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五 《当代老年》2007,(6):33-33
午时三刻,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古代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钌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人们迷信的看法,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以及和他被处死有关联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抑制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古人习惯在“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古代养生家认为睡眠是调养身体的关键。唐代药王孙思邈在起居方面强调:“起居有常度”,“卧起有早晚”,晚清名臣曾国藩多次强调,养生要在“眠、食”二字上下功夫,他说:“眠所以养阴也,食所以养阳也。”那么怎样改善睡眠呢?听侯老师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作为明代小说的“四大奇书”之一,曾被作为一部“淫书”而深受人们诟病,而实际上它却是一部高度现实主义的作品。作者为我们呈示了小说诞生的那个时代的广阔社会画面,对很多社会弊病都有深刻的反映。其中一个方面,是中国古代极易滋生腐败的政治文化。深入剖析这一政治文化及其社会、文化根源,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的官僚政治。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对于“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物理学”这个问题,人们众说纷纭、大约40年前,人们对于“物理学在中国有没有它的历史”尚处在朦胧的认识之中。科学史家虽然知道罗盘、地磁偏角、声学中“三分损益法”以及《墨经》和《梦溪笔谈》中都有物理知识,但对于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却很少有人去做深入的研究;物理学在中国古代究竟有多少内容?有哪些文献记载?都无人说得清楚。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元旦和春节自古就有敲钟迎新的习俗。每逢新年零时,北京大钟寺的钟和永东大钟、杭州南屏晚钟以及苏州寒山寺的钟均敲击108下,人们随着钟声互相祝福,祈求新年吉祥如意。迎新年为何鸣钟108下?我国古代,人们认为“9”具有吉祥、如意之意,《易经》就把“9”列为第一卦:“用9,见群龙无首,吉。”每年有12个月,而“9”的12倍是“108”。相传,我国素有古代钟王之称的北京永东大钟,每次撞钟都是108下,杭州西湖的南屏晚钟,每次撞击也是108下。对此,明代学者朗瑛在《七修类稿》一书中说:“扣108声者…  相似文献   

6.
上一世纪,科学家已开始了“女性与性”问题的专题研究,并由此产生了女性性科学。但女性性学家西孟德·弗洛伊德认为:“女性的性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人们对女性灵与肉的认识尚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7.
古代人们把胡须美的男性称之为“美髯公”。现在人们也有“男儿无须不美”之说。因此,胡须对于男人而言,是成熟的标志,也是传达个性的信号。  相似文献   

8.
李建飞 《现代交际》2010,(10):56-56
一直以来人们对规律的认识似乎始终停留在传统的观念里,认为规律是一种神圣不可磨灭的东西。而通过张先生的讲述,我们深层里的那些认识被震撼,甚至颠覆了,通过仔细比较和透彻分析,这种“颠覆”对中国文化具有很深刻的意味。  相似文献   

9.
戴海 《老年人》2008,(8):27-27
古代有句格言:“知足常乐”。 当今有个口号:“老有所为”。 凡事不可一概而论。一句格言,一个口号,未必能反映所有人的想法,也很难规范所有人的活法。对于离退休老人而言,怎样看待足与不足,怎样把握为与不为呢?  相似文献   

10.
李静 《现代交际》2011,(8):78-79
创作理念是随着社会的变化、社会观念的演进,以及人们对创作认识的深入而发生变化的,不管是传统理念还是发展的理念,它本身没有好和坏、先进和落后的区分。但是怎样和观众更贴切、怎样给观众更多的思考余地,以及怎么开阔创作的思野,诸如此类的问题毫无疑问地成为创作者不断研究的课题。我国的电视纪录片随着时代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创作的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究竟什么是“社会”?怎样分析和研究“社会”?研究“社会”的目的又是什么?人们能否真正认识和把握“社会”的本来面目?“社会”真正面目的辨别标准又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实际上是社会科学自建立以来就面临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及其解答的立场和观点,将最终决定社会研究的性质及其采取的基本方法。同时,所有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不但将决定社会科学的命运及任务,  相似文献   

12.
发端于17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人对神的“叛逃”和“祛魅”。在摆脱了精神上的束缚以后,人可以运用自己的理性保护个人的权利,实现个人的自由。在此以后的几百年中,以自由、理性和个人权利为核心的“启蒙价值”成为推动人类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精神力量,成为现代性社会的价值基础。当代“普世价值”就是“启蒙价值”经过人们几百年的认识和实践演化而成的。  相似文献   

13.
爱情:植物名,属心科。与人类共生于人与人、心与心 之间的肥沃三角洲,易繁殖眼泪,蔓生喜悦。其发育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史前时期──学者们认为,在“婚姻”最早期形式中, 人们无论劳动还是居住,都是成群结队的,并非成双成对。“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两人成为一体。”(据古典记载) 古代──据说,结婚戒指可能起源于古日耳曼人的一种仪式:将一权戒指挑在剑尖上交给新娘,作为两人结合的誓 言。几千年以后的1938年,戴比尔斯钻石公司通过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使钻石戒指成为婚礼上的主角。 公元前5世纪…  相似文献   

14.
老年学起源于古代,早在三四千年前人们就开始探索延长寿命和“长生不老“的秘方,但直到近几十年,才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科学理论。因此可以说老年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现代老年学是研究人类老龄化的现状和过程,研究人类个体老龄化和群体老龄化的规律性,研究人类老龄化于人类生活社会环境与生命环境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人类社会和个人如何适应老龄化的问题的学科。我在这里说“现代老年学”,是因为老年学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一、游戏是观察生活方式的一条线索 社会学家说:一般意义上,生活方式关注“怎样生活和生活怎样”——具体、现实、可感的生活方式。(王雅林) 文学家说:“倘不知道人民大众的娱乐方法,便不能认识一个民族。好像对于个人,吾们倘非知道他怎样消遣闲暇的方法,吾们便不算熟悉了这个人了。”(林语堂)  相似文献   

16.
流云 《当代老年》2008,(9):24-24
我们在迎接诸如“世博会”、“奥运会”等召开时,往往采用倒计时的方式告诉人们距会期还有多长时间,人们只要看到倒计时的数字,心里就非常明确。那么,“倒计时”是怎样来的呢?其实,“倒计时”来源于火箭倒数发射程序。  相似文献   

17.
穿得像自己     
一直不能喜欢流行服装那一派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能讨好所有人的样子。滚烫的流行就是这样,热情地允诺你种种美丽的可能,惟一不能告诉你怎样穿得像你自己,怎样不为趋奉潮流而牺牲了自己的“真身”。我不愿“人不胜衣”,我只想“衣如其人”。浸淫在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沉溺于商鼎周钟晋字明陶,我对古中国五千年文化顶礼膜拜,那种微妙含蓄、深藏不露的东方之美很合我的审美品位。渐渐地对自己的生卒年代就有些含糊起来。幸好不含糊的是虽心在古代,倒还知人在当代,于是便期盼古色古香的古代文化艺术,能“借衣还魂”。于是定位属于自己…  相似文献   

18.
李黄珍  张慧娟 《职业》2009,(2):13-13
“千名研究生争当猪肉佬了”“某名牌大学生应聘当保安”“中山大学博士生当上了宠物美容师”“百名海归硕士争当居委会大妈了”“牛倌职位遭大学生哄抢”……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求职理念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究竟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职业》杂志提出“以变应万变”来适应特殊环境的新观点、新理念以及新解决办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冀文远 《现代交际》2013,(12):98-99
近几年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认识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从过去单纯的“增强体质”“为国争光”到今天的健康、时尚,“享受体育生活”已经成为流行的观念。职业化、产业化也是我国体育运动发展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20.
对于《太阳照常升起》(以下简称《太阳》),姜文这样介绍:“这部电影是不能说的,只能看。因为这就是一个梦。”在他看来,电影就像吃饭、喝酒和做爱一样,带来的是身体满足,没有逻辑,也不需要逻辑。所以,当有人说看不懂这部电影时,他很不耐烦:“看戏没有明白不明白,只有享受不享受”,“看不懂便多看几次,中国没有这类电影,世界上也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