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中国基层社会正处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业社会急速转型时期,在这一"历史的起承转合点"上,社会利益分化和利益矛盾也以空前的速度和程度凸现出来。特别是长期以来以"顺民"和"保守的政治力量"而存在的农民群体,通过进行"生存理性"、"权利意识"抑或其他方面的算计,在制度化渠道不  相似文献   

2.
预防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是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一般而言,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主要表现为基础薄弱、班子软弱、派系斗争、管理混乱、功能弱化五种类型,政治功能弱化、经济利益驱使、社会转型影响、制度建设滞后、干部能力不足是基层党组织走向软弱涣散的内在根源。新时代,要对标习近平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把握预防规律和方法,将"免疫预防""体检预防"和"寓防于治"结合起来,构建常态化、全程化、动态化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跟踪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3.
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群众的利益诉求得不到及时处理,常常会演化成群体事件。在1月4日的广东省委全会分组讨论中,来自基层政府的官员代表纷纷表示,对于群众的利益诉求,不是不重视,而是太棘手,缺乏解决的机制。汕头市潮南区区委书记陈武南把潮南区基层群众的问题摆上了"台面":  相似文献   

4.
社会管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障。乡镇一级政府作为上一级政府与基层群众的桥梁纽带,其"双重身份"使其社会管理工作更是备受考验。一方面要充当"执行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当前,城乡基层社会治理面临基层社会结构变化、传统治理效能打折,基层政府权小责大、基层干部本领不足,个体意识高涨、利益矛盾错综复杂等问题,这些问题涉事主体多、利益平衡难、问题成因杂,是基层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要引导和借重民意推进棘手问题解决,就需要确保问题诊断从群众中来,保证问题的精准性;解决方案要借重群众力量,确保方案的针对性;落地执行应及时沟通反馈,确保效果的预期性;讲究沟通策略,推动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6.
党的基层组织适当执行的组织基础,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这是一项重大的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当前,随着改革改制和企业多元化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企业基层党组织如何更好地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需要深入思考、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7.
正人民群众对简政放权的感知,更多更直接地来自基层政府的工作与服务。基层政府能否真正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简政放权的要求,关系到简政放权改革的成败。对于基层政府而言,除了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各种手续和环节外,简政放权还要打好"优化"牌。  相似文献   

8.
以抽样调查方式对沈阳农业大学2010届农科类本、专科毕业生对农科大学生基层就业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科毕业生在就业渠道的选择上、对学校就业指导的看法、对政府出台的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制约农科毕业生去基层工作的因素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看法。通过调查结果分析,提出在就业渠道的选择上毕业生应多种渠道谋求工作,高校方面应着重加强农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政府方面要大力宣传,积极落实出台的优惠政策,基层方面要消除农科毕业生基层择业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全面优化基层政治生态治理绩效,离不开评价体系的构建。要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必须从基层政治生态治理的现状出发,充分考虑组织领导力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围绕着基层制度、文化、权力、参与、监督、环境等方面来确定政治生态治理的评价因子。建构评价体系时,要以群众主体性、系统性和服务性为评价原则,从共建共治共享维度和基层评价主体维度出发,选取与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内容,继而选择使用AGIL模型法、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不同的评价方法,按照具体的评价步骤来谋划、开展和完成评价活动,以期客观、全面地评价分析基层政治生态治理的绩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0.
王春生 《经营管理者》2013,(29):307-307
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有效手段。结合时代发展和变化,要坚持"三个贴近",通过优化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网络,进一步增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力;要坚持"三个面向",创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向心力;要坚持"创新载体",拓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渠道,进一步增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力,从而推动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的重大任务。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用法治思维探析正在河北省农村推广的基层党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经济合作组织、综治维稳组织全覆盖(简称"四个  相似文献   

12.
正6月18日,《中国组织人事报》刊登了云南全面推行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的报道。今年1月16日,云南省委组织部在武定县插甸乡的乐茂河村召开了关于《云南省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新闻发布会。该制度明确提出了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总体要求、方式方法以及一些具体要求,旨在防止只联系不服务、蜻蜓点水走过场,防止走形变味、以扶贫慰问代替联系服务等。  相似文献   

13.
<正>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就是要形成一个政府、企业、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共同治理的格局。因  相似文献   

14.
组织传播是我国政府以及相关机构对乡村干预最直接的一种传播方式,它凭借其特有的优势,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了主渠道的作用。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基层农技部门的传播能力有限,导致现代农业科技的组织传播渠道不畅。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农业科技传播方面的调查研究,探究基层农业部门在农业科技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农业科技组织传播效果的对策,从而加速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行政体系存在着自上而下压力传导和自下而上政策变通两条逻辑,其具体过程展现为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策略博弈。基层政府主动加码嵌于上下级政府博弈中,上级层层加码促使基层政府选择变通策略,主动加码就是变通策略之一,其既能够减少基层治理成本又能够实现责任上移;对于上级政府来说,基层主动加码有利于自身政绩优势,因此其倾向于认可这种形式,形成上下级政府共谋。基层政府主动加码是一种官场"潜规则",鉴于其损害人民利益的强可能性,需要对其有效引导与规治。上级政府应精准识别主动加码,避免主动加码引发的懒政怠政;基层政府要科学运用灵活原则,坚持人民利益与治理创新导向;完善上下级良性互动基础上的正式制度,强化基层治理正式化、规范化,保障人民群众利益。  相似文献   

16.
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治理机制,如何协调两种治理机制,更好的发挥整体社会治理效果,是建立科学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民主的回应型政府,不仅有利于加强基层政府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建立民主的基层政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而且也是有效提升我国政府执政能力的必然途径。通过对2008年发生在我国贵州的瓮安事件中政府回应机制的分析,表明我国政府无论在回应意识、制度、方式、渠道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因此,提出不断增强回应意识、不断优化回应流程、不断更新回应方式、不断拓展回应领域。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所有制结构、经济成分、分配方式的变化,社会阶层也逐渐分化,出现了多种利益群体,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纠纷在加剧社会矛盾的同时,也给党群关系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益主体多元化给群众对党的认同感带来冲击:所有制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导致不同阶层之间产生了利益上的矛盾,利益差距的扩大化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受到影响;社会利益表达功能的弱化、表达渠道的匮乏导致不同阶层间矛盾的激化.因此,针对这些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对于进一步增强党的群众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冀徽  杨磊 《经营管理者》2013,(28):302-302
近些年,我国越来越注重农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组织机关,是落实我国各项惠农政策的主要实践者,因而在惠农政策的环境下基层政府应转变职能观念,将惠农政策落实到位,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惠农政策的利益。在此,本文将探析基层政府如何在惠农政策环境中实现职能转变,更好的为农民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20.
杜芸 《经营管理者》2013,(29):267-267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民人数的集聚膨胀,网络舆情在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越发明显,完善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有助于政府有效的引导事态发展。本文对当前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引导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基层政府在应对群体性事件时存在理念偏差、信息公开不健全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层政府应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畅通群众舆情表达机制等网络舆情引导策略,以提高基层政府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