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企中层管理者培训揭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雒月 《人才瞭望》2005,(8):64-64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以知识经济和学习社会为特征的新时代,在学习社会,人们的基本生存(生活)状态便是学习。要留住企业的中流砥柱——中层管理者,尤其是留住中层管理者的心,光是提供优厚的奖金待遇无疑是不够的。不断地给中层管理者充电、加压,满足其对不断进步的需要,使其在工作中体会挑战的乐趣和自我的价值,这才是现代企业留人的真正秘诀所在。让我们看看以下这些名企是如何来培养自己的中层管理队伍的。  相似文献   

2.
一、案例背景 企业管理的关键在于企业中层的执行,然而我们通过对Z公司等几家企业的调查发现,有的企业中层管理者对企业的满意度偏低。在执行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因而直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Z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末,是一家生产高低压配电柜和配电箱的电气公司。该公司总共有员工140人,前几年效益尚好。但目前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与许多企业一样,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在这一背景下,公司提出了规范HR管理的计划,重点就是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中层执行力。基于这一认识,公司先对所有员工展开了问卷调查,发现员工的满意度普遍较低,中层经理的满意度甚至远低于一般员工。现将调查结果部分摘录如表O所示。从中可以看到:作为企业执行中坚的部门经理的不满状况非常突出。这一点也是Z公司发展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是公司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当公司欠缺中层管理者或高层领导人时,公司的发展会立刻受到严重的限制,甚至对整个组织的运营产生重大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战略与目标实现的中坚力量,其管理价值的体现,一是实现目标,二是培养人,三是树立并弘扬价值观。众所周知,管理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以八卦阴阳图类比,黑白之间度的把握,不仅反映出中层管理者的个人水平,更是管理价值发挥的关键。管理的问题千头万绪,对于中层管理者而言,郭仕纳入主IBM时的原则性管理思路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战略与目标实现的“中坚力量”,其管理价值的体现,一是实现目标,二是培养人,三是树立并弘扬价值观。众所周知,管理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以八卦阴阳图类比,黑白之间“度”的把握,不仅反映出中层管理者的个人水平,更是管理价值发挥的关键。管理的问题干头万绪,对于中层管理者而言,郭仕纳入主IBH时的原则性管理思路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旭 《人才瞭望》2009,(8):93-94
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的管理者,在组织运行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高层管理者最重要的角色是决策角色,确定公司经营的大政方针、发展方向和规划,掌握政策,制定公司规章制度以及进行重要的人事组织及其变动等。也就是说。凡关系到公司全局、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凡是与外部协作和市场竞争有关的重大问题,均由高层管理者进行决策。基层管理者则主要是调动下属成员进行团队合作,组织一线职工努力完成生产计划和工作任务。而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企业决策、战略执行及基层管理与决策层的管理沟通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娜 《人才瞭望》2008,(8):80-81
所有的高层领导都无一例外在寻找“优秀、有能力的中层领导”。因为中层管理者的素质决定着公司的生死存亡,只有当他们和公司高层协调一致、相互配合、优势互补时,企业才能实现长足发展。一般来说,在发展速度越快的公司里,愿意将公司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使出浑身解数来执行公司业务的中层领导就越多。这样的公司会以每年10倍甚至20倍的速度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企业中层领导干部是企业的中流砥柱,他们绩效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整体的发展.设计一个针对性很强的绩效体系,然后采用适当的方法对企业中层管理者进行评价,是很重要而且很必要的.关键绩效指标是一种绩效管理的新模式,彻底转变传统的以控制为中心的管理理念,通过提取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性指标,建立一种新型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企业中层领导干部的绩效水平,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陈彬 《人才瞭望》2011,(9):88-89
市场化社会中中小企业的类型、规模和担任的职能可能不同,但所有管理者的工作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职能,部门主管也不例外。作为企业的中层——部门主管管理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层管理者,很多人认为他们仅仅是企业信息传递者、联络人、分配任务者.甚至是公司资源的浪费者,是公司变革的最大阻力.认为他们只是中间环节,并不增加任何价值,应该是业务流程再造中首先应被摒除在外的人,他们成为组织扁平化的过程中首先被裁员的人。中层管理人员真的这么一无是处吗?笔者认为绝对不是。  相似文献   

11.
方志 《人才瞭望》2008,(9):70-70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已成为所有企业的共识。人的确重要,就如“企”字的结构一样.去掉“人”就剩“止”了。既然人如此重要,企业该如何做呢?在企业里,人按作用一般分为三类,一是高层领导:二是中层管理者,三是一线员工。企业管理现状是人们过于重视管理者的带头示范作用,却忽略了与顾客、市场或产品直接接触的员工。许多企业都在不惜重金招聘高层领导,  相似文献   

12.
《人才瞭望》2005,(9):89-89
是谁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如果向企业的高层领导和中层主管包括普通员工发问,恐怕无一例外地都会回答是老板本人。传统的理论也认为,企业搞得好坏,主要是老板的责任。但美国麦卡锡公司出版的《改革领导人》一书,却得出一个最新的结论:成败的决定因素并非高级管理层,而是一批中层的新型管理者,他们被称为“真正的改革领导人”。  相似文献   

13.
董萍 《人才瞭望》2010,(2):20-21
民办高职院校的中层管理干部作为学校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学校发展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影响学校办学质量高低、培养人才优劣的关键因素,也是通过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发展的领军人物。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的中层管理干部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才能保证民办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管理者要认识低学历员工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性 员工工作满意度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是已被多数管理者所认同的,管理者已经把企业中的技术人员、管理中高层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来看待,而一线工作人员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其工作满意度被严重忽略了,在相同的科技条件下,保持并稳步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对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产出高效率的产品和服务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才瞭望》2004,(7):29-29
上一次走进小宁的房间.已经是2年以前的事了.那时的他还是个标准的理工科学生,然而.士别两载,他已从一个普通技术员晋升为一名中层管理者。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企业的管理者日益认识到“无形”的文化比有形的机器、设备对企业更为关键,因此,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正成为众多管理者的目标。海尔总裁张瑞敏在谈到自己的角色时说:“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  相似文献   

17.
李剑 《人才瞭望》2003,(4):45-45
在新经济时代,创新是企业生存之本。就一个具体企业而言,员工层面的创新才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在一些企业,管理者一方面在大谈企业创新的重要性,忧虑员工的创新意识不够;另一方面又在有意无意地压抑员工创新的火花。实际上,员工的创新是需要管理者精心培养的,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创新,同时也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员工工作的成就感。让员工了解企业,是管理者鼓励员工创新的首要前提。虽然员工一直在企业中工作,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非常熟知,但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不一定十分熟悉。由于企业的外界环境在不断地发生…  相似文献   

18.
搭配的艺术     
佚文 《人才瞭望》2014,(10):72-73
管理者要讲究分工协作,有人主攻,有人主守;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有人刚直,有人温婉。管理者之间搭配得当,既能合作促进企业发展,又能制衡避免决策失误,这样才能形成治理的艺术。唐玄宗时期的几任宰执,就能充分体现管理者搭配艺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焦延福 《人才瞭望》2007,(10):102-102
用人的艺术是企业永远值得研究的课题和学问。企业是人创造的,财富也是人创造的,人是一切职业的成功前提和根本,而人才资源更是企业的财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充分用人是当今管理者成败之关键,也是企业发展兴衰的关键。对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来说是“全才”,但他之前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懂得适时“识才”和“量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一、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瓶颈 1.家族企业领导人的素质 家长式领导是家族企业中普遍流行的领导方式。有关家长式领导行为的研究表明,任何领导概念都包括跨国普遍性行为和本土特殊化行为两类,其中,前者适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后者则存在文化局限性。我国家族企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这些企业创始人在一定程度上凭借的是对政策和市场的敏感,而管理知识相对缺乏。随着企业的发展,家族企业的创始人逐渐表现出缺乏人力资源观念,没有认识到企业高层管理者与一线经理都是人力资源,对下属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他们的个人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什么样的人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胜任家族企业的管理者是家族企业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