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拥有12 亿人口的大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具有极其特殊的国情:资本资源占世界总比重低,但劳动力占世界总数的1/4。我国目前正面临两大巨变,即农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变;从指令性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当城镇失业人口规模已达历史高峰,乡村中也存在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就业形势依然相当严峻。1.多种因素导致就业压力增大。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存在数以亿计的剩余劳…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我区的劳动就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劳动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为我区女性人口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然而,由于内蒙古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加之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较快,劳动年龄人口将在校长时期保持在一个较大的规模,经济的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需求,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日益突出。这样必然对内蒙古女性人口的就业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使女性人口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又面临新的挑战,形成了女性人口的就业机遇与挑…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给劳动就业带来机遇与挑战。据国际失业与就业委员会与中国国际人才发展交流协会合作的一项调查测算:入世后我国每年可增加1200个就业岗位,但主要集中在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行业,如纺织、服装、建筑、食品、商业和农业中的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同时,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仍将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就业总量矛盾依然突出,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结构呈结构性错位,部分行业就业岗位将减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如何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制度的改革、推动了山西省城乡就业工作的发展,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保证了对社会大局的稳定和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但是劳动就业工作依然压力很大,形势相当严竣。 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预计到2000年,城乡劳动力将累计增加34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8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5%。按现有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远不能  相似文献   

5.
“八五”就业纵览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司“八五”时期,我国劳动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结构趋向合理,劳动力流动规模逐渐扩大,初步形成了通过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机制。但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不充分就业人员...  相似文献   

6.
全面小康社会与扩大第三产业就业容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美云 《统计研究》2003,20(5):15-6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扩大第三产业就业容量  中共十六大提出 ,要在 2 1世纪的头 2 0年 ,集中力量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业是民生之本 ,尽可能实现充分就业是事关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关键一环。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就业问题始终是困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 ,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的双重转轨时期 ,一大批下岗和失业人员被转移出来 ,再加上数以亿计亟需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每年新增的劳动力 ,总体就业矛盾凸显。据估计[1 ] ,2 0 0 1年我国大概有 2 0 0 0万城镇下岗和失业人员 ,约1 5亿急…  相似文献   

7.
梁君林  徐峻 《山西统计》2001,(4):31-31,33
失业保险基金规模的大小取决于一定时期当地的就业形势和由此决定的失业者的人数。山西省未来20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速度低于体制改革和劳动力人口自然增长对劳动力供给的增长速度。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客观上要求失业保险基金的规模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委、市政府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积极协调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我市的就业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呈现就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的良好局面。但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企业改制及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等综合性因素所导致的就业矛盾,仍然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并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9.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党和政府新一年的工作重点。作为民生之本的就业,与经济增长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就业,就谈不上增长;反之,没有增长,自然难就业,在这种意义上,保增长就是促就业。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的袭击,使得我国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2009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有可能进一步深化。就业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就业形势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据统计,我国城镇拥有经济活动人口2亿人,农村拥有经济活动人口近5亿人.  相似文献   

11.
赵春霞  许宁 《四川省情》2005,(11):36-37
成都市城乡人口就业态势分析劳动力供需矛盾加剧劳动力供给总量持续上升。截止到2004年末,成都人口总量已达到1059.7万人,并且,从成都市人口发展趋势来看,在近20年时间之内,人口总量还会继续增加。而人口总量的上升,必然会导致劳动力供给量的上升,预计到2010年,全市适龄劳动力的比重会逐步增加,15~60岁的人口将增加到780万人,年均增加劳动力达10万人以上。就业需求能力呈下降趋势。“八五”期间,全市就业弹性系数下降为0.08,而“九五”时期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已经呈负相关关系,就业总量呈现下降趋势。截止到2004年,全市共有从业人员579.3万…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国劳动就业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静轩  马力  张伟 《统计研究》2001,18(7):47-51
 创造就业机会,实现充分就业在任何时期都是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但是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尽管我国近些年来人口增长率一直保持较低的速度,但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人口也已经达到12.95亿,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还是很多,随着人口的增长,我国劳动力适龄人口也呈现上升趋势。劳动力适龄人口的增加使我国劳动力资源供给呈现上升趋势。劳动力适龄人口的增加使我国劳动力资源供给呈现阶段性过剩,给当前的劳动就业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由于劳动力资源供给过剩,劳动力质量的供不应求,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就业问题日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分析我国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学历劳动力就业困境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昊  陈哲 《统计研究》2015,32(4):77-84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有限理性企业试错性筛选的动态微观劳动力市场模型,引入政府就业目标与企业最优化利润路径之间的矛盾,考察它们对高学历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本文模型认为为了达到实现政府就业目标的要求,企业在招聘劳动力时只能偏离最优化路径而选择进行“试错性筛选”,从而降低其对高学历劳动力的招聘力度。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基于自然工具变量法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政府的先验线性目标(与经济增长率成比例的就业目标)还是后验非线性目标(当地国有企业就业规模),都抑制了大专及以上学历劳动力的就业规模,表明政府制定就业目标将会造成高学历劳动力就业萎缩,需要采用更为合理的方式在不损害就业学历公平的前提下,保障劳动力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一、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 (一)劳动力供给形势更加严峻,失业人数继续攀升 1.新增劳动力保持较高增长势头.湖北是拥有近6千万人口的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由于第三次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口逐步进入劳动年龄,劳动力资源再次进入增长高峰期.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初步推算,"十五"期间,湖北省劳动适龄人口(男性16-59岁,女性16-54岁)将以年均73万人的速度递增,2005年将增加到4180万人.目前,湖北省劳动年龄人口就业率为80%,按此计算,近几年,全省每年都有50多万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失业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广州失业预警监测系统指标体系 1.先行指标: (1)劳动力供给先行指标:①城镇劳动适龄人口增长率。当该指标大于城镇从业人口增长率时,说明就业压力大,失业人数将增加;反之。说明就业压力小,失业人数将减少。②人口自然增长率。 (2)劳动力需求先行指标:③就业的投资弹性=投资的增长率/就业量的增长率。投资的增加能创造已定的就业机会,当该指标大于1,表示就业弹性大,可以新增就业人  相似文献   

16.
2000年以来,浦东经济与人口就业同步快速增长,“人口红利驱动型”增长特点明显;同时,浦东经济增长与就业同步增长的模式开始出现逆转的征兆.“十二五”期间,预计浦东劳动力供给仍有较大增量,而劳动力需求数量可能小于供给、需求质量将提升,经济与就业关系将出现拐点,为此建议,从大力推进浦东人力资源的升级和开发以及实现“就业友好”型的经济转型两方面促进经济转型与充分就业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劳动就业是否充分,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自建国以来,劳动就业作为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党和政府为拓宽劳动就业门路,做好劳动就业工作采取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措施,但是,随着劳动力的自然增长、高科技产业的踊跃出现、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国1952—2011年的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非农化、城乡非农结构和人口转移方式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城镇化水平与非农就业比重、农村非农就业占城乡总非农就业比重、城镇劳动参与率、农村劳动参与率四个变量间存在着均衡关系。中国城镇化在波动期、持续增长期、快速增长期等几个发展阶段中,受非农化、城乡非农结构和人口转移方式的影响不一样。中国城镇化要健康发展,应该调整城乡非农结构和平滑城镇化过程。同时,要注意改变人口转移方式,使更多的非劳动力能伴随劳动力的转移而进入城镇。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与土地是传统乡村发展的两大基本生产要素,打破西部农业长期陷入的“低水平均衡陷阱”,必须充分考察劳动力这一要素。国内很多关于农村就业问题的研究从人地关系入手,探索农村劳动力在地域间、产业间流动寻找与其他生产要素充分结合的路径。作为全国的农业和人口大省,劳地矛盾在四川农村同样客观存在,形成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基本制度环境。在这个前提下,考察现阶段和今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抽样调查是反映国情国力的调查,做好劳动力调查对及时准确地反映全省城乡劳动力资源、就业和失业人口的总量及结构,对政府准确判断就业形势,正确制定和调整就业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和失业调查统计体系,完善就业和失业统计及动态分析监测系统,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