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发展"的社会理论是我近年来一直关注的学术话题,因此对埃斯科瓦尔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的代表作《遭遇发展———第三世界的形成与瓦解》被译成汉文,译校者是我读研期间的导师。因为对本书作者与译者的了解与关注,以及自己的博士论文也是围绕发展话题而作,我深感有必要将自己阅读本书的体会落成文字,以感念刚刚过去的研究生岁月,廓清  相似文献   

2.
马尔库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著作《单向度的人》充分体现了他的人学思想。现在,从历史和现实相关的角度,在分析"单面人"思想、"全面人"思想的基础上,对马尔库塞的单向度人思想和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更全面地研究马克思的思想、更客观地评价马尔库塞的思想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3.
萨义德的话语观受到福柯的话语理论以及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的深刻影响。萨义德东方学视野中的"东方"和"东方学"都是脱离"东方"实体的话语建构,体现了后殖民语境中西方的话语霸权。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东方不是东方,东方学不是东方学。萨义德话语观对文学批评的启示是:文学批评应该在更宽广的文化语境中获得全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后发展理论为从国际比较视野下审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案及其世界意义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在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逐渐掌控世界发展话语霸权之时,后发展理论沿着福柯式话语传统从语言的建构、实践的狡黠和知识的特权3条路径批判与解构了西方发展话语形成的具体化机制、技术化机制和合法化机制,揭示了全球现代化发展样态的一元性危机。但与此同时,后发展理论也被学者批评存在发展的二元思维与立场缺陷、话语分析方法与认识论缺陷以及将地方浪漫化的政治缺陷。面对这些指控,后发展理论无疑陷入了缺少“发展的替代方案”的迷思之中。直到21世纪初第二波后发展理论热潮兴起,学者们发现中国共产党坚持用“人民的话语”为世人呈现了一条植根于本土文化、“由东向西”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人的现代化、物的现代化和制度的现代化三个层面破除了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发展迷思,不仅超越了西方发展话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还为世界上那些渴望走独立发展、符合国情道路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方案,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思想,是他们对未来新时代精神的高度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在实践上为之奋斗终生的主题。妇女是人这个存在物的一部分,妇女发展属于人的发展的子系统。是马克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爱德华萨义德在他的《东方学》和《文化帝国主义》等著作中,借助福柯的知识与权力关系理论和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概念剖析和批判了西方人研究东方的东方学,揭示了在西方文化中东方学是一种霸权话语,它使东方人被当做"他者"而被观看、被描述、被贬低,并试图探索出颠覆文化霸权的策略,以求得东西方之间对话、互渗、共生的新型关系。虽然萨义德颠覆文化霸权的策略在现实世界有它的局限性,但对第三世界国家和民族如何与霸权国家相处,怎样保护本民族的文化,反对霸权主义具有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庄子对世界本质("道")的认识和语言的态度与他独特的言说方式("三言")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庄子的言说方式对中国的话语传统具有深远影响,对中国固有文化规则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与西方传统及当代话语模式有着根本区别。我们有必要努力发掘自己的文化和话语规则,实现话语分析在中国的文化转向,建构真正的当代中国话语。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李辰冬皆借西方文论话语来研究《红楼梦》,但二人在运用西方理论解释作品、使西方文论产生"化合"作用的力度和方式上是不同的: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从始至终把中国古代文论话语方式移开隔离、向叔本华的思想及西方学术规则靠拢,文章更多地表现为中国文论"西方化";李辰冬的《红楼梦研究》虽借鉴泰纳的文学思想,重视小说与时代、环境的关系,强调作者个人意识与时代意识的互动,但其落脚点在于更好地阐释中国文学文本,为中国文本在世界文学经典之林寻找根据,指明《红楼梦》不同于西方经典文学的独特价值。在对待西方文论的态度、明确自身文化立场方面,李辰冬的"红学"研究更有可取之处。另外,李辰冬为中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比较文学研究者应对其研究予以相应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世界著名德语作家,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与中国文化渊源颇深,不仅中国元素在其作品中俯拾皆是,对中国小说书评也展现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共鸣。黑塞青睐中国文化,是为遭遇人生危机和身处困境中的自己寻得一种慰藉,也是在为没落的西方社会竖起一面对照理想范式的镜子。在对《好逑传》、《二度梅全传》、《金瓶梅》、《红楼梦》和《水浒传》等几部中国古典小说的书评中,黑塞展示的用他的眼光和情结打捞中国文化风采,让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也被打动。  相似文献   

10.
贯穿于《共产党宣言》中的"人的解放"这一重大历史命题,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最终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最终目标和理想指引着全世界共产党人为之奋斗。马克思的人的发展思想内涵丰富深刻,精髓是主张人的全面发展是自由发展的前提,自由发展是全面发展的目的,自由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重要历史时刻,认真解读研究《共产党宣言》中关于"人的解放"这一重大历史命题,全面分析和揭示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历史工程,实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飞跃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被定格的东方“蝴蝶”形象和西方一厢情愿的“蝴蝶梦”,华裔美国剧作家黄哲伦在《蝴蝶君》中戏剧化地再现了一度在西方世界中被误现的“第三世界”的集体遭遇;有效地解构和颠覆了西方殖民话语;展现及诠释了霍米·巴巴所提出的“文化杂糅”和“第三空间”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重写文明史     
怎样建立中国话语及自主知识体系?学术界一直在奋力探索,然而效果却不甚明显,根本原因是没有找到恰当的抓手,无法做到“踏石有印,抓铁留痕”。话语是在言说中呈现的,或者说,话语最先是在对文明史(包括哲学史、文学史、艺术史、经济史、法律史、科技史等各学科史)的认知与言说、叙述和阐释中形成的。例如,中国的“春秋话语”,是孔子撰写《春秋》,从历史叙述和言说中建立起来的;同样,西方的话语权,也是从撰写世界文明史中确立的。无论是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对东方文明的贬低,还是雅斯贝尔斯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正式提出了“轴心时期”这一话语,都是在文明史的叙述和阐释中展开和形成的。然而,长期以来,“文明”概念的定义、文明观的全球输出以及文明史的书写话语权都牢牢掌握在西方学者手中,致使当下的(包括西方的和中国的)文明史书写存在严重的西方中心倾向,对东方文明,尤其是对中国文明的书写存在史实不符、歪曲贬低、盲目跟风、亦步亦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重写文明史”这一重大命题,是期望中国学者以文明史实为基础“重写文明史”,在重写文明史中对西方错误的文明观进行拨乱反正,对西方文明史和中国相关文明史研究中不实的书写进行有...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在《学习与发展》中说过:"由于语文能力的基础是概括,所以我们在培养中小学生语文能力时,要自始至终地突出对其概括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威廉.H.麦克尼尔是美国著名的世界史学家。他的名著《瘟疫与人》(1976)从病理学和历史学相结合的独特视角重新审视人类历史,创造性地拓展了世界历史的研究范围。《瘟疫与人》是西方环境运动发展的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它促成了麦克尼尔宏观性世界历史思想的重新定向,也为他最终形成科学化的世界历史观奠定了基础。《瘟疫与人》之中包含的生物学思想和观念对于麦克尼尔科学化世界历史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废都》讲述的是人与城流离而又依附的故事。落魄文人以拾破烂者形象游走城市,不仅收集城市垃圾而且也在传播民间话语。《西京杂志》主编在自己的刊物里编辑市井艳情故事,而他却独守一生情感孤寂。名作家挣扎于名利,沦落到"游于性",小说在"文人与娼妓"的叙事模式下演绎着城市文学的隐秘。上述三种文人与城市关系的梳理表明:《废都》是城市暴露小说,但是文本缺乏庄严性。  相似文献   

16.
张艺谋电影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热烈的争论.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第三世界文化”理论的讨论中,张艺谋电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人说张艺谋电影是开放的能与世界文化对话、具有民族特色的、属于“第三世界文化”的好作品;有人说是受西方话语制约的,投合西方中心权威需要的,取媚于洋人的作品.究竟如何评价张艺谋电影?笔者不揣浅陋,略陈愚见.一、先给个”说法”:张艺谋电影属“第三世界文化”“第三世界文化”理论首先是在第一世界的西方提出来的.美籍巴勒斯坦学者爱德华·萨伊德写了两本轰动的著作——《东方主义》与《文化和帝国霸权主义》他发挥了福柯的权力/知识话语理论,以极其激烈的态度对西方殖民主义进行了谴责,批判了西方的“东方学”,论述了西方近代文化与帝国霸权主义的关系,并得出结论说:现代西方文化的主线,就是为帝国霸权主义张目.美国白人左派理论家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撰写了《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正式提出了“第三世界文化”或“第三世界文学”的字眼.杰姆逊以东方“他者”的眼睛来反视西方文化,对西方后殖民文化  相似文献   

17.
人道主义哲学是伦理学的哲学基础。西方传统伦理学的哲学基础是西方近代的旧人道主义,而发展伦理学的哲学基础则是不同于旧人道主义的新人道主义。"发展是天然合理的"、"有能力做的,就是应该做的"是西方旧人道主义哲学在发展问题上得出的必然结论。它否定了对发展本身进行评价、约束和规范的必要性,发展也因此失去了任何伦理的界限。新人道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的存在与价值的"有限论"的人道主义,它实现了从个人本位到类本位的转变,实现了从"绝对主体"意识到"有限主体"意识的转变,也实现了从现世主义意识向未来意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唯物史观认为,基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人与物、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本质是社会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使整个世界联系起来,无论是先进的或落后的,独立的或被压迫的,西方的或东方的,资产者或无产者,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等都被纳入到同一个世界历史进程中来。在《宣言》看来,全球化终极目标就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对于西方价值观的研究 ,无论独立的文本还是丛书 ,在国内是不算太多的。另辟蹊径来对西方的价值观进行挖掘 ,应该说是有些难度的。摆在笔者面前的这套“西方价值观丛书” ,是由我国著名伦理学者唐凯麟教授担任主编 ,由湖南大学出版社推出的 ,她能在书店的架子上为慧眼所识 ,除了独特的封面设计和版式安排外 ,整套丛书的研究内容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研究视角和方法都应该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这套丛书包括四本独立的专著 ,它们是杨方教授的《第四条思路———西方伦理学若干问题宏观综合研究》、卢风教授的《启蒙之后———近代以来西方人价值…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是西方文明的先哲和巨人。他的巨著《国家篇》是西方政治哲学的开山之作,是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源头。《国家篇》从治国方略的视角分析了城邦国家的起源和德治原则,并比较了不同的政治体制。书中强调实现国家正义与个人灵魂的正义,统治集团实行财产"公有制"以及男女平等,由国家举办教育等。《国家篇》中的政治观对西方后世政治思想家包括欧洲启蒙学者和空想社会主义先驱者都有启迪和影响,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