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鲁迅及其作品是张承志创作的一个重要参照,<致先生书>、<再致先生>、<鲁迅路口>三篇文章集中体现了张承志关于鲁迅的一些基本观点.在尊重文学的历史事实基础上,参以本人极为个性化、情感化的描述,张承志凸现出了真实的鲁迅形象,也延续了鲁迅文学及精神传统.在接受和思考鲁迅的过程中,也显示了张承志作为一个作家的深情和一个历史学者的严密.  相似文献   

2.
这是中国第四次出版的《鲁迅全集》。现在,还来不及将这部达十六卷的大部头的全集及其注释完全通读并仔细研究其内容,这里仅就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几个问题略述如下。众所周知,过去出版的《鲁迅全集》有如下三种。 1.一九三八年版,二十卷,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上海复社(以下简称二十卷本)。 2.一九五六——一九五八年版,十卷,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3.
鲁迅无愧于"一具有彻底的反虚伪的精神,二具有透彻的文学家的眼光"的评价.本文主要通过对<呐喊>、<彷徨>、<野草>及鲁迅后期杂文的分析,表现出鲁迅在中国现代小说、现代散文诗及现代杂文等文学体裁方面的规范与创新,借此说明融汇其间的鲁迅的美学追求<呐喊>颜色法"域外文宗",更多激愤;<彷徨>汲取中国传统"画眼睛"的写法,更趋圆熟;<野草>最早借鉴了现代主义的手法,开一代先河;后期杂文则于无意中创造了"鲁迅体"的现代杂文.鲁迅在现代文学体裁的规范、创新、更迭之中,不断实现着他的美学追求,接近着他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4.
从组画到版画小说--兼论鲁迅、罗兰、麦绥莱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由偶然买到麦绥莱勒的木刻连环图画故事<城市>联想到六十七年前鲁迅策划出版麦绥莱勒的另一版画集<一个人的受难>的深远构想,进而论述了鲁迅的又一新的创作理念以及为此进行的有益探索--用绘画故事来表现文学作品,从组画到版画小说,并努力使普通大众理解和接受这一艺术新尝试.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的作家,鲁迅用深髓的眼光和犀利的笔触对他关联的那个时代做了素描.小说集<呐喊>和<彷徨>就是鲁迅小说现实主义的凝结.遍读小说,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曲曲血泪的诉歌,显示了高超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从鲁迅小说作品出发,探讨鲁迅小说现实主义的内涵,分析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6.
陈越先生的论著<鲁迅传论>以宏观审视鲁迅的阔大气势,从"论"入手把握传主的生平、思想与创作,以传的框架,论的思路建构全书,显示出著者独特的研究视角和著作无可漠视的存在价值,为在同类课题中如何开展深化研究预示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野草>是鲁迅作品世界中最具魅力最难解读的作品.<野草>是鲁迅写自己的,也是写给自己看的书,它忠实地记录了中国人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痛苦的灵魂挣扎.<野草>是客观情势的变化在作者内心的反映,它是作者创作心态大的变化期的独特的艺术结晶.它的产生昭示了一种超越文体学的文学现象,它代表着一种新的美学精神;它是新的艺术形式对新的心理经验和审美空间的召唤,是世界从艺术上对人类新的融化.  相似文献   

8.
安特莱夫的短篇小说<默>和<谩>作为<域外小说集>中鲁迅亲自翻译的为数不多的作品,是鲁迅留日时期借"异域的文术新宗"来改造国民灵魂所发出的一声呐喊,体现着鲁迅"为人生"的文艺思想和与其理解的文学本质相适应的创作方法和风格--象征印象主义与写实主义相调合.  相似文献   

9.
最近10年有五种<歧路灯>研究著作问世,其中吴秀玉<李绿园与其〈歧路灯〉研究>和吴聪娣<〈歧路灯〉研究>,分别由台湾与新加坡的两位女学者完成并在海外出版,我国大陆读者颇不易得.前者以文献资料的丰富翔实见长,分析的全面细致和有独到见解,也是其突出的特点.后者以小说证史,以史证小说,在确证小说的历史价值的同时,也确证了小说的美学价值,是迄今为止专一从社会历史角度发现"<岐路灯>世界"的最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10.
叶适<习学记言序目>是南宋时期重要的思想学术史著作.其中,叶适对<周易>、<礼记*大学>、<礼记*中庸>及先秦诸子、历代史籍等都加以评论,并对理学"道统"说进行了批评.这种学术史的考察、评论,与当时逐渐流行的程朱一派理学有较大歧异,显示出当时儒学发展的不同路向.  相似文献   

11.
吕温是中唐进步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其独具一格的诗文创作在中唐文坛是举世瞩目的。本文试对其诗文集的版本渊源嬗变作一番考察,认为其文集版本自明清以来可大致归类为两大系统,即冯本和吴本系统。  相似文献   

12.
鲁迅研究长盛不衰,但把原著和改编的影片放在一起来比较分析却不尽如人意。本文以原著为参照,主要从叙事结构、情节内容、电影表现手法上分析改编的得失,侧重解读富有创造性的片断。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文学是适合现代中国人文化需要的文学,他打破传统的手法和思想,以现代人的思想写出了具有现代性的文学。文章从三方面来论述鲁迅文学的现代性激越而深沉的审美特征;最浓厚而又最具现代色调的悲剧意识;象征印象主义和现实主义相融合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4.
丰子恺关于漫画的定义及其论述可以用来透视鲁迅作品的漫画性、表现性。鲁迅作品与漫画大师歌雅、杜米埃、勃拉特来、格罗兹等的作品存在着极大的相通(似)性。鲁迅作品的漫画性写实与表现特征兼具,其艺术创造更在后者。鲁迅作品漫画讽刺笔触的犀利和深刻,在其杂文中达到了高峰。  相似文献   

15.
鲁迅作品有其独特的用色特征。黑白的律动是鲁迅作品的色彩基调。黑色突出表现在通过一组黑色人物和夜的描写,渲染一种黑的心理氛围;白色主要表现在对人物肖像和天气的描写;彩色主要用于对童年生活和梦境的描写。这种色彩选择与鲁迅所处的社会现实以及他的艺术倾向、个性心理、艺术传承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路遥小说的审美世界是平民化的,它来自于作者对社会、历史、生活、政治等范畴的改造。这是一种混合的民间艺术空间,是路遥小说审美感染力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17.
黄色与红色构成了陕北文化的重要底色,黄土地也成为路遥小说中着力营构的文学意象。荒凉、苦焦并不是黄土地的真实内涵,她用干瘪的乳房哺育了世世代代的陕北人,为千千万万的如同路遥那样渴望改变命运,改变贫穷的有志青年提供不竭的动力,黄土地也用她那博大、宽广的胸怀接纳、抚慰着迷茫、失落的奋斗者。路遥在苦难中寻找出路,在失败中顽强崛起,在黄土地的沟峁拐梁里谱写着一曲曲凝重、悲怆的不屈之歌。  相似文献   

18.
鲁迅在他的小说中成功地刻划出了一批形象逼肖、意蕴深沉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无论在人生境况中属叛逆者 ,还是属抗争者 ,抑或属屈从者 ,鲁迅都将其作为“人类以往全部历史的产物” ,艺术地再现了其内在性格特质、人生追求、生活目标的迥异 ,与外在个体命运的同一指归这一特殊人文现象 ,从而赋予这些女性形象以深层审美意蕴 ,折射出鲁迅先生对历史文化、伦理道德、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意识和对特定文化语境造就的中国女性历史命运的深深忧患。  相似文献   

19.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表现之一,在封建社会的纲常伦纪中,传统孝文化由祭祀祖宗的宗教意义,发展到敬养祖亲的人伦意义,最后泛化为一切封建道德的基点和准则。传统孝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由单一到泛化的转换,从而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其统治和扭曲人性的思想武器。鲁迅解构了传统孝道泛化后的愚孝以及孝文化对女性和孩子的戕害,在解构批判的同时,提倡平等、自由、民主的人道主义思想,表现了鲁迅的非孝意识。  相似文献   

20.
元卢琦《圭峰集》所收诗歌与萨都剌、陈旅等人相同作品较多,历来皆认为《圭峰集》误收他人诗作。本文通过对《圭峰集》版本及所收相同作品集的著作版本的考证,论证这些相同作品的版权归属问题;同时指出万历本《圭峰集》误收他人诗作的观点不成立,而所谓的传抄洪武本《圭峰集》则是有意作伪之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