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洛阳伽蓝记》中的佛教与世俗有着特殊的相互嵌入关系:一方面佛教教义充实了世俗观念,另一方面佛教中的功德思想使得后世大兴寺庙求取无量功德。此外,在世俗建筑吸纳佛教建筑风格的同时,佛教建筑也融入世俗文化中的多种元素,丰富了佛教建筑的表象内容。  相似文献   

2.
3.
《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文学的代表作,它诞生于语言发展变化较为显著的中古时期,具有很高的语料价值。文章以《洛阳伽蓝记》中的成语为研究对象,从来源、类型、功能和修辞等方面探讨了它们的特点,又从社会背景、时代文风、作品和作者的实际情况这四个角度进一步探究了这些特点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5.
《洛阳伽蓝记》的结果补语正处于发展成熟期 ,反映了中古汉语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6.
试论《洛阳伽蓝记》中的口语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阳伽蓝记》所代表的文言词汇系统,与现实口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但也包含着六朝时期相当数量的口语成分;确定一个词属于口语词或者书面语词所依据的标准;《洛阳伽蓝记》口语词的三个来源:汉译佛典、前代典籍、现实语言。  相似文献   

7.
《洛阳伽蓝记》是中古时期佛教史籍,口语程度较高,书中有大量的反义复合词,具有较高的语料研究价值。《洛阳伽蓝记》中有54例反义复合词,其中34例来自上古汉语,占比62.9%。8例为上古时期的反义复合词,但义项有所发展。12例是在中古时期新产生的词。这些反义复合词中,词语和义项消亡数量最多的是中古时期产生的反义复合词,词语和义项保存数量最多的是上古时期产生的反义复合词。  相似文献   

8.
王丽 《东方论坛》2006,(5):68-71
中古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新义,特别是出现了大量的双音节词。这些双音节词有的是新词,有的是原来的词出现了新的意义。《洛阳伽蓝记》是中古时期的一本著作,它的语言特点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本文主要是采用数量统计和数据分析的方法,以《汉语大词典》及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参照,对《洛阳伽蓝记》中出现的中古时期部分双音节虚词进行整理和归纳,这些双音节词以中古时期出现的新词、新义为主,从而探讨其从上古到中古的发展演变规律在《洛阳伽蓝记》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从《洛阳伽蓝记》看中古书面语中的口语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阳伽蓝记>所代表的文言词汇系统与现实口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但也包含着六朝时期相当数量的口语成分.根据中古书面语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判断一个词属于口语词或者书面语词的客观标准;依照这些标准探讨了<洛阳伽蓝记>口语词的三个来源为:汉译佛典、前代典籍、现实语言.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的《洛阳伽蓝记》研究,在其作者身世、文本笺注、文体特征、史学价值、人文地理及文学成就等方面均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与南北朝的其他专书研究相比,其研究状况相对滞后,它在北朝史学、中古佛学、中古文学、语言学、中外文化交流史以及宗教建筑等课题上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空间仍需大力开拓和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1.
《洛阳伽蓝记》中反映魏晋南北朝时代特色的新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阳伽蓝记》是研究南北朝时期汉语词汇系统的最重要的语料之一。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反映魏晋南北朝时代特色的新词。新词多半通过从书面语到书面语的形式产生。本文从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角度对新词的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北魏时期 ,洛阳是全国寺院最集中的地区 ,其原因在于这一地区的寺院具有与其它地区不同的形成途径。众多的寺院赖以存在的经济条件是拥有庞大的寺院经济 ;由于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洛阳寺院的社会生活又形成了独特的内涵和特征。  相似文献   

14.
北魏洛阳城里坊布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整体上在内城和郭城沿御道规整化布局里坊区,并呈现出以类相从、坊市趋于融合、里寺相互掺杂以及权贵富贾竞相豪侈等特征。北魏洛阳城里坊布局与北魏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折射出北魏历史兴衰,促进了北魏时期城市转型,为隋唐时期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北魏文明太后冯氏,在其临朝听政期间,大力提倡佛教,开凿方山石窟、扩建云冈石窟、修造寺塔、剃度僧尼并支持昙曜等人的译经活动,促进了北魏佛教的发展。但冯太后并不一昧崇佛,她对佛教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一方面利用佛教巩固统治,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另一方面则对佛教实行限制,通过检校僧尼、禁止僧人自行游历村落等政策,使佛教不至于过度发展,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金陵瞭望》2011,(15):78-80
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中有言:“自项日感梦,满月流光.阳门饰豪眉主象.夜台图绀发之形,迩来奔竞,其风遂广”。说的是自“汉明帝感梦”以来.佛法东传.弘教大开,绘事日盛。  相似文献   

17.
拓跋氏自代北入主中原后,不仅在政治上形成南北对立,而且佛教亦南北各异其趣。齐鲁之地虽然一直不曾是全国性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但是齐鲁佛教在循着佛教东传的总趋势下,不仅带有北魏拓跋氏统治者的独特民族印记,而且还有同齐鲁儒家文化相互抵制、融合形成的独特世俗化印记。  相似文献   

18.
<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杨衔之的作品,书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洛阳寺院四十余年的兴衰史,便数洛阳各大寺院的来历,规模,建制以至奇谈怪闻等情况,同时兼及北魏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风土人情和历史掌故等各方面,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北魏佛教在庆阳的传播,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继东汉以来佛教自丝绸之路初传中原之后自东向西"倒流"庆阳,并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二是深深地打上了早期汉化佛教的烙印,既有早期佛教的简朴,又融入了具有时代气息的北方民族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造像艺术上,主要是由粗犷向精细、单一向丰富的转型,反映出非常鲜明的鲜卑族汉化和进步的历史进程;三是遭受上百年战乱之灾的庆阳人民在反抗无望的情况下的一种精神寄托;同时,又充分而且巧妙地利用和吸收了庆阳丰富独特的红砂岩自然条件和窑洞住宅技术。  相似文献   

20.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旋即以新都洛阳为中心规划京畿,设司州进行管理。司州地位高于其他地方行政单位,因此在人事任命上具有独特之处,与皇帝血脉相连的宗室成员于其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仅以治京城的司州牧、河南尹、洛阳令及藩屏北部的河内太守为例,司州牧几为宗室所垄断,后几项职位也有近三成归属宗室。朝廷特别重视候选宗室的学识、才能和品性等综合素养。洛阳司州各级长官的这种选授特点充分表明朝廷对京畿事务的高度重视,也是北魏后期统治集团利益关系及王朝宗室政策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