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阶段新疆农村扶贫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1年起,中国农村扶贫开发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新疆农村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成效。新阶段进一步推进新疆农村扶贫开发的对策建议:实施扶贫开发新模式;创新扶贫开发新机制;重点解决边境地区的贫困问题;改善南疆三地州生态、经济、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新疆国家级贫困县的脱贫程度直接影响着新疆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制约着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文章从新疆国家级贫困县扶贫开发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基本方针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对新疆国家级贫困县尽快脱贫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孟戈 《新疆社科论坛》2013,(1):25-29,41
新疆在实施边境扶贫试点中,按照突出民生、重视边防、维护生态、科学发展的思路,以边境县(市)为单元,以边境行政村为基础,以边民为对象,以整村推进为主题平台,统筹边防一线、二线、三线功能,不断加大边境扶贫开发力度,探索创新了不少成功模式,主要有建设民生工程扶贫模式,戍边型扶贫开发模式,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扶贫模式,科教兴边扶贫富民模式,边境对外开放发展模式等,切实解决了新疆边境贫困地区守卫边境、保护民生等方面的困难,使边境贫困乡村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扶贫开发规划(2010~2020年)》已将新疆南疆三地州整体纳入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地区,因此,加快南疆三地州经济发展,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关系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是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面向新世纪,党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在这新机遇面前,扶贫开发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新的对策,百折不挠,真抓实干,开创扶贫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云南省扶贫开发面临的扶持对象、制度安排和主要任务发生的三大变化,结合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未来10年云南农村扶贫开发要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片区开发、扶贫到户、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五大战略,要努力创新整村(乡)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化扶贫、连片开发、扶贫和生态移民5种主要扶贫模式,不断完善目标责任、增收长效、服务保障、考核评价和群众参与5个运行机制,并实施相应的扶贫开发政策.  相似文献   

7.
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是我国现阶段反贫困战略实施的重大举措,以工代赈作为扶贫开发中的一项重要农村扶贫政策,为缓解农村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甘肃是中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区之一,自1984年实施以工代赈政策以来,在贫困地区建设了一大批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基本农田、河道堤防、小流域治理、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工程,为改善甘肃省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进程,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通过分析以工代赈在农村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和影响,提出今后进一步搞好以工代赈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扶贫开发工作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广东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以来,已初显成效。究其原因在于创新。实施"双到"工作是结合当前形势与广东实际,对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种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与创新。创新呈四个维度:内涵的拓展、意义的提升、体制的优化、机制的活化。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三峡库区扶贫开发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揭示重庆市三峡库区贫困现状和扶贫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库区扶贫开发的对象、库区扶贫开发的基本目标和长期目标,并总结和设计了扶贫开发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10.
扶贫开发工作的系统性决定了各项扶贫开发政策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来解决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这根主线,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保障扶贫开发工作“可持续发展”,促成早日实现“十二五规划”确立的扶贫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瑞林 《学术探索》2005,1(6):43-49
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20世纪末,我国的城市贫困问题日益严重,成为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合理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内容之一。本文从贫困的定义和度量、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原因及特点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学者们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指出解决我国城市贫困问题要强化政府创造就业的能力,关注陷入贫困风险高的群体,重视流动人口对城市贫困的影响,警惕贫困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2.
消除贫困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政府的奋斗目标。但是中国目前的农村贫困问题与城镇贫困问题呈现此消彼长的发展趋势。因此,必须要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贫困现状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在界定贫困概念和线度的基础上,从中国农村贫困和城镇贫困两个视域,对中国贫困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国剩存贫困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对旅游扶贫的研究,大多是从旅游扶贫的模式、效应、战略思路等宏观方面的研究,文章立足于微观层面,分析福建省苏区老区红色乡村旅游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挑战,研究福建省苏区老区红色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及其长效机制,其实现路径包括:充分挖掘保护利用好RGB资源,助力苏区老区精准扶贫;彰显“红色”凝聚力和带动力,助推苏区老区红色旅游建设;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助力苏区老区脱贫攻坚;全面提升红色旅游扶贫的自身造血功能,助推苏区老区乡村振兴;引入“扶贫+区块链”技术及人才培养,助推苏区老区精准扶贫加力提效。  相似文献   

14.
当前扶贫攻坚战阶段性任务即将告一段落,燕山-太行山片区的“2020后”减贫战略定位和治理体系如何确定,思考“2020后”的减贫战略方向和工作重心的变化趋势,文化扶贫不失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燕山-太行山片区的扶贫应以文化扶贫为抓手,剖析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多角度、深层次关系,从文化本源重新认知扶贫文化和扶贫文化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内涵。在发展路径上,应构建经济化扶贫、产业化扶贫、市场化扶贫、文化化扶贫、“文化+”扶贫、精准化扶贫等方面的河北省燕山-太行山片区文化扶贫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陈启文 《云梦学刊》2007,28(4):123-125
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主要有自我封闭、焦虑忧郁、忌妒心理、自暴自弃等几种表现。高校可通过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贫困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贫困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服务,积极寻求社会对贫困生的支持和帮助等“爱心措施”激励贫困大学生“精神脱贫”。  相似文献   

16.
扶贫开发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泰国村庄基金是一个成功的扶贫项目,"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相似文献   

17.
"台北市家庭发展帐户"方案的发展与储蓄成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7月,台北市政府宣布推出“台北市家庭发展帐户”方案,这是一个为期三年的实验脱贫方案,其理念架构主要是依循着Sherraden博士所提出的资产累积福利模式,透过相对配合存款的诱因设计鼓励一百个低收入家庭定期、持续的储蓄。本论文将呈现发展这项方案的发展背景与方案结构对参与人储蓄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敏 《兰州学刊》2010,(7):106-108,113
论述香港贫困问题中关于贫困标准、贫困状况与贫困原因等几个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如下观点:香港可设立基本与非基本两个贫困线并分别采取不同的救助方式,从而在保障底线公平的基础上进行柔性调节;应当把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结合起来,分别反映香港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不同状况;导致香港贫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结构性的,香港的贫困问题属于丰裕社会中的结构性贫困,与落后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性贫困有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9.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进入关键时期,河北省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而当前仍然存在着许多妇女贫困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其脱贫工作的快速推进。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河北贫困地区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基于Alkire-Foster多维贫困测度模型,甄选出了导致妇女贫困的主要因素即教育、就业和健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河北贫困地区妇女贫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Trends in concentrated neighborhood poverty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been volatile ove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Using data from the 1980 to 2000 decennial census and the 2010–2014 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 we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ncentrated poverty across metropolitan area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key proximate factors, including overall changes in poverty, racial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and income segregation. One of our unique contributions is assessing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each of these to long-term trends in such poverty using a decomposition analysis. We find that changes in the segregation of the poor explained the largest share of the change in concentrated poverty over most of the time period,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1990s, where the plunge in both black and white poverty rates had the largest role in explaining the considerable decline in concentrated poverty in that decade for both group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racial segregation and black concentrated poverty is positive but weaker, indicating that without declines in black segregation, concentrated poverty would have been higher. Overall, growing income segregation, along with weak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recent years, have put more poor people at risk for living in high-poverty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