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者的人际关系,就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与不同层级的个人和群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与心理距离,包括与上级、同级和下级的人际关系(罗家德:《关系与圈子——中国人工作场域中的圈子现象》,《管理学报》2012年第2期).由于上级在组织资源和权力分配、重要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审批、重要决策权力等方面控制或影响着下级,一些领导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对上负责作为最佳利益选择.  相似文献   

2.
《领导科学》2012,(21):64
同级关系是领导关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级关系的协调,是单位工作正常运转、关系和谐和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由于同级之间个性、素质、认识、利益、职务晋升等因素以及领导工作安排不周、制度不健全不合理、各自下属之间的利益和心理纷争、各种意外事件的诱发等因素的影响,同级之间的排斥性会增强,产生诸多消极影响甚至严重后果。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同级之间存在适当程度的排斥性,也会激发个人动力,增强单位活力。同级之间如何保持相融度与排斥度的均衡、领导者如何协调排斥性强的下级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较难把握的问题,本刊拟以"‘同级关系的相融度与相斥度’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3.
领导者良好的公众形象往往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认同和传播实现。因此,领导者要注意协调好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与上级领导关系的协调,要尊重服从而不趋炎附势。与同级关系的协调,要诚信谦和而不随波逐流。与下属关系的协调,要平等体恤而不轻率许诺。与老同志关系的协调,要理解善待而不急躁从事。与家庭成员和朋友关系的协调,要以德为先而不盲目迁就。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政府及其部门中,人们常常把领导者称为"领导",这是在我国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却导致在我们的理论研究中,学者们往往把"领导"当作领导者来表述。而从实质上分析,"领导"是一个动词,是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所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执行它的人则是领导者。另外,"领导"一词还出现在了管理学中,这就更增加了人们对"领导"一词的混淆理解。本文从"领导"在领导学和管理学中出现的历史渊源不同、"领导"的本质内涵不同、在领导学和管理学中的执行人不同三个方面阐述了"领导"一词在不同视域下不可混用,以为我国的领导学和管理学做一个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谈话,是领导者教育下属或与同级交流常用的方式。它不同于随意的聊天,也不是刻板的说教。它是领导与领导或与下属之间面对面进行的思想和感情的交流。领导者的谈话应因人而宜,因时而宜,因事而宜,要融人感情,谈出道理,使同级与下属易于接受,乐于接受,让人心悦诚服。所以,领导者谈话要讲究艺术这里,着重论述领导者与下属谈话艺术,其关键,在于精心弹好“三步曲”。  相似文献   

6.
问题18:领导者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与上级、同级、下级的关系?请结合实际谈谈。时限:7分钟出题思路:上下级是相对的、可变的。但是,不管领导角色怎么变化,总有个正确处理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的问题。领导者既应把握总的原则,又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灵活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领导者走马上任不是一个简单报到上岗的问题,而是一个开始了解熟悉情况、建立适应开展领导工作的人际关系、进行大局谋划以形成领导思路并着手开展工作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整个领导工作的起始阶段,对于整个领导过程起着奠基的作用。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可以使领导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反之,基础不实,起步不慎,就可能为今后的领导工作留下安全隐患。因此,领导者走马上任应当慎之又慎,切不可鲁莽行事。关于领导者  相似文献   

8.
领导工作是以人为中心的工作,领导者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与人打交道。领导不论大小都有部属。领导者与部属的关系,应当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上与下的关系、施令与服从的关系。能否与部属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把握主动权,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对领导者来说,不仅是对其领导能力的检验,也是其品德、气  相似文献   

9.
庞彦翔 《领导科学》2012,(23):27-29
一、追随力的概念探析 早期关于领导学的研究倾向于探讨"我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即关于领导特质的研究,以及"我应该如何领导",即关于领导行为的研究.近年来,领导学研究出现新的方向——"我如何让人们追随我",即追随力的研究.这一新的研究方向从追随者的角度来分析领导者.没有追随者就没有领导者,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人际关系,领导者在领导追随者的同时,也受到追随者的影响,追随者对未来的期盼是推动领导者变革的主要动力.在关于追随行为的研究中,存在"追随"、"追随力"、"追随者"三个相关概念,深入的研究必须对这三个概念的内涵进行清晰的界定. 1.追随(follow).《韦氏大词典》将追随定义为接受权威,与他人行为一致或成为与他人一样的人,或在某人或某物之后行动.许晟、曹元坤认为,追随是追随者在领导力导向下,以理性动机为出发点,以双向互动关系为支撑点,以能动选择为切入点,以领导者工作为中心,以实现组织目标为着力点,"五点一链"的行为方式和心理与行为过程(许晟、曹元坤:《"追随力"三概念探析》,《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相似文献   

10.
苏力  杨阳 《领导科学》2020,(1):36-38
"贵公正而贱鄙争"是中国古代君子政治的价值取向,但实际上公正问题颇为复杂。如果当前领导者"贵公正而贱鄙争",就可能坠入程序公正绝对化、工作评价单一化、组织人际关系模式化等理想化陷阱,并生成相应的不良后果。领导者要规避"贵公正而贱鄙争",必须遵循公正的规律,发挥领导艺术;注重活的方法,在管理中将公正与竞争结合起来;在做人际型领导和做任务型领导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1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的重要资源,是领导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领导者人际关系的优化,就是利用客观条件,依靠主观努力,采取正当手段,建立和发展高效运转、结构合理、内外协调的人际关系,使领导者人际关系处于和谐运行的良好状态,充分发挥领导者人际关系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实现领导目标和组织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同级关系是指在领导活动中,存在于同一层次的领导者之间的一种横向人际关系,它是组织内部最微妙、最复杂的一种同事关系。它既是相互竞争的关系,又可以是相互扶持的关系。同级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激发组织内部的工作活力而展开的,因为有竞争才有压力,才能激发每一位领导干部的潜能,激励他们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减少惰性,勤奋工作,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组织发展。但是,工作中离不开  相似文献   

13.
领导者在中国传统哲学、社会情理、道德标准暗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易形成一种特定的意识冲动和行为偏好——"慈父情结"。诚然,"慈父情结"对团队人际关系有积极的调节效应,但是其产生的负面效应,如非理性决策、与下属的私益共谋、领导者权威弱化等,不容小觑。为消弭领导者"慈父情结"的负面效应,领导者需要理性调适"儒""道""法"等多家思想,形塑家国情怀,践行宽严相济的领导方式,采用法治为基与德治为魂协同的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14.
<正>领导干部的人格是否高尚,直接影响领导工作的效能,而领导干部的人格又是体现在活生生的领导活动之中。例如,怎样对待上级,怎样对待同级,怎样对待下级,怎样对待自己,这些都反映和折射出了领导者的人格修养。笔者认为,领导者应当做到对上级不媚,对同级不损,对下级不伪,对自己不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日益深人人心,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日益成为政府职能转换的一个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问题.而无论是服务型政府还是服务型政党,都把"服务型领导方式"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 一、领导方式是领导力的展现 何谓领导方式?笔者认为,领导方式是一种由领导行为、领导态度和领导能力模式化而形成的领导风格模型.领导方式受制于领导者的作风、习惯、性格、态度、倾向、思想和教育素质等诸多因素,特别是受制于领导者的领导理念以及对领导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人的角色依在社会组织中的权力地位不同习惯分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是领导活动、权力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综观领导历程,影响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关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领导体制是制约这一关系的主导因素,随着领导体制的变迁,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关系的原则经历了一个由“钢铁定律”——“黄金定律”——“白金法则”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尽管许多学者认为,领导是由领导者和追随者共同形成的关系,然而,现存领导理论几乎全部"以领导者为中心",集中于领导者品质和行为对追随者态度及行为的影响,很少有学者探索追随者在领导过程中的作用,这种状况在魅力型领导理论中尤为突出.魅力型领导理论因主张"英雄领导"一直遭到一些学者的批判,在这个"英雄化"概念中,领导者无所不能,追随者只能服从领导者的意志和需要.虽然魅力型领导理论这个观点被过于简化和夸大,但事实上目前主流魅力型领导理论都是以领导者为中心,某种程度上都把魅力型领导的结果归结于领导者的个性或行为.本文认为,尽管在魅力型领导过程中领导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追随者并非完全处于消极、被动地依赖领导者的地位,而是在领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单位在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价值共识难以达成、职责分工不易明晰、领导权威受到挑战、人际关系趋于淡漠等困境。要摆脱这些困境,可从中国传统礼治中汲取智慧。中国传统礼治对单位实现现代治理的重要借鉴价值在于:礼治主张"天下为公",启发单位领导者在树立承载价值共识的崇高愿景时,着眼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把个体利益的实现融入对公共利益的追求中;礼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启发单位领导者厘清单位内部的权责利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礼治强调"亲亲,尊尊",启发单位领导者重塑领导权威、把控全局,平衡权威与民主的关系;礼治倡导"和为贵"以及利他精神,启发单位领导者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抑制人际关系淡漠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经济发展方式正在转型,领导决策涉及的利益和资源分配问题越来越复杂,而领导者对权力掌控的自由度却越来越小。领导者做出一项决策,要考虑法律法规、上级政策、同级意见、下级利益、舆论影响等方方面面,领导决策环境不确定性增大,稍有不慎,就会产生强  相似文献   

20.
刘志伟 《领导科学》2012,(20):32-33
领导魅力(charisma)是领导学中一个古老而又永远年轻的话题。所谓领导魅力,是领导者施加影响(施魅)与追随者心理认同(赋魅)的一种领导现象,也是领导者软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领导活动过程中,领导者追求最大限度的领导魅力,追随者自觉与不自觉地欣赏和回应富有魅力的领导者,这成为古今中外一切领导活动的客观现象。然而,在当代领导学视野下,我们不难看到人们对领导魅力还存在种种认识误区,主要有以下四种。一、领导魅力的"神化"现象人类曾历经漫长的蒙昧时代,宗教神学一直桎梏着人类思想,崇拜上帝、敬仰神灵曾经是人类普遍的精神现象。作为这一精神现象的社会反映,人们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