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广告英语作为一种应用语言,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特点.广告英语用词优美,句法洗练,修辞手法变化多端.在众多修辞手法中,最受欢迎的是双关语.它可分为一词多义双关、同音异义双关、仿拟双关、语法双关等.双关语的运用,能打动人心,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但从语用学的角度去分析双关语,它违背了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中的第四种,即说话人公然不执行某一准则.运用恰当的双关语能产生幽默、风趣、经济和警告的作用,使人享受语言的美,同时帮助厂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更大收益.  相似文献   

2.
关联理论指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其目的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因而使用双关语成为吸引广告受众注意力的语言策略。本文从语用学关联理论的角度,结合中英文商业广告双关语实例,浅谈:(1)广告双关话语及其语境的关联程度对广告语境效果的影响;(2)英、汉广告双关语是如何通过注意力吸引策略作用于广告受众,并使其获得最佳关联的。  相似文献   

3.
双关语是英语广告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的使用不仅增加了广告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并且能够更好地宣传产品,给消费者以深刻的印象.英语中的双关语主要分为语音双关、语意双关、语法双关和习语双关等表现形式,其翻译方法包括有直译法、意译法、阐释法及辅助译法.  相似文献   

4.
双关作为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段,被广泛运用在广告语中。近年来,对广告双关语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对其结构形式、修辞特征、语用功能和美学功能的讨论。通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借助概念整合网络图表,输入空间、跨空间映射、合成空间以及层创结构等认知过程中的核心元素及其运作过程能得到清晰的阐释。同时,在阐释过程中结合双关语的必要条件——双重语境的内涵,广告双关语的真实含义得以探索与呈现。因此,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广告双关语的认知结构与认知解读的动态过程,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并且,以Delabastita的双关语翻译理论为指导,广告双关语的翻译策略得以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5.
关联理论认为,广告活动是一种明示——推理的交际活动。广告信息理解过程的实也就是受众通过语境要素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对广告中双关语的解释一般有两种,分别依赖于两种不同的认知语境,即受众的先前(现有)认知语境和将广告主考虑在内的共同认知语境。寻求最佳关联是受众进行语境选择和决定某种解释并排除其他解释的关键。为此,受众须遵循关联原则并结合自身的认知语境,从语音、句法、语义及语用等层面寻找广告双关语的明示交际线索从而领会广告主的真实意图。广告双关语在广告交际活动中既能受众的注意力,又能将受众导向最佳关联,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这就是关联视角下广告双关语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6.
双关语是英汉广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段。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广告双关语的翻译成为一个难点。本文从语音双关、语义双关和语法双关三个方面对双关语在广告申的运用作了阐述,并以Delabastita的双美语翻译理论为指导,对广告双关语的翻译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旨在探讨广告双关话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电视广告中双关语的语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根据话语分析和语用学的理论对广告中的双关语进行分析。双关语是电视广告中常见的修辞手段。它通常具有双重含义和比较固定的语义模式;电视观众通常依靠语境线索和广告商的明示手段激活心理图式,经过推理,理解这种双关语的双重含义和语篇的目的所在。双关语的运用能很好地达到引起注意,激发兴趣,引发欲望,导致行动(AI-DA)的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8.
概念整合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认知活动。借助Fauconnier等认知语言学家的概念整合理论,运用概念整合网络,从认知角度探讨读者或观众理解广告双关语、领会广告意图的相关心理机制。研究表明,概念整合理论可以对广告双关语的解读过程进行较为细致的描述和阐释,再次验证了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阐释力。从概念整合的角度对广告双关语进行认知解读是广告双关语研究的新视角,不失为广告双关语认知研究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为探析绿色产品的适用消费群体和营销方式,基于自我建构理论,选用绿色酒店广告作为材料刺激物,研究了广告诉求(利己vs.利他)×自我建构(独立vs.相依)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交互作用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绿色产品广告诉求和自我建构对消费者广告态度和购买意向具有交互作用,具体而言,独立(vs.相依)自我建构消费者对利己(vs.利他)绿色产品广告诉求的广告态度和购买意向更高,相依(vs.独立)自我建构消费者对利他(vs.利己)绿色产品广告诉求的广告态度和购买意向更高;绿色产品广告诉求和自我建构的交互作用是通过效用感知作用于消费者广告态度和购买意向达成的,当绿色产品广告诉求和自我建构相匹配时,消费者若拥有更强的产品效用感知,就会引发更高程度的广告态度和购买意向。由此,企业应采用不同的广告诉求方式来匹配消费者的自我建构类别,并将宣传重心放在效用感知上,以提升消费者的广告态度和购买意向。  相似文献   

10.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双关语是广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段.本文拟从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关联理论和经济原则入手,探讨广告双关语的运作方式,旨在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广告双关语这一特殊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1.
概念整合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解释各种语法结构、语义运用及语用现象。它认为意义的建构是四个心理空间相互映射、相互连接与整合的结果。基于概念整合心理空间理论,以中华牌香烟等三则广告为例,解读了熟语双关、谐音双关、品牌双关以及语义双关几种广告双关语及其嵌合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人称语法层面与交际活动中对象指称层面的关系为基点,通过化妆品广告语篇这一载体,探讨隐于人称偏离背后的种种语用目的与意义,发现人称偏离对品牌商家产品广告语篇的解读具有特殊的意义,无论是彰显发话人权威还是拉近读者心理距离等,都是为了实现礼貌意义和化妆品广告的功能语旨,说服潜在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意愿并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13.
双关语语言含蓄、生动、机智、幽默,很好地突出了广告的特点,因而广泛用于广告创作。翻译时应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力求再现原文双关语“标新立异”的语言特点,以确保译文和原文具有相同的功能,从而实现广告翻译的商业目的。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了广告用语中双关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从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广告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用学角度来看,广告是广告商与受众之间单向的、公开的、目标取向的交际活动,起着提供信息与说服消费者采取行动购买宣传的产品或者服务的功能。依据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三分说和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述评广告英语的文体特征,解读广告英语的语用特征,从而为英语广告话语分析和广告翻译提供一种语用学视角。  相似文献   

15.
广告代言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在为广告主带来可观利润的同时,也使得众多消费者因出于对广告代言人的信赖而选择消费其所代言的商品时利益受损。然而,由于我国现行广告法律制度未对广告代言活动进行规制,导致广告代言法律监管制度严重缺失,本应承担一定法律责任的广告代言人却逍遥法外,十分不利于对消费者的保护。通过对建立广告代言法律监管制度的意义及其应当包括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立法建议,以期能够完善我国的广告立法。  相似文献   

16.
双关语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语的谐音或一词多义表达双重意义以达到某种修辞效果的语言现象。在英汉双关语转换过程中,有时很难将原语言的各种意义都翻译成目标语,造成一定程度的意义损失或转移。英语中“pun”和汉语中的“双关”本身不完全对等,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都存在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7.
更新扩散模型与最优广告费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分析,应用贝叶斯风险决策理论,研究了新产品的市场扩散过程,建立了耐用消费品及重复性购买产品的总体市场扩散模型。在考虑广告和已购者信息传播效应基础上,应用最优控制理论,得出了广告费用的最优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8.
广告文体自身的特点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广告设计,其中修辞格的运用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英语和汉语广告中均有体现。修辞是一门劝说艺术,具有劝说消费者,引起其兴趣并最终采取购买行为的功能。文章结合英语广告实例详细分析了修辞对广告效果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双关语的可译性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热点。语言、文化及表达习惯的差异,使双关语翻译难以兼顾其双重含义。"功能对等"理论以译语读者为中心,注重译文在译语语言和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功能,为双关语的翻译另辟蹊径。对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来说,译文只要能产生与原文相似的广告效应,能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近乎相同的感受就是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20.
广告接受度是人们通过接触广告信息而形成的对广告总体评价的主观态度倾向,也是人们由于接触广告而唤起的各种对广告积极和消极的认知、情感、意动的反映.多数研究者认为,广告接受度将会直接或间接对消费者的购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