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源流》2007,(10)
报载:一名16岁的重点高中女生,因为父亲是"窝囊"的摆摊人,家里"寒酸",所以,在父亲希望她帮忙看铺子时勃然大怒,挥着菜刀追砍亲父;把父亲砍伤后,离家出走;而父亲,  相似文献   

2.
曾子航 《市民》2006,(9):90-91
什么叫“窝囊”?男人一旦窝囊起来又是一副什么尊容?那天以嘉宾身份做客李静和戴军主持的电视栏目《情感方程式》,算是大开了一回眼界。  相似文献   

3.
我是啃老族,我的明天何去何从;前女友要回来,可是我已经有了自己喜欢的女孩子,怎么办;在单位混得很窝囊,心里很郁闷;男友性取向不明,该如何取舍。  相似文献   

4.
什么职业有社会地位?什么职业没有社会地位?和这个行当以及从业者的口碑有关,更和时下的社会价值观密切相关,因此职业的社会地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比如公务员,在上世纪90年代对大学生来说基本上是个鸡肋工作,待在机关是窝囊没  相似文献   

5.
正案情简介林丽与贾刚经人介绍认识后恋爱,数月后于2013年10月订婚并结婚,2014年12月生育一子,取名贾涵。林丽生性活泼、心灵手巧,一直跟随娘家兄弟经营皮鞋生意,收入不菲。贾刚心性良善、不善言辞,在国企上班,收入一般。所以家庭主要经济收入依靠林丽,家庭大事小事都是林丽做主,林丽在家享有绝对话语权,贾刚大多是言听计从。林丽认为贾刚有点窝囊,偶有心中不快"离婚"念头会涌上心头,也会向贾刚发泄不满情绪,但贾刚大多不予理睬。林丽生意忙,儿子贾涵都是由贾刚负责照顾,辅导作业,父子情深。  相似文献   

6.
北极熊敲门     
“黑瞎子敲门——熊到家了”,这是流行于民间的一句俗语。黑瞎子是东北人对熊的别称。这句话,意思是形容人无能、窝囊,本来也就是借用“熊”的谐音而已。可是,我却真的经历过熊来敲门的险情,当时,差点没把我吓死!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能力出众的销售总监,葛涛在面对客户的时候,却总是摆出一副“低媚顺眼”的架势,即使面对一些小客户,葛涛也照做不误,以至于属下都有些看不过眼。于是有下属就问葛涛,你不觉得这样很窝囊吗?  相似文献   

8.
我们这一代人对祖籍已十分淡漠,那似乎是一个遥远的密码,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每当人们问起我是哪里人时,我总是自豪地告诉他,我出生在中国最美丽的城市——桂林;生长在中国苦难最深、文化积淀最厚的城市——南京。“我是南京人! ” 我是南京人,血管里奔流着南京人的热血,也奔流着南京的屈辱、南京的抗争、南京的骄傲。 我父亲曾是个抗日的热血青年。1937年抗战爆发,他是南京国民党守城部队71军87师师部副官。从淞沪抗战到南京突围死里逃生的故事,几乎成了我们儿时的教科书。故事的结尾父亲总是表情痛苦地长叹一声:“这一仗打得真窝囊,眼睁睁把一座南京城几十万同  相似文献   

9.
怕老婆,民间通俗的说法就是“气管炎”(妻管严)、“床头柜”(床头跪)。文人学士们则不然,怕老婆不叫怕老婆,偏说是“惧内”,听来似乎高雅得多。然而,通俗也好,高雅也罢,怕老婆确是不少男人羞于启齿的“隐私”。用世谷的眼光来看,怕老婆是窝囊无用的别名,堂堂男子谁愿坦承其事呢?  相似文献   

10.
主心骨:比喻可以依靠的人;硬骨头:比喻刚强不屈的人:软骨头:比喻没有气节的人;急先锋:比喻积极带头的人;顺风耳:比喻消息灵通的人;长舌妇:比喻搬弄是非的人;近视眼:比喻目光短浅的人;丑八怪:比喻长相很丑的人; .磷"替死鬼:七匕喻榨(止动取别人血汗的人:害人精:比喻危害人民的人;窝囊谕n面砂愚印喻怯懦(qi。。u6)无能的人;乡巴佬;比喻没见过世面的人;飞毛腿:比喻跑得飞快的人;智多星:比喻计谋很多的人。* .-…人的喻称种种~~  相似文献   

11.
《可乐》2006,(1)
2005已经转身,渐成背影。又是一个忙碌而平庸、充实而疲惫的一年!人生总是充满遗憾。每到岁末,仿佛经历每一次考试,我们还有不少题目来不及答完,可交卷时间已到。汽车梦仍旧是梦,计划的旅游未能成行,对家人的许诺依然是心底的负累,睡眠变成失眠,艳遇没有遇到……当一只脚已经跨入2006门槛之际,可能伤感或者豪迈,可能依恋或者无奈,我们总会习惯性地回头,与走过的日子永别。所以,我们越来越不快乐。年复一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怎么办?改变!改变心情,才有机会改变命运。唤醒被压抑、忽略或麻木的快乐神经,乐观世象,笑对人生,将郁闷、窝囊和颓废一概抛弃!为此,《可乐》策划了1000人大调查,就2005年"最开心的事"、"最遗憾的事"和"2006年的愿望",对众多的社会名流、当红明星和我们身边的普通凡人进行了独家专访。本期精选60位具代表性人物的心声坦言,以飨读者。也许不难发现,我们生活中缺少的不是快乐,而是赠悟和享受快乐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葛升 《人力资本》2008,(5):38-40
作为职业经理人我总是忙忙碌碌,因而难得有时间看全一部电视剧。可是偶尔看了一集《士兵突击》,我便找来光碟一个人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30集约20个小时的“一部没有一点女人戏的纯爷们电视剧”!熬红眼睛的同时,剧中许三多从一个窝囊“龟儿子”成长为陆军最顶级的特种部队的优秀士兵的过程,带给我了很多管理感悟与共鸣: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作文》2007,(7):53-54
据说,史上死得最窝囊的,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 这位老哥跟大多数皇帝一样,沉迷于声色,成天搂着嫔妃喝酒。一次喝醉了,跟宠妃张贵人吵架.注意,是吵架,不是皇帝训斥妃子.而是皇帝和妃子你一句我一句对骂的吵架。最后司马同学给惹急了,甩出一句赌气的话:“俺不理你了!俺那么多妃子,俺找别人去!”说完,倒头呼呼大睡了。  相似文献   

14.
毛猴的故事毛猴,又叫“知了猴儿“、“药材猴儿“,是用蝉蜕、辛夷、通草儿味中草药制作的民间手工艺品,在北京至少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关于毛猴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清同治年间,宣武门外菜市口有个中药铺名叫庆仁堂,店里有两个成天捣药的小伙计。一天,帐房先生嫌他们没伺候好自己,便狠狠地骂了他们一顿。两个小伙计心里窝囊,就随手拿了带毛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集中彰显了"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之间的互动逻辑,从三个方面形成了深厚的互动根基:强有力的政党是"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的领导根基,人民立场是"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的群众根基,改革开放是"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的实践根基。"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的互动推进作用,有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向好发展与国家治理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新时代创新"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的互动路径,需要以"中国之治"为基础完善和发展"中国之制",以"中国之制"健全"中国之治"急需的制度,化"中国之制"的显著优势为"中国之治"的效能,建构"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的良性互动机制,实现"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的整体进阶。  相似文献   

16.
茉莉情事     
我的生命中还飘飞着那清雅的茉莉花香。她是从那个让我脱胎换骨的夏天沁润而来的。三年前的夏天,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一所中学去当体育教师。整个夏天,我都觉得闷,一股子说不出来的窝囊,我一个虎背熊腰的大男人,去当孩子王。有劲儿往哪使呢?夏天里最闷热的一天,陈宜跑来找我,他是学中文的,也被分配到学校教书,也是一肚子不如意。我们是从小学到中学又到大学的同学,此刻却  相似文献   

17.
一车垃圾     
见到他在大年初三拖着垃圾车已是第二个年头了,心里很疑惑。他很像我的校友,早听说,他是发达了的。大学毕业考研、考博都很顺利,而后,又听说他就职于上海某外企,薪水是我们小城里工作的人想都不敢想的。他怎么现在窝囊到出来拖垃圾?是不是认错人了?上一年春节时,我以为肯定不是他,想也没想就走了。我又仔细地看一眼。他身着一件旧夹克,外面罩  相似文献   

18.
《南都学坛》2018,(2):87-90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当代"中国特色"中的"特色"是当代中国优点和优越性的同义词,指代对象是当代中国的成功之处、宝贵经验,具有褒义性;"中国"意味着区域性和民族性,表明中国发展的首创性和独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称谓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丰富而深刻的话语意蕴,值得解读。  相似文献   

19.
张茉楠 《21世纪》2012,(12):9-10
中国经济体量的爆发式增长令世人惊奇,然而迅速成长变化中的中国,如何看待、定位自己现实与未来的发展路径?如何选择新的国家盈利模式?需要我们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增长与发展、效率与公平是经济学研究永恒的主题。近些年来,从"中国奇迹"到"中国经验",从"中国现象"到"中国精神",从"中国模式"到"中国道路",与"中国"相关的热度与中国经济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20.
"经济中国"和"政治中国"是从宏观层面定义中国发展的两个前后相继的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中国"出现在改革开放后。在"经济中国"背景下,中国的外交体现出中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等特点。随着"经济中国"向"政治中国"的转变,中国外交除了延续上一阶段的某些特征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同时,这个转变的过程不可避免地给中国外交带来困惑。只有正确解决这些困惑才能促进中国外交向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