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多年来,学术界就我国的人口、劳动力过剩等问题展开了讨论,都认为,劳动力供给过剩,就业将是90年代和下个世纪前一两个年代的大问题,也认识到就业与经济增长、投资等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与经济发展方式也密切相关。那么,经济怎样增长和发展,才能使劳动力就业问题解决得好一些呢?有必要从理论上分析经济增长速度、投资、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对劳动力人口需求、就业水平、失业率等等之间的关系,同时给其中一些问题的计量实证研究在理论上提供一种方法。劳动力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劳动力人口的就业水平又是由经济增长和发展对劳动力人口的需求所决定的,其中经济增长决定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即需求水平;而经济发展决定整个国民经济对劳动力人口的需求容量。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的供给主要受到总人口规模变动、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以及劳动参与率三个因素的决定。本文在系统分析了北京市劳动力供给以及三个主要决定因素历史变动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解方法,定量计算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述三个因素在北京市劳动力供给量变动上影响的重要程度。结果发现,在整个90年代,北京市总人口规模增长对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影响很大,但从90年代中期以来,劳动参与率变化的影响逐渐增大,成了近年来北京市劳动力供给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变化的影响始终存在,但相对影响程度不太明显。今后劳动力供给的变化,不仅取决于这三个因素各自的变动趋势与大小,更取决于它们作用的相互耦合程度。  相似文献   

3.
人口数量以及增长情况会对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研究基于人口约束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对区域未来调整投资结构、制定适当投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北京市人口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基础上,选取1992-2011年北京市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额的相关数据,研究人口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模型,预测了基于人口约束的北京市固定资产未来投资规模.本文认为北京市严峻的人口问题决定了固定资产投资不能依赖人口拉动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上海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依据人口演变的特有规律性,对上海人口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和分析,阐述了“九五”期间上海人口在期望寿命,增长方式,入托入国及入学人数,劳动力供给,人口老化,人口素质,人口的就业、分布、流动和迁移等10个方面的主要发展趋势及其可能的社会经济后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劳动就业是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0年末,我国劳动力年龄人口将从1980年的5.5亿增加到7.6亿左右,平均每年增长1.6%,高于这期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本世纪内我国将始终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压力。劳动就业之所以成为当今社会的严重问题,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造成的。但是,笔者认为:就业和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但又不是经济发展就一定导致充分就业,也不是经济不发展就一定导致待业。经济发展战略一般要满足三个要求:(一) 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二) 实现经济增长;(三) 实现生活质量的改善。而充分就业目标又是这三个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6.
2010-2030年我国劳动力供求的预测和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当前我国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缺口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运用创新性研究方法,对未来20年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进行了大致的预测.经过测算,未来我国劳动力供求缺口达到10%以上的局面将会维持到2020年左右.针对这一状况,笔者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责是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缓解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扩大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北京市的半城镇化人口数量和人口半城镇化率整体上呈逐渐增长态势.造成北京市人口半城镇化程度逐渐加重的直接原因,是城市流动人口增长快而流动人口转化为城镇户籍人口的比例低;具体来说,是由北京市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对劳动力需求的拉力,其他地区在经济、 社会发展水平上与首都存在的较大差距形成的推力,严格控制城镇户籍人口的政策和不断上涨的房产价格造成的迁移阻力,空间承载力对人口容量构成的现实约束力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抑制和缓解北京市人口半城镇化状况,需要采取分流拉力、 化解推力、 减小阻力和提升承载力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区县间医疗资源配置的人口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市医疗资源的增长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通过对北京市三种主要医疗资源在十八个区县间的配置进行区县人口公平性分析,表明医疗资源存在着较明显的区县人口不公平性,并且这种不公平性在逐年加剧。同时,北京市医疗资源配置对流动人口应对不足。因此,政府应该在北京市医疗资源配置规划及实施中起到更多的主导作用,加大在医疗资源匮乏地区的投入,并且关注人口变动对医疗资源配置产生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9.
北京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问题王丹妮一、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后50年,北京市人口将呈持续增长的趋势。201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将达到1250万左右,流动人口250万左右,人口的不断增长对住宅、市政公用设施等都会提出更高的需求,同时对经济...  相似文献   

10.
梳理16个城市历次城市总体规划对其未来人口规模的预测,发现近80%的样本低估了未来人口规模。因此通过构架劳动力转移模型,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2000-2017年间中国31个省市城镇化的经济动因,发现:第二、三产业比重越高、市场化程度越高、城乡收入差越大、房地产占GDP比重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高的地区,城镇化率也越高,而资本形成占GDP比重越高的地区城镇化率越低,GDP增速对城镇化率没有显著影响。基于驱动城镇化的计量结果,认为有三方面原因导致预测人口规模失败:一是政府忽略了人口转移的经济规律,二是由于制度原因政府偏好小城镇并刻意压低人口规模,三是苏联模式后遗症的影响。因此,在未来城市发展进程中,应结合人口转移的经济规律进行城市规模预测,继续强化市场机制建设,充分信任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减少制度性障碍,积极调整公共资源的供给缺口,认真落实社会法治,做好公平市场竞争机制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即随着经济的发展,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小,而现阶段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下的无限劳动力供给则是其主要原因。在一个具有凯恩斯主义特征的非均衡动态模型框架下,我们的分析表明,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不仅使工资无法对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反应,而且使劳动生产率和物价变化对工资的影响也不敏感。这意味着,当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由经济增长所带动的物价上涨时,工资的提高不够显著,从而由经济增长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带来的利益大部分转化为利润而非工资。基于此,要彻底扭转中国收入分配恶化趋势,根本途径仍然是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从而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尽快被吸收。  相似文献   

12.
基于贝克尔家庭经济学和时间配置理论可以证明,劳动剩余条件下的劳动供给并不是无限的。受制于家庭分工的约束,供给曲线呈特殊的阶梯形态:随劳动供给的增加,农业劳动力的保留工资不断提高,且幅度不断扩大。劳动供给对工资的反应是非连续的:只有当工资上升到新的保留工资水平时,劳动供给才会增加;否则,工资上涨并不能带来供给增长。与这种特殊的供给形态相对应,工资上涨的主要动力从农业收入转向工业劳动需求。内蒙、甘肃两省1,5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证明了上述判断。当劳动需求扩张时,由于工资的微调不能带动供给的微调,劳动力市场将长期难以出清。这提醒我们,当前农民工工资上涨与用工短缺并存现象很可能源于劳动剩余条件下的供给不足,并不必然意味着剩余劳动力枯竭,不能作为刘易斯拐点到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即随着经 济的发展,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小,而现阶段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下的 无限劳动力供给则是其主要原因。在一个具有凯恩斯主义特征的非均衡动态模型框架 下,我们的分析表明,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不仅使工资无法对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 进行反应,而且使劳动生产率和物价变化对工资的影响也不敏感。这意味着,当存在 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由经济增长所带动的物价上涨时,工资的提高不够显著,从而 由经济增长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带来的利益大部分转化为利润而非工资。基于此, 要彻底扭转中国收入分配恶化趋势,根本途径仍然是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加快工业 化和城市化进程,从而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尽快被吸收。

关键词: 功能性收入?二元经济?劳动力供给

China's unequal income distribution is to a large extent expressed in unequal funct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that is, as China's economy develops, the share of wage income in national income falls. The unlimited supply of labor under China's current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is the major reason for this. In a disequilibrium dynamic model framework with Keynesian features,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unlimited supply of labor not only prevents wages from responding to supply and demand situation in the labor market, but also makes them insensitive to labor productivity and price changes. This suggests that when there is a rise in labor productivity or prices following economic growth, the rise in wages may not be sufficiently marked. The benefits derived from economic growth or labor productivity increases have been, to a very large extent, converted into profits and not wages. Therefore, if we are to reverse China's worsening income distribution, our fundamental path should remain the maintenance of high‐speed growth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so that surplus rural labor can be absorbed as soon as possible.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we model U.S. labor supply and demand over the next 25 years. Despite the anticipated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moderate population growth will provide growing supplies of labor well into the 21st century. Improvements in labor quality due to greater education and experience will also continue for some time, but will eventually disappear. Productivity growth for the U.S. economy will be below long-term historical averages, but labor-using technical change will be a stimulus to the growth of labor demand. Year-to-year changes in economic activity will be primarily the consequence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However, the driving forces of economic growth over the long term will be demography and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未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其出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农村 ,由于人口增加、土地资源有限 ,现代生产方式的日益应用 ,农村人口流动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压力越来越大。怎样解决问题并稳定社会 ?战略上讲 :从时间、数量上稳定推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创造条件 ,积极快速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政府进行宏观调节和微观管理 ,安全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推进城市化 ,合理发展小城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6.
童玉芬 《求是学刊》2007,34(5):49-54
劳动力的需求状况是决定和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而它本身的变化也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本文使用最新统计数据,采用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对北京过去20余年劳动力需求变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从北京的经济增长规模、产业结构的变动以及经济增长方式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北京劳动力过去若干年来劳动力需求变动的影响,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最后从战略高度提出了相应的增加就业需求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朱奎 《学习与探索》2006,(5):209-212
劳动生产率差异、供求非均衡、垄断、非对称信息和非市场定价等条件下的商品交换都会产生不平等问题,但这类不平等问题都源于不等价交换。实际上,商品的等价交换仍然会产生不平等问题,其直接原因在于生产价格的形成,而生产价格的形成是隶属于不同所有者或利益主体的资本追逐利润的结果。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剩余价值)在不同产业或地区之间发生了转移,劳动投入和所得不再完全一致。不过,这种不一致在一国范围内和世界市场上具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经济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对北京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结构、特点、与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分析、对“十一五”期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度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在“十一五”期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