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犹太复国主义是国内犹太学界关心的主要话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丰富.本文拟从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犹太复国主义代表人物的思想、后犹太复国主义等三个方面对国内学者有关犹太复国主义的论述做一简要述评.最后,文章对国内关于犹太复国主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直陈.  相似文献   

2.
现代犹太复国主义同早期的犹太宗教文化存在各种内在联系。它不仅容纳了不同的犹太思想流派,而且赋予犹太教中的返乡复国以时代内涵,借此实现了古老弥赛亚观念的现代复活。以色列诞生后,犹太多数派中的强硬思潮长期影响着以色列的国家发展朝向和以阿关系,并且规范着犹太复国主义的走向。冷战结束催生的批判性的后犹太复国主义新思潮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价值观构成了潜在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在一大堆包括“民族社会主义”在内的假社会主义学说中,所谓犹太复国主义的“社会主义”,占有特殊的地位。 1897年世界犹太组织成立后不久,这一组织的部分活动家就力图以“社会主义的”空乏词藻,来掩盖犹太复国主义真  相似文献   

4.
埃德蒙·罗斯柴尔德是罗斯柴尔德家族法国分支成员。他于19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定居点,帮助遭受沙俄迫害的东欧犹太难民移居巴勒斯坦。埃德蒙在与复国主义思想家的交往中逐渐认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他在一战爆发后积极活动,推动了《贝尔福宣言》的发表。在他的带动下,他的儿子詹姆斯以及儿媳多萝西也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平斯克和赫茨尔都是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史上的著名政治思想家,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都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虽然平斯克和赫茨尔都是政治犹太复国主义的代表,但是两人的思想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对平斯克和赫茨尔政治犹太复国主义的比较研究,对于深化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认识,深层次挖掘历史上阿、犹两大民族冲突的症结所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犹太人的悲惨处境和复国梦想以及 19世纪欧洲的思想文化影响 ,使赫茨尔从赞成同化转向倡导复国。赫茨尔的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不仅反映了犹太人的复国愿望和犹太民族的新觉醒 ,并且把犹太复国主义发展成为大规模的世界性的政治运动 ,为现代以色列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对犹太民族的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犹太民族史上,内部冲突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本文认为其发生、对之的态度及处理方式等与其宗教文化传统有着深刻的联系;具体地说,犹太宗教文化传统中根深蒂固的平等观念为内部冲突的发生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并决定性地支持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对民主制度的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下半叶,美国社会在第三次移民潮和社会运动的冲击下,出现了主张国家内部族群文化多样性以及不同文化群体之间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多元文化主义思潮.多元文化主义是社会多元化趋势在理论上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宽容度、增加了弱势群体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多元文化主义对差异和平等的过度强调则会削弱国家一体化的融合,对美国的共同文化和政治秩序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国际移民理论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以来,西方学界围绕国际移民的研究在深度与广度上均明显拓展,既积累了丰富的实证资料,也为建构国际移民理论体系而孜孜探求.其基本理论大致可以区分出三种取向:强调市场导向的经济理性选择论;注重政治内涵的文明冲突论;强调全球化趋向的跨国主义论.在国际移民的未来发展中,应该特别重视三个趋向,即劳动全球化的必然性,族群冲突的可能性,以及跨国主义对于传统民族观和国家观具有的严峻挑战性.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以后的族群冲突浪潮唤起西方社会科学重新思考族群与政治的关系,形成四种理论取向:文化主义观强调族群内部强烈的主观联系和价值在族群动员路径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族性反应论认为族群动员的根本原因在于族群联系和相对剥夺的重合;竞争观强调在争取资源和权力过程中,族群领袖蓄意利用认同从而刺激族性;政治过程观侧重宏观政治语境的作用。虽然在没有民主价值传统的国家突兀地引入民主体制可能会引发族群冲突,但培育民主态度是族群冲突有效的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1.
犹太复国主义作为一场旨在推动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的世俗运动,是在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的孕育下兴起的,因此具有了无可置疑的现代性。它试图塑造现代人格,培养"犹太新人",实现犹太文化的现代化,并在世俗主义、集体主义以及民主、自由等现代理念的基础上建构犹太社会。  相似文献   

12.
《犹太文明》一书的作者认为20世纪初之前中国对世界各地的反犹主义一无所知。作者这一论断不符合实际,事实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对世界各地犹太人遭受迫害而处于十分悲惨境地的情况多有记述,对反犹主义持反对和谴责的态度,对犹太复国主义持赞赏态度。  相似文献   

13.
[提要]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法兰西民族的建构强调“公民民族”的理念,主张共和主义的价值取向,由此在诸多层面上极力淡化自身与其民族成员的“族裔”属性,但这并不能否认其现实中客观存在的诸多少数族裔群体及其所谓的“民族问题”。在当代法国社会中,其民族构成主要包括两大范畴的族群,即本土族群和外来族群,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分别被“剥夺”了作为少数族裔的主体性存在。与之对应,法国所面临的民族问题也表现在两个层面——以地区主义运动为代表的本土少数族裔问题和以移民为代表的外来族裔问题,两类民族问题的存在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上表明,法国的“共和主义”原则在应对和治理其日益多元的社会现实方面具有结构性局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犹太教的困境,从哈阿姆对犹太教、犹太历史以及传统、希伯来语和教育以及巴勒斯坦地的独到观点,阐释了文化犹太复国主义的内涵,指出了哈阿姆的思想对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文化建设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伯人早就知道犹太复国主义运动。1882年,一个阿拉伯人在信中提到经由贝鲁特迁至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不断增加。至1914年,阿拉伯人已很清楚地了解犹太复国主义者的目标。1902年拉希德·里达已觉察到犹太复国主义者最终要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主权。1905年纳吉布·阿祖里断定犹太复国主义必将与阿拉伯民族主义事业发生冲突。从1909年起,君士坦丁堡、开罗等地的阿  相似文献   

16.
人们为作为一种政治思想的多元文化主义叫好的时候,经常忽略多元文化主义背后的陷阱和问题,"多元文化主义"并不等于"多元文化的"。以移民流散文化为例,多元文化主义并非是协调少数族群和主流族群的政治策略法宝,这是因为多元文化主义本身就充满悖论,即它的"认同政治"和"差异政治","认同政治"和"差异政治"促使主流文化在对待移民文化方面因文化本身的差异性及对认同性认识的不同而无法协调。因此,世界主义可以作为超越多元文化主义的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7.
对于犹太复国主义及其运动的评价,是世人在研究以色列乃至中东问题最为争执不休的一个难题。从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及其运动产生之时起,各国学者政要从各自的角度各抒己见,莫衷一是。有的认为犹太复国主义“与一个半世纪以来澎湃于全世界的民族主义浪潮紧密联系,同出一源”,只是其“面临的任务和所处的条件是那样特殊”;而有的则谴责它为“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混合物”;还有的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18.
族群政策是国家建构主体民族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两个国家建构主体民族的过程,比较两国的族群政策、制定政策的政治框架和族群政策的运行流程。研究发现乌克兰的族群政策在建构主体民族时加深了族群间的对立,使得民族性取代了国民性,引发了国内的分裂;而哈萨克斯坦的族群政策则是在预防族群对立的基础上建构主体民族,运用国民性主动调和族群间矛盾,成功完成了主体民族的构造。对比证明,两国族群政策最大的差别在于政治权力处理民族主义的方式:乌克兰的权力斗争激发了主体民族的意识,削弱了国家整体意识和国家能力;而哈萨克斯坦将政治问题和族群问题分离开,使两者之间不能彼此利用,最终强化了国家意识和能力。未来乌克兰将承受族群对立之殇,族群问题将成为国家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而哈萨克斯坦政权的合法性虽会经受一定程度的考验,但是民族和谐的全民共识为国家的稳定提供了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9.
地区主义的兴起是“二战”后重要的国际政治现象.在“冷战”的两极格局背景下,欧洲国家探索在本地区实现经济与政治一体化,以消除内部战争和实现欧洲复兴,欧洲一体化的实践成为地区主义的典范.在欧洲以外,其他地区也进行着不同形式的地区主义实践.发端于东南亚区域合作的东亚地区主义,在“冷战”结束后快速发展,表现为一种与欧洲模式不同的地区主义.欧洲地区主义与东亚地区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表明,超越国界限制的利益诉求是地区主义生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当前地区主义所面临的困境则与民族主义等深层次原因有关系.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美国犹太文学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学术界对犹太文学的评论也大多集中在小说方面.实际上,犹太诗歌作为美国犹太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圣经>时代),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犹太诗人,而且在艺术和思想上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从早期的意第绪语文学传统,到20世纪的实验诗歌、社会责任诗歌、神秘主义诗歌及叙事诗;从客观主义、现代主义到学院派和前卫派,尽管其风格不同、手法各异,但所表现的主题和关注的焦点始终与犹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现实与未来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