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Census X12方法和H-P滤波对2004-2016年福建省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和2003-2015年福建省农产品零售价格指数进行分解,获取原序列的季节成分、趋势成分和周期成分。实证结果表明:福建省农产品生产价格和零售价格都存在季节性波动特征,生产价格的季节性波动幅度大于零售价格;生产价格和零售价格的趋势特征相似;生产价格的周期波动幅度大于零售价格。波动结果说明,农产品生产者承受的市场风险远大于零售商。进而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农产品价格传导机制。结果显示,福建省农产品生产价格受预期零售价格的影响,农产品零售价格也受预期生产价格的影响。最后用黑色预警方法构建福建省农产品生产价格预警模型,提出了提高农业合作社质量、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和区域性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预警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北京市2002-2012年的蔬菜价格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解和H-P滤波技术,将蔬菜价格分解为季节性波动、随机性波动、周期性波动和长期趋势4部分,并测算各波动成分对蔬菜价格波动的贡献率。结果发现,季节性因子特征显著,是影响蔬菜价格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平均贡献率为62.3%;2002-2012年划分为6个周期,周期的时间跨度和波动幅度均有变大的趋势,周期性波动对蔬菜价格变化的贡献率为23.6%;突发和异常事件是引起蔬菜价格随机性波动的主要诱因,随机性波动对蔬菜价格变化的贡献率为14.1%;蔬菜价格长期趋势由持续上行转为波动上行,可分为升幅较缓、升速加快和波动上行3个阶段。〖JP2〗基于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完善蔬菜产业链条监测,强化信息流对物流引导作用的发挥;开展蔬菜市场预警建设,降低突发事件引起的随机性波动对市场的影响;自产蔬菜供应采取“见缝插针”的策略,在突发事件时起到平抑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羊肉价格波动特征及替代品价格冲击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Census X12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从我国羊肉价格月度数据中分离出长期趋势、不规则变动、季节变动和周期变动,并分析其各自波动情况及波动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分析羊肉替代品价格对羊肉价格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羊肉价格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波动规律;羊肉价格存在先缓慢上升再缓慢下降、之后再快速上升再下降的长期趋势;外部冲击在多数时间内对羊肉价格具有推动作用;自2000年以来,羊肉价格经历了4个周期,且周期波动长度有增长的趋势,波动幅度有加大的趋势;替代品价格中对羊肉价格波动影响最大的是牛肉价格,其次是猪肉价格和鸡肉价格。  相似文献   

4.
猪肉作为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其价格波动备受关注。采用X12模型和H-P滤波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7年12月四川省猪肉价格的月度数据,将其波动分解为季节性、不规则波动、趋势性和周期性4种类型。结果表明:四川省生猪生产、消费的季节性规律是猪肉价格季节性波动的主要原因;天气变化、市场突发事件、政府政策措施实施等因素是猪肉价格不规则性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生猪生产成本上升推动猪肉价格趋势性上涨;猪肉价格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波动周期约为32个月。对此,需扎实推进猪肉生产各环节稳定发展、健全猪肉全产业链信息监测预警机制、完善生猪价格保险制度,确保养殖户收益稳定增长和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促进市场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5.
生鲜乳价格剧烈波动是我国乳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采用Census X12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对我国生鲜乳价格波动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生鲜乳价格波动主要受长期趋势和循环波动因素的影响,季节性波动和不规则波动的影响极其微弱。生鲜乳价格的长期趋势是不断上涨的,但2014年后出现了下行势头,生鲜乳价格的循环波动可划分为3个周期,呈现“大幅波动-相对平缓-更大幅度波动”的变化趋势。消费需求变化、生产成本变动、进口乳品冲击、产业政策调整和突发质量安全事件等是影响我国生鲜乳价格波动的最主要因素,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效率差异、产业链视角下扭曲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当前我国乳业快速转型调整的阶段特征则是我国生鲜乳价格剧烈波动和奶农“倒奶杀牛”的根源。因此,我国奶业调控政策应聚焦市场需求变化、奶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和价格预警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我国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内在机理,首先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成因、价格波动与影响因素之间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多Agent技术,构建了农产品价格波动动态模型,并对多因素间的协作过程与工作原理进行了设计;在多Agent模型下,以小麦市场价格趋势数据为对象,借助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ARCH)对价格波动规律及强度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对ARCH模型进行变换形成TRCH模型,进行了模型的检验与估计。通过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农产品价格波动动态模型能有效的反应价格波动的内在机理,有利于实现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事先预警。  相似文献   

7.
以猪肉价格波动的特征为切入点,运用蛛网模型分析供求曲线的弹性关系,发现近年来我国猪肉价格波动具有发散性特征,不能自发达到均衡。为进一步解释猪肉价格波动的原因,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成本、替代品等影响猪肉价格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玉米价格对于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十分明显,其影响在6个月左右达到峰值,而其他因素对于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可以在参考玉米价格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建立有效的育种体系和联动的价格预警机制来抑制猪肉价格的过度波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中药价格频繁波动,研究中药价格的波动特征有助于稳定我国中药价格,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运用ARCH类模型对1990-2013年间的板蓝根月度价格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极蓝根价格波动存在异方差效应和集簇性,其受到的外部冲击将对价格波动产生持久影响;价格波动不存在显著的高风险、高收益特征;涨价信息引发的价格波动程度要大于降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信息化水平、规范市场秩序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九连丰,也是历史上丰收持久度最强的一次周期。目前来看,我国的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基本保持平衡,但是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呈现出较大规模的上涨和波动加剧并存的态势。农产品价格波动因素复杂多样,如国际价格的传导性、农产品产能集中度、种粮机会成本、自然灾害等因素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巨大扰动。通过分析目前中国农产品价格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指出现阶段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因素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模型可根据数据特点,将时间序列分解成一系列不同频率的分量,能提供多尺度研究视角,更加精准地把握周期波动规律.本文利用EEMD模型将1996—201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季度数据分解为5个不同频率的本征模态函数(IMF)分量和1个趋势项,根据分量特征赋予不同经济含义,在多个尺度上进行分析.结果发现:IMF1和IMF2分量整合通过白噪声检验,可认为是外部因素的随机冲击;IMF3分量周期长度约为3年,可认为是企业库存量变化引起的存货周期;IMF4分量周期长度为5年,可认为是政治周期;IMF5分量周期长度约为20年,可认为是建筑周期.随后在分量分解基础上建立ARIMA模型进行拟合与预测,通过与其他模型对比,发现EEMD-ARIMA模型表现更优.结论表明,EEMD模型在类似固定资产投资这种波动性较大的经济时间序列周期识别和预测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肉鸡市场价格波动周期分解及内在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4年6月至2015年4月肉鸡市场价格数据,利用Beveridge Nelson分解法对活鸡价格和鸡肉价格进行趋势周期分解,提取其确定性趋势、随机趋势和周期成分,并通过VAR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活鸡价格和鸡肉价格存在着平稳增长的确定性趋势,但活鸡增长的趋势较大,两者均存在负的随机趋势;活鸡价格历经12个完整周期,平均周期为18.83个月,最长周期为48个月,最短周期为9个月。与活鸡价格类似,鸡肉价格也历经12个完整周期,平均周期长19.92个月,最长周期为47个月,最短周期为8个月。鸡肉价格对活鸡价格的冲击具有显著正影响,而活鸡价格对鸡肉价格的冲击主要为负影响,两类冲击作用延续时间较长;在肉鸡市场价格长期波动中,活鸡价格变化的17.35%来自鸡肉价格,而鸡肉价格变化的2.61%来自活鸡价格变化,鸡肉价格变化对活鸡价格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蔬菜价格波动对低、中、高收入城镇居民福利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1995-2010年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蔬菜支出与收入的相关数据,利用Minot福利效应模型,对蔬菜价格波动引起的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福利效应进行测算和分解。结果表明: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短期福利变化趋势一致,并与蔬菜的价格变化呈反向关系;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随着其收入水平的提高,CR总体处于一个逐年递减的过程,但在下降的过程中,最低收入、低收入、中等偏下三个收入等级的下降波动趋势一致,而中等收入、中等偏上、高收入和最高收入四个收入等级的下降波动趋势趋于一致,CR降幅大小和城镇居民的收入等级成反比;同一收入等级内部,价格变动对低收入城镇居民的福利的影响要大于对高收入城镇居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特别是短期内小宗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秩序和物价稳定。基于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的月度数据,采用VAR模型实证分析农产品期货价格和货币供给的增长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从中发现:农产品价格长期上涨趋势与货币供给的增长是一致的;农产品期货价格是短期内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为避免我国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应加快建设农产品市场的现代流通体系,进一步强化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规范高效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的差别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1950-2010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与方差分解法对我国农产品产销价格的联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产销价格保持相似的波动态势,二者之间的双向传递是顺畅的;与此同时,农产品零售价格对农产品产销2个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具有更为显著的作用,农产品产销价格的联动关系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或"单向"的特点。提出必须努力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以及发展"农零对接"模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VAR模型的安徽省猪粮价格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猪价格的波动影响生猪产业的发展,玉米作为主要的猪饲料来源,对生猪价格的变动产生重要影响。根据2000年1月~2014年3月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的月度数据,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安徽省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价格和生猪价格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二者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生猪价格、玉米价格均具有传导作用,二者相互间的影响低于各因素对其自身的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B-P滤波对1999-2012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指数进行处理,观测到我国农产品价格呈现出4个波动性周期,并且表现出明显的不可重复性和非对称性;再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与非对称GARCH族实证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检验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具有稳健性特征,并且EGARCH模型描述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更为有效。最后绘制EGARCH模型的市场信息冲击曲线,进一步验证结论。  相似文献   

17.
采用B-P滤波对1999-2012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指数进行处理,观测到我国农产品价格呈现出4个波动性周期,并且表现出明显的不可重复性和非对称性;再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与非对称GARCH族实证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检验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具有稳健性特征,并且EGARCH模型描述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更为有效。最后绘制EGARCH模型的市场信息冲击曲线,进一步验证结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国内外研究相当丰富。国内研究主要是从价格波动的原因出发进行分析,进而着重讨论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判断未来农产品价格的长期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国外研究侧重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并借助新的模型工具,得出了一些比较具体的结论。拟在通过重点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对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对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越发明显。本文采用2002年1月-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运用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对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原油价格与我国农产品价格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运用国际原油价格预测我国农产品价格的最佳滞后期为两个月,即本期农产品价格的决定因素为前两个月的国际原油价格和我国农产品价格;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系数虽然较小但显著;使用VAR模型得到的我国农产品价格预测值与真实值相差只有1%左右。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价格是影响我国粮食价格和物价总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研究,指出国内外在研究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方面上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差异,认为国内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研究理论较为薄弱,实证研究的创新能力差,现有文献对部分农产品研究较少,主要是针对粮食和生猪等方面的研究,国际因素对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的分析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