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黄姚古镇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有基础进行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但黄姚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中所存在的古镇环境受到污染、旅游资源受到破坏、原产地的特色旅游商品匮乏等问题,都不利于古镇旅游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对此,应转变古镇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立足于古镇历史文化,加大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利用地理标志保护挖掘本地旅游商品。  相似文献   

2.
开封朱仙镇、禹州神重镇、淅川荆紫关镇、社旗赊店镇、新安铁门镇、孟津会盟镇是历史悠久的中原古镇,这些历经沧桑的千年古镇以其保存原始风貌的建筑、古朴自然的环境、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和恬静闲适的生活方式,成为当代人心向往之的精神家园.但是,这些古镇发展旅游面临着古镇特色不够鲜明、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冲突、文化内涵的挖掘、旅游开发方法单一、旅游产品开发缺少创意、对古镇居民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和影响、保护开发的资金短缺等诸多问题.本文认为,这些古镇的旅游开发应该坚持保护第一的基本思想,遵循整体性、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努力保护古镇人文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应根据各古镇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所形成并延续至今的文化脉络,科学规划管理,利用古镇自身的文化特色进行差异化开发,使古镇旅游形成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发展模式,让游客能够真正体验到文化独特、民风古朴、怡然闲适的中原古镇原始风貌.  相似文献   

3.
黄姚古镇旅游开发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姚古镇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得益于古镇居民浓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黄姚古镇生态环境存在着遭受破坏的可能,应加强保护.但要真正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关键是建立一个利益共同体,使旅游公司与当地居民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4.
论古镇旅游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古镇旅游热的兴起,古镇的生态环境与文化保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态环境恶化,民族文化褪变。本文通过对古镇旅游开发中出现的生态与文化污染破坏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上海古镇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江平 《社会科学》2003,(9):120-128
随着上海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上海古镇文化保护与开发问题日益紧迫。本文认为 ,上海古镇文化保护与开发 ,其内容包括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及生态文化 ,上海古镇文化是认识和了解上海的载体 ,是宝贵的旅游文化资源。上海古镇文化目前面临着东西部保护与开发不平衡、保护与开发方法单一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境艰难以及生态环境状况不尽如人意等问题。本文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上海古镇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宏观思路 ,认为上海古镇文化保护与开发应遵循整体性、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可采取资源调查、重点保护、集中保护、平衡保护、展示性保护等方法 ;通过立法、科学规划管理、提高和培养市民保护意识以及多元投资等途径 ,实现上海古镇文化保护与开发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6.
树立生态文化理念对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实现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如下措施:重视生态文化理念的重要性;加大对生态文化理念的宣传力度;遵循古镇文脉,保护古镇原文化和建筑风貌;加快古镇旅游景观和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保护原住者传存和居住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古镇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个特殊产物,其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和地理背景,其具体表现形式种类繁多且各所蕴藏的内涵也极为丰富。本文从古镇概念入手,提出了古镇文化概念的具体界定以及针对古镇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方式,在分析古镇旅游发展进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古镇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条件。进而着重对古镇文化与旅游融合的途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古镇文化旅游产品的品牌实质是人们对古镇文化旅游产品的认同,而无论从商品品牌建设模型,还是消费者心理来看,古镇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品牌应当传播古镇的特色文化。川西各古镇与全国知名古镇相比较,不仅特质文化非典型,而且规模较小,但川西古镇作为整体却有"多元文化并存"的特质文化优势,并且川西各古镇主要分布于成都1小时经济圈内,因此,川西古镇作为整体打造品牌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而整体打造川西古镇品牌应当充分挖掘川西古镇特质文化,并建造成古镇文化旅游产品的"客观特色",进而通过各种途径将客观特色传播给消费者转化为"主观特色",最终凝聚在商业标记上。  相似文献   

9.
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仙市古镇丰厚的盐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及其旅游开发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文章为仙市镇及类同区域加快旅游开发与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古镇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群聚居地,是某一区域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古镇就其存在而言是物质的,但它通过物质的形式传承着丰富多彩的活态文化。保护古镇的实质是保护民间活态文化,需要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和大力宣传,并使地方政府、文化工作者和古镇居民都能参与其中。借助古镇本身所承载的活态文化来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既可以起到保护古镇的作用,也可以达到保护民间活态文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文旅经济正日益成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而发展文旅经济的核心则在于文化的综合应用与活化,民俗与古镇结合是助力文旅发展的最佳拍档。民俗是生活的华彩乐章,是人类文化的优秀因子,是文化的呈示形式。民俗资源的产业化是对优秀文化生产性保护的重要举措,构建民俗资源的产业化体系亦是新时代文旅创新的举措。古镇作为民俗资源的集中展示地,可以依托民俗资源的产业化激活特色旅游,如民俗博物馆市场化、民间工艺商品化、非遗商业化等,既能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同时也可以在新时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新场古镇是上海的六大古镇之一,盐文化、非遗文化、建筑文化等民俗资源丰富且具备产业化的可能,对打造沉浸式旅游、新式民宿体验、微型博物馆建设等特色旅游均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2.
古镇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是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其影响因素包括资源、需求和区位三个方面。古镇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实现包括三个步骤,即提炼古镇特色文化、形成古镇文化产品和促进古镇文化产品市场化。为此,应从整合文化资源、突出古镇特色、培育市场主体和拓展产业链条等方面推进古镇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13.
古镇的文化记忆是多个要素和多种文化元素的叠加,其中古镇的物质形态、非物质形态、环境生态三要素相互关联.在保护古镇主要物质要素的同时,更需要重视对非物质要素的传承.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都是层次性的积累和堆积,并为后代人的规划提供了依据和前提,使古镇地域文化的历史文脉得以延续.古镇是有记忆的生命集合体.活化古镇文化记忆,要让公众参与文化精神培育,通过资源整合,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  相似文献   

14.
根据现代公共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理论,政府参与区域旅游合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为区域旅游发展提供公共产品。但是,在青衣江流域古镇开发中,由于洪雅和夹江行政隶属关系的不同,在提供区域旅游公共产品时,可能会陷入“囚徒困境”和“斗鸡博弈”,最终导致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和投资结构失衡。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难题。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镇历史悠久,传统建筑保存完好,是古代川渝两地间的交通要道,沉淀了丰富的驿道文化。以驿道文化促进旅游并以此来拉动走马镇的经济,需要从恢复、重现古镇的风貌与古镇功能等方面入手来展开。  相似文献   

16.
最后的古镇     
巫山县大昌古镇,近日再次引起世人关注.7月17日以来,古镇拆迁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随着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古镇将永久沉没在库区的江水中.……  相似文献   

17.
《中文信息》2007,(11):4-7
隐匿于山川.依凭着河流。当世间的凡尘碌碌无为地逝去时.只有这里一中国的古镇.才能使得时光倒流。抹不去的永远是那历史的痕迹。难以忘怀巴蜀胜地中的西南古镇、南诏.桂系古镇的少数民族风情.湘黔古村落群的神秘幽静.惊叹徽派古镇建筑的精湛.爱恋江南水多古镇多情和浪漫.倾心客家岭南古镇的古文化.最终荣归那奢侈豪华的北方大院如同心灵的故里。中国古镇——一个你不得不去用心灵交流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背景资料 祟州街子古镇位于祟州市西北25公里的凤栖山下,与青城后山连接,已有千年历史。是四川众多知名古镇之一。古镇得名于元末明初时期,曾经繁华的古镇因战事频发,百业凋敝,只剩下了味江边上的河街子一条街,因此而得名街子场,并将此名沿续至今。  相似文献   

19.
《中文信息》2005,(3):4-12
“西方人就像蒲公关,飞到哪里就在哪里扎根;而中国人则是一只风筝,飞得再远,也有一条细长的线牵着,那就是故乡。”许多国人的故乡就在那一座座烟波弥漫的古镇之中。古镇的房子,古镇的青石板,古镇的清幽雅致,一切都让人神往。近年,古镇游的升温可能就是国人思故恋旧情结无法释怀的缘故吧。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以建筑遗产为载体的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特有的井盐文化为地域标志,彰显黑井古镇特色,塑造盐文化品牌,已成为促进黑井古镇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发展黑井旅游经济的同时,如何有利于保护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需要结合黑井井盐文化独有的文化特点,对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保护现状进行梳理,多样化地理解盐文化建筑遗产的概念,评价盐文化建筑遗产价值的重要性和保护难度,将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视作古镇普通生活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既要看到保护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就是保持当地地域文化的传承,培植人类文化的根基,维护盐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又要对目前制约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保护的主要成因和存在的困难及对旅游文化活动与建筑遗产规划保护之间的矛盾要有明确的认识和解决的办法,这样才能坚定传承盐文化的立场。政府采取实施保护与利用双赢的策略,对维护黑井古镇的独有特色、提升古镇的价值品位、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向前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