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六、各级样本的具体抽选方法1.一级样本单位的抽选.第一步,将抽样总体中除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及计划单列市以外的所有一级单位按上年销售总额由大到小排队并编号.第二步,计算抽选距离,即组距K=N'/n'(k为最接近于N'/n'的整数).其中n'是总体中不含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及计划单列市以外的所有一级单位总数,n'同样是  相似文献   

2.
肖海峰 《统计研究》1989,6(5):40-45
一、简单估计 所谓简单估计就是以样本单位标志值的平均值来直接作为总体标志值的估计值。由于简单估计的方法比较简单,因而在我国目前抽样调查的实践中应用比较普遍。 在多主题系统抽样中,假设有m个主题X_1、X_2、X_3…X_m,多主题总体单位数为N,从这N个总体单位中,按系统抽样的方式抽取n个样本单位,则多主题总体标志值X的简单估计量X为:  相似文献   

3.
分层二阶抽样法文/南京经济学院尚卫平二阶抽样法是适用于单位过多而直接抽样有较大困难的总体的一种抽样组织方式.它的特点是先将总体各单位分成若干组,按随机原则从中抽选一些组,然后再从中选的各组中分别抽选一定单位构成样本.该方法具有采样省时省力的优点,但抽...  相似文献   

4.
进行抽样调查,怎样按照随机原则抽选出若干个单位作为一个样本,最有效地代表总体呢?这要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选择不同的具体抽样方法。选择的标准是:(1)切实可  相似文献   

5.
张维铭 《统计研究》1986,3(4):62-68
抽样调查的目的是从样本信息估计总体总数或平均数。比估计法和线性回归估计法由于使用了与y有关的辅助变量x而提高了估计这两个指标的可靠性。 为了便于叙述,我们引进下列记号: n=样本容量;N=总体单位数; f=n/N=抽样比率;g=1/f=增加因子; x=辅助变量,例如单位的容量(亩数,居民数等); y=所研究的变量; X,(?)=总体中x的总数,及其估计;  相似文献   

6.
两阶段抽样首先是将总体n划分为若干组r,而每组包含一定的单位数mi,第一步先从r组中随机抽取r组,第二步又从中选的r组中分别随机抽取mi个单位构成一个样本.  相似文献   

7.
一般地讲,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种:第一,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第二,样本容量的大小;第三,抽样的组织形式与抽样方法.而目前许多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教科书上,在对第二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往往后面总要写上这样的话:当样本单位数(n)扩大到接近总体或等于总体单位数(N)时,抽样调查就接近于全面调查或就是全面调查,因而此时的抽样误差(μ_x或μ_p)就缩小到几乎为零或等于零.  相似文献   

8.
系统抽样(Systematil sampling)又称为机械抽样或等距抽样.它是按照总体单位在总体内的排列顺序,每隔一定间隔抽取一个单位组成样本,进行观察并用来推断总体参数的一种抽样方法.如果总体单位按照与所研究标志有关的顺序排列,则称为按有关标志排队的系统抽样;如总体单位的排列顺序与所研究标志无关,则称为按无关标志排队的系统抽样.  相似文献   

9.
孙道德 《统计研究》2003,20(5):56-3
一、问题的基本提法设总体πN 分为K组 ,即πN =πN1 ∪πN2 ∪…∪πNK ,第i组πNi(i=1,2 ,… ,K)称为第I群 ,以Ni 表示第I群的容量 ,N表示总体的容量。在πN 中每个总体单位对应一数量指标 ,依次为Y1 ,Y2 ,… ,YN,其中N是已知的正整数。在πN 中 ,随机地将群按先后顺序排列 ,群中的个体任意先后排列 ,并加以编号 (不编也可 )。抽样分为两步 :先随机从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子样 ,再观察子样中个体的来源 ,若抽到的个体属于Ni 群 ,则Ni 群被抽中 ,然后对Ni 群中的个体逐个观察。设每个个体的某一数量指标分别为yi1 ,yi2 ,… ,yiNi…  相似文献   

10.
调查人员在进行统计调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工作上的失误,产生调查误差。调查的组织者如何控制调查员的工作,尽可能减少调查误差呢?交叉样本法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抽样设计。 交叉样本法又称穿插抽样,就是从调查总体包含的N个单位中随机抽取n个单位的样本,再从n个被抽单位随机地抽取两套或两套以上的样本来进行调查。这两套或两套以上的样本,就构成“交叉样本”,每一套样本称为“子样本”。交叉样本法每套子样本可分派一个  相似文献   

11.
对分层抽样设计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念一  陈曜 《统计研究》2001,18(3):51-54
 在社会经济研究中,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往往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获得的现象总体的信息,当总体内部差异比较大时,应首先对总体个单位按有关指标加以分层,然后再从各层中按随机原则抽选一定单位构成样本。分层可以大大提高抽样推断的精度,降低工作量和成本,所以实际工作中分层抽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样本分配是分层抽样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影响样本分配的因素主要有:各层方差、各层样本单位数、调查成本等,其中调查成本是与实际工作有密切影响的因素。当存在多个项目场合中调查成本与调查精度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实际工作中的多目标决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谢中枢 《统计研究》1985,2(3):77-79
一、问题的提出 当我们从一个单位为N的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时,这种同容量的样本可有C_N~n(确切地说是在不重复抽样时)。显然,每个样本的平均数x和标准差S都是独立随机变量。 这里借用高等院校文科试用教材《数理统计学》(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中的一个例子,有100头猪在20天内的增重数据,它们近似于正态分布,这个总体的平均数为X=30磅,标准差σ=10磅。纯随机抽取容量n=10的样本十个。十个样本的有关统计量数据如下表:①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1%人口抽样调查中抽样单位和样本量的概念我国2005年1%人口抽样的样本是通过从全国(分省)抽取乡级单位、从抽到的乡级单位中抽取村级单位、从抽到的村级单位中抽取调查小区这样三个阶段得到的。依照上述程序,这个样本的样本量从第一级来说是在全国抽取的所有乡级单位数,从第二级来说是在全国抽取的所有村级单位数,从第三级来说是在全国抽取的所有调查小区数。如果按照正规的方法来计算上述样本量会非常麻烦,所以国家统计局制订的抽样方案采取了一种匡算样本量方法。即:先提出样本中应该包括全国1%的人口,用这个数字作为匡算的基准(…  相似文献   

14.
卢山 《中国统计》2004,(3):24-25
顾名思义,事后分层方法是在抽样设计中(事先)没有进行分层处理的前提下,在数据处理阶段(事后),利用抽样框信息或者可靠的外部信息,对样本进行事后分层处理,对样本的权数进行调整,以达到提高估计量精度的效果。外部信息可以是各事后层(子总体)的单位数,也可以是各事后层(子总体)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等,一般来源于抽样框信息,或者建立抽样框与样本调查期间进行的普查信息等。应用事后分层方法,需要遵循三点基本原则:第一,调查时点样本单位的属性决定该样本单位的推算归属;第二,样本单位的基础权数及其加权调整都决定于该样本单位在抽样框…  相似文献   

15.
一、衡量方法及数据来源目前,国内外对产业地理集中的衡量主要是以经济活动的地区分布为基础,综合考虑各种不同的因素,并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到的。对于地区i行业k有:xik表示地区i行业k的工业总产值,增加值或者就业人数,可以计算出:(1)地区i行业k所占制造业份额(ski);(2)地区i在制造业总体中的份额(si);(3)行业k在制造业总体中的份额(Sk)。综合起来产业地理集中的衡量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1.标准差系数。也叫变异系数或离散系数,表示地区i行业k所占份额对平均分布的偏离。用各地区份额(Ski)的标准差除以平均份额(1N)计算,这里N为地区个数…  相似文献   

16.
问题征答1.若样本方差S~2=(1/(n-1))sum from i=1 to n((x_i-(?))~2),总体单位数为N,均值为(?)。那么在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条件下,S~2的期望值各是什么?2.有一大批产品需经检验后方能接收。根据规定,次品串为5%以下时可接收该产品,次品率超过15%则拒收该产品,且。a=0.05,b=0.10。若已抽取样本单位100个,次品率为7%,则请根据合格判定线与不合格判定线确定是接受该批产品,拒绝该批产品,还是继续进行抽样检验?  相似文献   

17.
苟鹏凤 《四川省情》2005,(12):38-38
根据分层抽样调查方法的一般原理,分层抽样是将总15.61(人),标准差(δ)=15.08(人),极差(R)=体的N个单位按某个特征(一般为品质标志)(分成若干76-2=74,由于离差仍然很大,计算的必要抽样单位数没有重叠的层,独立地从每一层中抽取若干个单位,由各仍有98个;按现有的抽样调查方法,还是没有解决余下层抽取的样本组成总样本,用来推断总体目标量的一种方100个私营企业劳资情况的有效抽样的问题。为此,我们法;分层对于偏斜总体显得尤其重要(所谓偏斜总体是指只有运用“多次中点分层抽样”的方法,将这100个单位总体分布不是正态的,它向右或向左偏斜)…  相似文献   

18.
自国家统计局将工业划分为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及全部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非国有工业企业及个体工业户(简称规模以下工业)两大块以来,各地统计局就如何搞好规模以下工业统计进行了不少探索。一、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虽然一些地市统计局为了提高样本代表性,在抽选样本单位时完全按照有关原理、原则进行操作,但南于抽样框数据真实度不够高,使得抽选出来的样本单位与  相似文献   

19.
关于轮换样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龚鉴尧 《统计研究》1991,8(4):50-54
一、固定样本的优点及问题目前,在我国进行的经常性抽样调查中,对样本的抽选和使用,通常的做法,是一次抽出样本,长期固定使用。这种做法,有一定的优点:(1)可以省去每次调查时搜集和编制抽样结构——名单、重新抽选样本单位的麻烦。(2)对相同的调查单位进行连续观察,容易进行对比研究。(3)调查人员对被调查点的情况熟悉,宣传、组织工作比较容易进行。(4)节省调查时间、经费。但是,也有很多缺点,主要是:(1)时期长了,被调查单位负担重,容易产生厌烦情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什么是概率极限定理,从事统计工作的人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定理? 现在从实际工作引出的问题说起。在重复抽样中,随机抽取一个单位,登记后再放回,继续参加下一次的抽选。这样,样本的单位数在理论上说可以多至无穷,而总体也成了无限总体。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