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农业科技期刊与农业科技创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知识资本 ,知识经济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趋势席卷全球 ,使作为传统媒体的农业科技期刊面临严重的挑战。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在这一伟大的变革中 ,农业科技期刊将充分发挥其媒介作用、桥梁作用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新技术和高技术产业的不断产生和发展,人类将逐步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继后工业经济社会的又一个新的经济时代。与以往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后工业经济时代有所不同,知识经济时代将不再是主要依靠大量的原材料、能源、劳动消耗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增加财富的积累,而主要依靠科技因素(即人类的知慧)来推动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切都以知识为基础,知识将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经济行为以知识的运作为核心,财富的积累主要靠知识(高科技)的吸纳和运用,科学技术对生产发展的贡献率超过50%以上,…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我国农业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挑战,同时也把握着知识经济所赋予的机遇。抓住机遇,发展知识化农业是大势所趋。为此,需要在搞清知训化农业的含义和特征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更新观念、强化知识农业意识,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保障,切实重视农业科技示范围建设,注重人力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在经历了漫长的文化积累和三次大的科技革命之后,人类社会即将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社会形态将发生根本性变革。社会的核心将从农业经济社会的国家集权结构、工业经济社会的企业和公司,转移到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各种形式的知识产业部门。因此,作为知识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科研院所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一、知识经济及其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特点分析当知识经济时代叩响新世纪的大门的时候,全球经济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突破性增长,人们深刻地感知到由知识经济产生的新兴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所不能比拟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这个新概念一经提出,就在世界范围的信息网络上以光的速度传播开来。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经过农业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之后,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同时也给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何正确决策,利用机遇,迎接挑战,推动新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是当前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一、知识经济的挑战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新疆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知识经济是在工业经济高度发达基础上而形成的更高一级的经济形态,而新…  相似文献   

7.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山东经济要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就要走科教兴鲁之路。首先对知识经济要有一个清醒认识。国情、省情要求我们从基础做起,把教育抓上去。在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科技是实现向经济强省跨越的必要条件。要加快各主要产业领域的科技进步,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并不断加大科技投人。处理好科技与教育的关系,使二者协调发展。将发展教育与促进科技进步并重,必须把教育切实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对知识经济概念的界定中,知识经济与知识、高科技产业与经济形态存在较为复杂的内在关系,同时在把知识简单纳入经济分析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相应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问题。知识经济是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相联系的,不能脱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论地位;知识经济并不能简单化为高科技产业,更不与传统产业相对立;从社会的历史维度看,知识经济是一种在本质上有别于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的人类社会的新形态和新的发展阶段;在把知识纳入经济分析的过程中,必须实现真正的动态分析,并非简单地在静态范式内引入动态变量。  相似文献   

9.
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形态巨变的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最大特点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后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1996年联合国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将知识经济定义为"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  相似文献   

10.
企业人本管理研究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立国  张凡迪 《理论界》2004,(4):217-218
一、企业人本管理研究的现实意义 人本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出现符合了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我国的特殊国情来说,中国的企业改革实践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不断进行制度创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加强人本管理的过程,人本管理对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 1.知识经济时代呼唤人本管理 人类社会的发展至今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两个阶段,现正在进入以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最初的农业经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其生产方式基本上是一种以劳动力资源为基础的劳力经济,其增长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农业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通过选取安徽省各市的14个原始指标构建出农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安徽省17市的农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析和分类,并提出了提升安徽省各市农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对策.并在市级农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定量分析领域提供了相关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为全面建设国家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县域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基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创新理论和区域科技创新理论,结合课题组对河北省部分县区调查研究,分析了制约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建设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河南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农业的结构方面,包括产品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区域结构、生态结构及农村人力资源结构等。究其原因,在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农业基本矛盾,其根源则在于制度创新不足。因此,河南农业的发展应调整农业结构和进行制度创新,结构调整只是治标之计,从农户制生产方式变革为农场制生产方式的制度创新则是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青岛市农业科技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和系统分析,找出青岛市农业科技在人才资源、创新平台、创新能力、科技投入主体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创新机制、创新体系和创新源动力方面提出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世界农业发展新特点与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把我国农业放到世界农业发展体系中加以考察可以发现,我国农业无论是从狭义国际竞争力还是从广义国际竞争力来看,与发达国家都相距甚远。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对策是:把农业科技创新放在首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组织结构创新;以比较优势原则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和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6.
城市大学、科研机构(文章简称院校)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主力军,科技支农是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方面。院校加大科技支农,是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重要内容。增加农业科技研究(文章简称农研)投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改革院校、激发活力,提高农研在研发中的比重,优化农研结构,提高农研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世贸规则下 ,要把我国财政支农政策落到实处 ,应该坚持五大创新 :思维创新 ,确立国际竞争意识 ;政策创新 ,构建高效率财政支农通道 ;管理创新 ,全面提高财政支农效率 ;文化创新 ,提高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能力 ;制度创新 ,建立财政支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期货市场制度创新的总体目标在宏观上要有利于国家对农业这一产业的升级和宏观调控,在中观上要有利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及在微观上要有利于农民从农产品期货市场中受益。农产品期货市场制度创新牵涉到问题的范围广泛,但核心点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中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二是要构建一套能够引导农民合作组织进入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新机制;三是要在寻求农产品期货市场监管新模式的同时,形塑一种新型的有关农产品期货交易所与农产品期货交易公司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19.
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关键是技术创新与进步。我国只有建立精干高效的农业科研开发体系和政府、企业与民间相结合的科技推广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面向市场、改革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实行项目动态管理、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运行机制,是全面调动科技开发人员积极性、激发农业技术创新动力、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农业保险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支柱(农业科技、农村金融、农村供销和农业保险)之一,它本身所具有的分散风险、补偿损失功能可为农业和农村金融保驾护航,农业保险在稳定农业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农业保险还不成熟,面临着经营风险、现实需求、技术支持和法律政策等诸多现实困境.因此,必须探索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