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在中国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多年并得到了初步发展的基础上爆发的。1905年,革命党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即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作为有组织、有纲领的崭新的革命政党出现,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是件大事。它成立不到一年,组织获得飞速的发展“加盟者逾万人”,“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在它的领导下,组织、发动新军、会党和农民中的反清力量,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清斗争,而1911年的武昌起义就是屡次起义的总爆发。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并和席卷全国的群众自发斗争汇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巨大洪流,在这个洪流中反动的清王朝立即土崩瓦解了,清工朝的瓦解,中华民国的建立,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这是空前革命的壮举,是辛亥革命的辉煌胜利。它使中国社会开始摆脱中世纪落后的愚昧无知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民主觉悟,推动了民主精神的高涨,并使古老的中国向近代化的进程迈进。  相似文献   

2.
1 清末留日学生运动首先是从组织爱国团体开始的。通过组建社团,留学生的反清爱国之举才由分散的行为成为一种集体行为,进而成为一种革命运动。在辛亥革命爆发前,留学生的革命运动造成了未雨绸缪之势。 最早的留学生爱国团体是1900年留日学生在日本东京建立的励志会。它以“联络感情,策励志节”为宗旨,发刊《译书汇编》,专译欧美资产阶级启蒙名著,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这对革命民主思想的传播具有启蒙作用。励志会的建立,激发了广大留日学生的爱国热情,他们纷纷组织爱国团体同乡会,从事反清爱国斗争。  相似文献   

3.
1911年1月,同盟会员温朝钟等在四川黔江、彭水及湖北咸丰一带举行反清武装起义,曾一度攻占黔江县城,震动川、鄂、湘、黔边区,清政府从四省调集兵力实行“会剿”,起义被镇压失败.这次起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领导的多次武装起义之一,是川鄂边区辛亥革命的前奏,具有重要的意义.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曾于1980年底派出调查小组,专程奔赴当地调查,现将这次起义的史实简述如后,以资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  相似文献   

4.
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斗争中,会党是一支冲锋陷阵、浴血沙场的重要力量。孙中山投身革命之初,寻求到的第一个支持者即是会党。尽管会党落后、散漫的特性在辛亥革命的历次斗争中或多或少地衍化出消极作用,但史学界在论及其中有些人物对革命的作用时,仍有称之为“开国功臣”、“革命元勋。潭人风在评述会党在反清斗争中的作用时,也称会党无役不与,认为其中某些人物“在民国实不得  相似文献   

5.
鉴于现有研究的泛泛而谈和未有令人满意的阐发,分析了陕西辛亥革命成立的军政府组成中各方势力的角逐、博弈以及军政府的施政方针与策略。分析认为,军政府建立在新军、会党、留学生和同盟会的联合之上,但是会党、新军掌握了大权,同盟会则处于边缘地位;军政府树立“反满主义”,稳定社会秩序,采取不同措施筹粮、筹款,都体现了现实主义的施政风格。  相似文献   

6.
东北会党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初期,东北全党总人数多达50万,是东北地区除清军及外国侵略武装之外的最具实力的政治力量。革命党人在筹划反清起义的过程中,对东北会党极为重视,曾先后派出多人联络和策动其起义。在一段时间内,东北会党与革命党人之间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联合。东北会党也因此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支重要策应力量。  相似文献   

7.
自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之后,我国宝岛台湾与大陆同样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台湾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台湾虽被割让,但台湾海峡两岸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是任何强力不能割断的。在辛亥革命时期,台湾与大陆人民在爱国、革命运动中遥相呼应与互相支援,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到台湾进行革命活动,台湾人民积极支持或参加大陆的反清武装斗争,并在辛亥革命的直接影响下掀起了驱日复台的革命高潮。这些历史事实充分表明了当时台湾与大陆人民有着休戚相关的共同命运。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运动.这次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因此,这场革命从一开始就带着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而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在新的经济和新的阶级力量迅速成长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一代政治势力,即当时出现的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关注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敏感地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追求着救国救民向真理.他们从义和团反帝风暴.各地会党群众的反清斗争,“拒法”、“拒俄”、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中吸取精神力量,获得了民族民主革命的新觉醒,成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旧式民主革命最先觉悟的一部分.他们青春似火,才华横溢,赋诗作文,聚集同道,组织社团,创办报刊,为民族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而奔走呼号,慷慨悲歌,猛击警钟,痛斥保皇谬论,毅然投身于民主革命的时代洪流之中.江浙地处东南沿海,最早接触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较多、较集  相似文献   

9.
1911年武昌首义之后,为什么在很短的时间里权力的大部分归到了资产阶级立宪派和“旧军官”手里?有人认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声势大,而立宪派加上整个旧势力,社会实力大;权力不靠声势决定,要靠实力决定,所以使然。回顾辛亥革命的历史,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进而思考这样的史实似更应引起研究者们注目:在当时宣布“独立”的十几个省中,资产阶级立宪派在权力的分配中并没有占优势,而真正占优势的是“旧军官”、“旧官  相似文献   

10.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从登上近代政治舞台之日起,就高举武装反清的旗帜开展革命斗争。关于武装斗争的战略方针,革命派未有专文论述,但是从他们的起义实践中仍可看出:利用会党,策反新军,雄据一省,然后挥师北伐的战略速决战,是各革命派系在总体上一致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时期的吴禄贞,是北方革命运动颇具影响的人物,不少革命党人都仆仆于他的周围,对他寄托着很大的希望,但同时,他又是北洋新军第六镇统制,和满洲新贵良弼、载涛等人的关系颇为密切;他胸中蓄有“推翻清室、创造民国”的宏图大志,但在武昌首义爆发、京畿兵力减少的情况下,却迟迟没有推翻清室的行动;他有时打出“维护清室、革新政治”的旗号,而又秘密联络山西革命军,表示同站革命立场。由于这些现象纷然杂陈,论者每每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评价他是“富有爱国思想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也有的指责他站在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立场上,“临终也没有抛弃‘拥护清室’的旗帜”。我认为。在吴禄贞身上存在的这种种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2.
林增平教授撰著的《资产阶级与辛亥革命》一书已于1991年8月由湖南出版社出版。该书收集了作者多年来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与辛亥革命方面所发表的20多篇论文,32万余字。它颇具鲜明的特色。第一,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与辛亥革命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并自成体系。早在1964年,该书作者在重读《共产党宣言》时发现,在西欧,“中世纪的城关市民等级和小农等级是现代资产阶级的前身”。但在中国,“一部分的商人、地主和官僚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前身”(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作者于是把西欧和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他的杰出的历史功绩不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而且还在于他在辛亥革命之后,继续坚持了民主革命的立场,并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从旧民主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纲领——新三民主义,使他的晚年思想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4.
谭人凤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埋葬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使民主思想深入人心。这是资产阶级对封建制度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在辛亥革命,许多革命先驱者高举“驱除鞑虏,建立共和”的旗帜,前赴后继,向腐朽的封建制度冲杀。谭人凤在这场反封建制度的斗争中,是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特别是武昌这一关键的武装起义,始终是在他的直接组织和领导下进行的。这一历史的客观实际,七十年来,虽越来越多地引起史学界的注意,但由于长期  相似文献   

15.
1911年初,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鄂川边区土家族、苗族聚居区发动了一次规模甚大的反清起义,参加的土家苗汉各族群众数以万计。 一 这次起义爆发于鄂川边区,即今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咸丰县、利川县,川东的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士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距离各自的省城均有2000余里。 起义前夕的旧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为了把中国完全变为他们的殖民地,日益加深对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侵略,从沿海扩张到内地,并且渗入到地处僻壤的鄂川边土家族苗族聚居区。在经济上“洋货”进口逐年增多,对农民  相似文献   

16.
1911年月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0月24日,革命党人柏文蔚、范鸿仙来南京策动新军起义。 11月3日,驻防南京秣陵关的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决定发动起义,响应辛亥革命。7日,南京城内起义遭到张勋镇压而失败。8日,新军第九镇在秣  相似文献   

17.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孙中山等为杰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改造中国,振兴中华,要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在他们的政治思想中,民族革命包含反清、反帝两个方面。爱国救国,必须反清、反帝。反帝爱国是先进的中国人走上革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初期,我国若干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曾多借用太平天国故事来鼓吹反清舆论,其中宣传天国人物最为显著的,一个是翼王石达开,另一个就是李秀成了。李秀成是近代中国的风云人物。1859年10月,他受封为忠王,不久赐称六千岁,几年后又荣任真忠军师,成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柱石。1864年7月天京(南京)失陷,李秀成被俘遇害,他在囚笼里写的自述记录了很多太平天国信史,是几千年来农民将领得以传世的唯一亲笔手迹,自述也记录了李秀成复杂错综的心理活动,千古功罪,也为后来者提供了诸多评论。  相似文献   

19.
评孙中山的农民观刘平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成败与否的关键。孙中山作为一个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革命先行者,在反清革命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艰苦过程中,不时地考虑着中国的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并由此进而提出“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构成了其三民主义──新...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     
199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八十周年纪念。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开始发动反清武装斗争。1905年中国革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同盟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虽都失败,但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川、鄂、湘、粤等省发动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发动武装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群众自发斗争席卷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