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私营经济现已日益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私营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的贡献。但私营经济的发展也同时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正确分析、对待私营企业主的高收入及其收入中存在的剥削现象;认同私营企业主目前的收入结构是否等同于承认按生产要素价值论对劳动价值论的替代等,本文期望对此作一浅略分析。一、对我国私营企业主收入的初步分析从目前反映出来的资料可以看出;我国私营企业主的收入明显高于雇工的收入。1996年全国私营企业主年收入为10.4074万元,私营企业雇工的年收入为5500元左右,相差18…  相似文献   

2.
莫贤梁 《理论界》2011,(3):31-33
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就是要消灭剥削。然而,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政治经济学教材都认为,现实中大量存在并得到政府支持鼓励发展的私营经济是具有雇工剥削性质的经济形式。显然这样定性私营经济,是不利其发展的。对此,晏智杰先生从新的视角出发,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和界定剥削。经过重新定义的剥削,就是指对某种资源的垄断性占有,无偿地占取社会或他人的劳动成果。私营企业主凭借其占有的生产资料,合法地雇工经营所得利润收入,不但不能视之为剥削加以消灭,相反,对这种合理合法所得应予保护,不容侵犯。社会主义所要首先消灭的是那种垄断性地占有经济以至政治上的资源从而无偿地占取社会或他人劳动成果的剥削现象。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我国私营企业主收入的多种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主的收入形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私营企业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劳动者 ,是复合型的人才 ,他们的收入是多元化的 ,既有剥削收入 ,又有劳动收入 ,还有非劳动收入。确立私营企业主的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 ,有利于充分发挥私营经济的积极作用 ,有利于加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有利于国家决策部门制定科学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 ,在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先富起来的私营企业主并形成了私营企业主阶层。那么 ,如何认识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社会属性 ?如何认识私营经济中存在的剩余价值和剥削现象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以温州私营经济发展为背景 ,以温州私营企业主为研究对象 ,以实证分析为主要方法 ,从财产来源、财产支配使用以及对社会所作贡献的角度 ,论证私营企业主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一、私营企业主财产的来源  私营企业主拥有一定规模的财产 ,享有对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 ,这是私营企…  相似文献   

5.
赵万江 《齐鲁学刊》2002,3(6):40-44
私营企业主的收入由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两部分构成 ,他们已形成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高收入阶层。私营企业主的高收入符合市场经济的效率原则 ,也符合“先富与后富”的经济发展原则。因此 ,既不能忽视它剥削的一面 ,也不能夸大它的剥削性。宏观上政府可以利用国家税收政策对其进行调节 ,微观上引导他们将其收入用于投资和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6.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产生是我国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的产物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经营管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 ,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中含有非剥削性收入 ;私营企业主阶层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我党新时期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私营经济中存在着私营企业主对雇工的剥削问题 ,这是一个不容回避和无法掩盖的事实。这种剥削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在于我国社会生产力尚不发达的现状 ,在于私营经济这一私有制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发展 ;其合理性在于 ,它的存在和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允许私营企业主入党 不会改变党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营企业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积极建设者,他们通过诚实劳动、辛勤工作、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其他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允许私营企业主入党,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它有利于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允许私营企业主入党不会改变党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一、私营经济中存在一点剥削并不可怕什么是剥削?从一般意义上讲,剥削就是对他人劳动的无偿占有。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剥削,是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相联系的,并相继形成了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三种剥削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作为制度,由于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成为生产资料占有的主体形式而消亡,但剥削现象仍然存在。这种剥削现象可以分为两类: 1.资本主义性质的剥削——私营经济中的雇工剥削,即私营企业主利用自己占有的生产资料,无偿占有雇工剩余劳动创造的一部分劳动成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规定,“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营企业主 ,既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又是资本的所有者。他们既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社会财富 ,又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即具有一定的剥削性。对于私营企业主的剥削行为 ,必须以“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11.
黄乃祝 《兰州学刊》2009,(10):133-136
人性问题是人类文化研究的重点课题,人类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提出了不同的人性观点。文章在分析中西历史上的各种人性观点基础上,提出了复杂人性观:一是人性的复杂性,二是人性的生成性,三是人性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力量。剥削现象的存在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它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其产生、发展和消亡都有它自身规律性。同时,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客观存在的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剥削关系,充分发挥剥削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3.
顾銮斋 《文史哲》2005,(5):72-78
中英中古早期历史发展所形成的私有制基础和土地所有制的现实条件导致了“低度私有”的所有权形态。而同为“低度私有”,对中国和英国赋税基本理论却造成了不同影响。在英国,在“低度私有”的形态下,土地所有权因多层分割而变得模糊不清,从而使土地税的征收难以实施;相反,国民对动产以及人们习惯区分于动产的工商之入的所有却清晰而且牢固,不存在土地关系中的分层与阻隔,所以征收是可能的。在中国,基于“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古老理论,征收土地税和人头税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具有必然性。这样,中英中古赋税基本理论依据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将它们设定为不同历史阶段赋税征收的主要项目也就顺理成章了。  相似文献   

14.
回到历史场景:从宋人两个说法看哲学史与思想史之分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葛兆光 《河北学刊》2004,24(4):19-23
宋人赵普的“道理最大”常被哲学史家注意。这一观念虽然可以被诠释为“理学”的起点 ,建立起宋代哲学史的系谱 ,但它也是宋代政治上的关键词 ,必须放在北宋和南宋的历史场景中 ,才能得到思想史的理解。不仅“道理最大” ,包括宋代的“一道德 ,同风俗”也是如此。现在的中国哲学史 ,常常是对中国思想进行西方哲学意义上的“系谱化”或“脉络化” ,忽略了思想的历史场景 ,其实 ,古代思想真正进入社会生活世界 ,必须有具体的历史背景 ,而且经历“制度化”、“常识化”、“世俗化”。因此 ,思想史研究必须回到历史场景 ;同时 ,在知识史、思想史、社会史和政治史之间也不必画地为牢。  相似文献   

15.
古滇国是云南历史上第一个以国家形态出现的奴隶制国家,古滇文化是云南两千多年前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枝奇葩。根据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大发展目标,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昆明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就要深入研究古滇文化,努力开发古滇文化,把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结合起来,把吸收古代文明和建设现代文明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现中蕴涵着丰富的物质利益思想,共同富裕作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邓小理考察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社会主义本质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物质利益的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物质利益实行的社会制度原则;共同富裕是人民利益的根本价值指向,是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本质中物质利益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表征着它与私有制社会形态的本质区别,是邓小平对历史唯物主义物质利益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旅游观光采摘园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项目的典型代表,论文论述了开发旅游观光采摘园在转变农业经营模式。增加农民收入,丰富旅游产品的类型和内涵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采摘园在开发管理、经营理念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多渠道筹措资金,利用科技优势研发新产品,优化管理模式,开发多种旅游项目并加大宣传力度等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8.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历史规律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方面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是客观历史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经济为本、科技先行的发展战略,资本社会化发展趋势,宏观经济调控及分配方式变革,经济运行的有序性、计划性,分别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历史由私有制社会向公有制社会转变、社会发展效率与公平的辨证统一以及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资源配置规律所支配。在这些规律的作用下,资本主义正逐步为社会主义准备着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赵兴胜 《文史哲》2005,(1):70-78
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提出的两路开发中国实业方案 ,开启了贯穿国民党统治始终的国营与民营经济分野标准之争 ,也引发了思想界对中国经济现代化理论的思考与探索 ,推动了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其间 ,三种思想趋势尤为引人注目 :其一 ,在经济现代化模式上 ,由对发达国家的单个模仿 ,转变为以中国为基础而博采众长 ;其二 ,在经济现代化的任务上 ,由以强国为中心转变为以富民为中心、富民与强国并重 ;其三 ,在经济现代化的方向上 ,由以社会公正为先而强调扩大国营事业范围 ,转变为以经济效率为先而淡化国营与民营经济范围的划分。国民政府没有及时总结这些理论成果 ,并纳入其决策与政策之中 ,导致了其战后经济重建的失败与政治上的迅速垮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