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极其丰富,思想极为深刻,怎样准确地、科学地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唯物主义”是美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形态。它是沿着两种不同的思路建构起来的 :一种是借助于文化人类学的成果 ,在经济和日常生活层面上 ,建立经验的文化哲学 ;一种是汲取欧洲“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果 ,在语言意义和意识形态层面上 ,建立批判的文化哲学。本文着重考察这两种思路在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传统和对马克思实践范畴的文化阐释上的不同观点 ,揭示美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多元理论走向。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危机理论,认为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化解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实施生态转化战略,走向生态社会主义。客观评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对于我们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唯物主义”是美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形态。它是沿着两种不同的思路建构起来的:一种是借助于文化人类学的成果,在经济和日常生活层面上,建立经验的文化哲学;一种是汲取欧洲“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果,在语言意义和意识形态层面上,建立批判的文化哲学。本文着重考察这两种思路在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传统和对马克思实践范畴的文化阐释上的不同观点.揭示美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多元理论走向。  相似文献   

5.
针对西方绿色思潮对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反生态性的诘难,通过揭示生态中心主义自然观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的理论缺失,深入挖掘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生态意蕴。研究认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批判了生态中心主义的反理性主义、反技术主义倾向,揭示了生态中心主义自然观在自然价值论和自然权利论的理论困境,认为生态中心主义将生态问题的根源归咎于个人对环境的价值观和态度,这种观点是非历史主义的和唯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批判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仅从价值观层面探导生态问题而忽略了价值观依存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历史条件,认为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坚持自然对人类而言只具有工具价值,是脱离了一定社会结构和历史条件的抽象的近代机械自然观,其追求的人类整体利益和人类长远利益只是一种幻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护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认为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指认自然异化的根源在于社会生产方式,主张通过变革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来消除自然的异化、解决生态问题,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兼具自然维度和文化维度,坚持了自然的先在性和社会历史性,坚持了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始终坚持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辩证统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绿色思潮自然观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性质作了准确定位,主张把文化和自然因素引入到历史唯物主义中,构建了文化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理论,是强调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6.
高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兹作为一个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从政治生态学的理论视角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态危机现象,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逻辑矛盾,并看到了资本主义技术对环境的破坏作用。在此基础上,高兹提出了自己的社会构想,试图通过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7.
文章指出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定意义上使用实践唯物主义这个概念是可以的 ,但实践不能决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 ,因而不能用实践唯物主义来代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8.
深层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由挪威哲学家、生态学家阿伦·纳什首次提出的一种生态哲学学派.它主张一种生态整体主义思想,追求"自我(Self)现实"与生态系统的平等,要求人们要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自然界,使自然界中的万物走向真正的持续发展.本文对"深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并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其进行了简要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深层生态学的相关之处,及对其的理论超越.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之争可以看到,实践唯物主义作为一种体系难以建立,更无法代替辩证唯物主义体系.辩证唯物主义体系虽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但其基本原理的正确性毋庸置疑.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则为指导进行理论创新,从而建立起适应新时期要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新形态.  相似文献   

10.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和基本的观点,但是过分夸大实践作用、以实践为重心的实践唯物主义,尽管它为改革现存的哲学教材体系带来新的启发,但其发展过程中,一些观点值得商榷,如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辩证法、哲学基本问题、实践观等方面的主张。文章认为:发展要创新,但还是应当坚持辩证唯物主义;鉴于“实践唯物主义”歧义太多,应尽量避免使用它来代替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根据经验去研究现实的物质前提”,实现了从历史之外回到历史之内、从抽象世界回到现实世界的哲学革命,即对传统形而上学哲学观念的彻底革命,使作为“现实中的个人”一种属性的形而上学本身重新回到人身怀抱里;它是“沿着实证科学和利用辩证思维对这些科学成果进行概括的途径”的“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唯物史观的历史是指包括人所遭遇到的自然和思维在内的“人类史”。唯物史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不是以本体论或存在论为核心的传统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化,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既要关注中国现实,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又要与包括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有中国特色和中国内容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热点问题,而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由于一些学者对此问题没有进行辩证地分析和思考,从而歪曲和误解了马克思哲学的基础和本质,使马克思“费尔巴哈化”。今天,我们只有辩证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马克思从费尔巴哈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灿烂光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性变革的学术范式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马克思本人创立的第一个哲学形态是经济哲学。迄今为止,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已经历了三个里程碑,从而形成了经济哲学形态的三次提升。一是马克思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逻辑架构的构建和经济哲学研究范式的确立;二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实践唯物主义理论硬核的探讨和经济哲学学科的创立;三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弘扬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如何看待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普遍性格,是20世纪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因其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答而创造出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区分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内容,把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普遍性转化为方法论,去思考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在宇宙观的意义上建构了融普遍性与特殊性为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方法论,在世界历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上衡论中国文化的变革和未来走向,从而创造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它从实践出发理解整个世界,人类社会是它的研究对象,其目的是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哲学史上导致了认识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语境下,文化哲学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的重要维度。文化哲学作为反思现代化的哲学形态,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同质性,这使得建构得以可能。同时,文化哲学作为一种现当代哲学,在哲学的本体论提问方式、思维工具和研究范式等方面对于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纪念李达诞辰115周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形态。李达是在中国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驱者和启蒙者。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有着开创性的历史地位,被毛泽东称为“理论界的鲁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