于建立以健康实践为旨归的中国文化新体系;从文化传播布局言,宣传中医药文化是为世界卫生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以中医药文化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先行军必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十分重要。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传播力、渗透力和影响力,是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支撑性产业。树立科学的文化资源开发思路,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文化创新,着力打造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和大发展,才能把黄石建设成为文化设施好、文化企业多、文化产品精、文化机制活的全省文化强市。  相似文献   

20.
破除中西文化交流的三大思想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倡导和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有三大思想障碍 ,即认定不可能有平等的文化交流 ,认定未来世界文化的大趋势是一种文化取代另一种文化或认定文化融合的最终境界是无差别的、统一的世界文化 ,夸大不同语言、文化系统的不可译性。在对平等交流有无可能 ,无差别的、统一的世界文化有无可能 ,准确的文化翻译有无可能等三个理论问题作了辨析以后 ,作者表达了一个愿望 :中西双方回到平等交流的元点上来 ,加深了解与认识 ,促进中西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