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义门”同居大家庭为封建宗族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期的累世同居共财之风,始于汉代,但封建王朝旌表累世同居大家庭为“义门”,奉为社会典范,则始于南朝宋齐。受南北朝社会政治背景的影响,早期“义门”的门第,以寒素之家为其主体。  相似文献   

2.
随着五代十国战乱的扫荡,魏晋隋唐以来在政治经济方面占有相当地位的士族门阀相继遭到了彻底的毁灭。尤其是入宋以后,很少有一个大家族能够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取上百年的殊荣,封建庄园所拥有的特权再也无力出现。然而有趣的是,作为聚族而居的大家庭在宋代却普遍存在。这些大家庭不是我们常说的宗族,宗族虽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一种社会群体组织,但作为同一男性祖先的子孙已经分家、异财、析?。而大家庭  相似文献   

3.
唐律的孝德培养机制体现为“家国分工,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的特点.首先,是由“国法”为“家庭”规定了“服从”的价值导向以及“同居共财”的“大家庭”的生活环境;其次,是“家庭功能”的发挥;在“服从”的价值导向以及传统“礼俗”文化的双重作用下,通过“大家庭”特有的生活环境机制实现对“顺从”习惯的养成;最后,当父祖离世时,“国法”再次介入“家庭”,为子孙规定了“过渡期”的家庭生活环境及相应的行为原则.唐律以“同居共财”的“大家庭”为基础,以“服从”为价值导向,围绕“大家庭”这个媒介为子孙的成长设置了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生活环境条件,最终实现了以“顺德”为核心的“孝德”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宗族强盛的时期。宗族组织的主要形式有士族地主经营的封建庄园,以宗族为核心的流民集团及由族长控制的武装坞壁。宗族观念有三种主要倾向:重门第轻才德,重宗族轻个人,重孝悌尚复仇。宗族内部的凝聚力,源于同居共财的经济生活与保持优势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5.
一、序言 福建畲族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分布大势已趋稳定,并呈现出区域特征,而作为畲族社会基本组织细胞的畲族社区,也因环境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有学者依经济形态和文化特征将福建畲族分作四大板块,大致勾勒出福建畲族的地域特性。 位于闽西永安市的青水畲族,由于历史上迁徙路线的特殊性和所定居区域汉族地域性文化影响的差异,显现出自身的特性,其中最为显著的则是宗族观念在青水畲族民众思想观念中的积淀。这种宗族观念既受汉民族宗族思想的影响颇深,又是畲民族情结的隐性表露。 作为一支脱离主体群落的散居畲民,青水的钟姓畲族几百年来始终以一个完整的群体生活下来,严密的宗族社会生活起着主导作用。尽管语言、服饰、习俗等民族特征已不显著,但是民族的认同感一直未变。  相似文献   

6.
爨氏后裔考     
爨氏后裔考平建友南诏灭爨,其后裔如何?这也是一般读者乃至初学爨史者急于了解的问题。本人在《南碑瑰宝-大小爨碑研究·爨氏事略考》中已作初步探索,今再作进一步探索。从"探索"可见爨氏破亡,不象历史上封建王朝亡国那样简单,也当成为历史上的特殊现象。一爨氏后...  相似文献   

7.
宗族养老是扎根中国大地、浸润中华文化、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养老方式。以尊上敬上文化为本的宗族文化为宗族养老的形成提供了精神指引,是宗族养老得以开展的根基;宗族习俗从“礼”的层面明确了宗族养老的规范要求和责任担当;宗族成员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互助养老的开展,实现了宗族互助养老网络的联结;多样化的宗族养老项目相互补充有助于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推进宗族养老的完善,形成具有浓郁文化性与民族性的宗族养老。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的"义门陈"是指晚唐五代至北宋中期生活在江州的陈姓家族,因其三百年聚族而居,家崇孝悌,门尚敦睦,受到四个王朝至少六位帝王的旌表。今天,"义门陈"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义门陈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其中所形成的人文精神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投射。义门陈所承载的主要的人文精神,一是爱,对于国家、民族的爱,包括亲情、友爱;二是包容与大度;三是奉献精神,在义门陈,家庭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又永远高于家庭和个人的利益;四是诚实守信;五是勤奋学习,报效国家;六是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今天,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弘扬义门陈人文精神,对于激发正能量、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小农经济孕育出来的社会结构是一种以家庭和宗族为基本单元的宗法制度。此种制度决定了个人对家庭和宗族必然会产生强依赖关系。与此相应,此种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群体也占据价值的主导和优先地位,而个人则只是其所属群体的依存者或派生物。儒家文化之他“围”与个人之自“围”形成一种合力,固化了个人与群体间的关系。同时,从文化之“围”进到制度之“礼”实现超越和融合,使群体本位思想得以渐进生成。  相似文献   

10.
在宋元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的中国宗族社会中,祠堂可谓有其特殊的文化功能。它象征着祖先,象征着宗族组织,所谓“祠堂乃祖先凭依之所,又为至公执法之处”;它既是宗族凝聚的精神纽带,又是宗族首领代表祖先执行族权、体现宗族尊卑长幼之  相似文献   

11.
生活在今青岛流亭的胡氏宗族已有600年的历史,这个从外来移民发展而成的平民宗族,主要靠宗祠、族谱、合族公议、家训、文化名人等维系其存在和运行,由此构成胡氏特有的宗族文化。在向新型城镇社区转化过程中,胡氏后人搜集、整理、保护、利用十世祖胡峄阳文化遗产,修建“胡峄阳文化产业园”,反映出胡氏宗族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2.
在清代华北乡村社会,虽然缺乏结构形态完整的宗族组织,但是宗族活动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处理民众纠纷的过程中,州县官重视发挥乡村宗族的作用,多将民事诉讼案件转交宗族调解;而宗族组织为协调族群利益,维护宗族秩序,将调解族内纠纷作为其基本职责。华北宗族在维护乡村社会秩序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代耕农”是珠三角农业流动人口中的特殊群体,是游离于城乡之间的“编外农民”。通过开平长沙民强大队的“代耕农”现象,呈现其社会景况与社会贡献,透视其面临的入户、住房、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系列问题与困境,剖析其生存困境的深层原因,提出“代耕农”问题与困境的制度性破解方略。希望社会各界对“代耕农”的出路予以关注和思考,妥善解决“代耕农”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陪伴孤独──京城新添精神打工一族杨伟敏提起打工族,现在人们已不感到陌生了。对于那些保姆、打字员、商贩、“供销中介人”等等,以其无所不在的服务,为人民居家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他们也成为社会中独立而特殊的一个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有一部分精神打工者,人们对...  相似文献   

15.
宗族组织在其本质上是拒斥革命的,但也包含着可资革命者利用的资源。在右江农民运动开展的过程中,农民运动领袖以壮族传统的结盟仪式凝聚革命力量;以“打老庚”(即结拜兄弟)的方式联络各族进步青年,拓展宗族观念的外延;动员亲友和同族参加革命,赋予宗亲观念革命新内涵;充分发挥本地农民干部在利用宗族方面的本土优势以及宗族组织高度的凝聚力,使之成为发动组织群众参加革命的一种方式,对农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西周时期王畿地区诸个城邑经常成为宗族聚居的中心地点。不论是出土铭文材料还是考古遗址均显示,在西周中晚期,围绕西周几座重要的都城形成了一批带有鲜明城市特征的宗族聚居区,如“奠(郑)”“丰”和名为“周”的岐邑都是西周时期容纳多个宗族聚居的重要城址。这种城市中的宗族聚居现象通常与西周时期迁徙宗族分支前往服务王室的政治、行政需要有关,这批生活在城市中的宗族分支与大宗本家仍保持宗法层面的关系,却世代承担着王室分派的行政职守,甚至这些同居城市的分支宗族之间亦通过婚姻形成了一个贵族社会网络。引入城市空间的视角审视城市内的宗族交际,反映出西周时期的城市固然承担着重要的礼仪及行政功能,城市也因为提供了宗族分支的居所而成为了宗族社会重要的生活及社交空间。  相似文献   

17.
西周“宗盟”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宗盟”并非普通的宗族联盟,而是周天子为了构筑天下一统的宗法等级秩序,以宗法制为范式,以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为对象的政权组织形式。其实质是姬姓宗法制组织原则的扩大。“宗盟”是血缘、宗族社会组织形式不断扩展和完善的产物,也是周人面临克殷践奄后的社会、政治新问题,借鉴以往分封教训的积极创举。“赐姓、胙土、命氏”是其形成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异姓为后”是其重要的组织原则。  相似文献   

18.
试论客家民间社会保障:以众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中国历史上的社会保障体系 ,可以发现其建构的主体主要来自国家权威和民间团体两股力量。一方面国家设立了常平仓、社仓、义仓、育婴堂等机构对民众行使社会保障 ,来防范社会风险和救助社会弱势族群 ,以维护统治者的统治 ,另一方面 ,民间的各种社会组织如宗族、众会、会馆等 ,对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长期以来 ,仓储制度、宗族、会馆一直是社会经济史学界的研究重点 ,并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而客家地区普遍存在的众会这一民间社会组织却较少人关注。客家社会由于其自身的历史原因造就的“边缘性”社会特征 ,使得其社会生活往往游离于“国家话语”之外 ,因而探讨众会这一民间社会力量在社会保障方面发挥的作用对于我们理解客家社会就具有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广东台山浮石赵氏宗族家族制度试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台山浮石赵氏宗族,其先祖赵必次是南宋皇帝的宗亲,南宋末年流亡粤,必次的曾孙宗远定居浮石,逐渐繁衍成今天浮石地区庞大的赵氏宗族。建国前,赵氏宗族遵循宗法家族制及儒家文化,聚族而居,以宗族自治,强调祠堂和祭祖的重要性,修族谱和频繁的祭祀活动,极大地团结族人,并巩固了绅民自治的政治结构。建国后,消灭了地主阶级及族权系统,但由于农业的手工劳动方式,血缘宗族家族依然是组织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改革开放后,经济多样化,且按民主、法制原则经营、管理,从而逐渐脱离血缘原则,浮石现正处在这一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与周代村社农民的情感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以生动优美的诗篇保留了周代民间种种家庭关系的真实而又广阔的图景 ,揭示了周代宗族公社内部血脉交融的伦理结构。从“疾病相忧”的朋友情谊 ,到温厚深挚的婚恋生活 ,再到“夫和妇随”的夫妇伦理 ,公社农民们在群体生活中生出的种种幸福、痛苦与感慨沉思就这样自然地流荡为歌、上升为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