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怒族神歌是怒族于古苏(巫师)在主持祭祀活动时所唱的祭词,是怒族先民与神灵沟通的重要媒介.怒族神歌中蕴含了人与鬼灵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思想内容,怒族神歌中的和谐思想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反映了怒族先民在探究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期文学发展过程中,贾平凹是屈指可数的优秀作家之一。他以小说著称文坛,事实上,他的散文创作与小说相比具有更为独特的艺术价值;禅宗意识的自觉追求与渗透就是一个重要特征。贾平凹散文写自然,也写人,在自然中感悟人生的奥秘与在人生中追求自然的情趣是他的散文创作(尤其是游记类散文)的主旋律。这里就融入了禅,融入了禅对人与  相似文献   

3.
摘要:汉魏六朝文学因其丰富的题材、多样化的文体特征,历来被学者视为后代文学发展的土壤。这一时期,无论诗歌、小说还 是散文,皆已初具模型。 《搜神记》,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因其记载了大量鬼神故事、逸闻传说,初具小说模型,也历来是研究神怪 小说参照的原型。以神话母题为研究基础,从“死而复生”的框架中挖掘《搜神记》 “复生”母题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批评的理论,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从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倡导两个方面对路易丝.厄德里克写的印第安小说《爱药》进行了解读,探讨了这部小说中蕴含的生态批评思想。  相似文献   

5.
散文的自由不但在文体,更在写作时的心态。一个人写小说或诗歌,必感到自己是在从事着文学的事业;写论文,必感到自己是在从事着学术的事业。他诚然可以是一个热爱自己的事业的人,但事业心终归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压力。写散文却不然,无论在自身的性质上,还是在社会的事实上,写散文都不成其为一种事业。在一切文体中,散文最缺乏明确的界限,最不具独立的形态。因此,在社会分工中,写散文也最难成为一种职业。世上很多职业的小说家、诗人、学者,却很少职业的散文家,散文家往往是业余的,这种情形肯定不是偶然的。散文是一种最非职业化、最个人化的…  相似文献   

6.
散文不象小说(特别是长篇)那样囊括万象,也不象诗歌,可以驰骋跳跃。但是有经验的作家对于散文创作,无不凭借想象的羽翼,云游于时代的万花丛中,搜寻那最富有特征的一朵,或潜入海底,去发现那晶莹闪光的珍珠,让人们通过一朵而知秋色,见到一颗而明珠贵。杨朔是深得散文三昧的作家,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散文虽不是他的专工,可是,他的散文确有着重大的影响。实际上,他写散文主要还是后期的事情,一九五六年以后,根据需要,他作了外事工作,经常来去于异国外邦,“对于我不熟识的异国人民,小说无法写,写散文也有藏拙的好处”。这是他对自己的散文创作谈到的一个客观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散文常常能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断片,迅速反映出这个时  相似文献   

7.
艾煊的散文写作,比起他的长篇小说创作,实在不能称得上是丰产丰收。建国三十余年,只出了两册集子《碧螺春汛》和《雨花棋》。然而集子里那一篇篇清新淡远的散文作品,却是比小说更无保留地洞开着作者的心扉,你一眼看到的是那颗有力地搏跃着的、充满恳挚、深沉情爱的心! 读艾煊的散文,我常有发现:他把他小说家的特质带进了他的散文写作。这可能与他散文中较多写人有关。本来,散文和小说就是过从甚密的紧壁邻居,尤其写人散文。这二者的分界,到现在文体家们也不一定能真正说清。大略小说讲究缜密的结构、完整的情节、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云云。但近年来我国文坛上涌现的锦簇花团般的“散文式小说”、“诗化小说”、“情绪或心境小说”等新观念和公认的创作实绩,却更加模糊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对照之下,艾煊散文的小说特点就更加明显了。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而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内涵。儒家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荀子也专门写了《天人论》,其中蕴含了“天、地、人相参”等生态伦理意识,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和现代文化转生意义。  相似文献   

9.
散文的取材范围广泛,写法不拘,似乎很好写,实则不然。王国维曾说:“散文易学难工”。要初步学会下围棋是很容易的,要棋艺精深可就难了,写散文和下围棋颇有相似之处。在各种文学艺术门类中,绘画有色彩,音乐有旋律,舞蹈有姿态,雕刻有形象,诗歌有节奏,小说有情节,而散文则毫无凭藉。在一定意义上说,写一篇好散文,难度超过写好一篇短篇小说。一位当代的名作家曾说过,他一天可以写上好几千字的小说,但常常还写不出五百字的散文来。其难可知。写散文要有真功夫才行。这里所说的真功夫,指的是有相当深邃的观察力,相当的思想穿透力,相当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10.
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以诗品丰富凝重著称。他也写散文、杂文和文艺论文,成绩斐然可观,屡见评陟。惟有他的小说,或许因为数量不多,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文学史上常有这样的现象:创作的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数量的多寡。臧克家只出过《挂红》《拥抱》两部短篇集,共收十五篇短篇小说,加上集外的四篇和收在散文集里的一篇,总共不过二十篇。为数的确不多,却颇有特色。这些小说描摹社会人情世态的本领,是他的诗歌、散文、杂文所不能比拟的。其绘声绘色的程度,即在同一时期专写小说的作家中也不多见。这些小说作为臧克家整个创作的有机构成部分,有其独特性,不容忽视。研究他的创作而舍弃这些小说,便不能全面认识和说明臧克家的文学成就。本文拟就他的小说的总体特点加以考察,以说明他对我国现代小说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问世以来,学界咸以为魏晋南北朝小说一如写新闻,并非有意创作。然细阅干宝的生平资料,细阅其《晋纪》、《搜神记序》及《搜神记》却会发现:号曰良史的干宝实爱搜神志怪;在那时就发现小说“难免失实”,划清了与历史散文的界限;其《搜神记》题材采自典籍者多荒诞失实;题材采自现实者实非写实而多虚构。干宝的创作实践了他的小说理论,已开有意为小说之先河,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叶圣陶以小说著名,其实他的散文更别具一种清醇宜人的风味,是现代中国散文史上独具魅力的一家。早在30年代中期,郁达夫就指出:“叶绍钧风格谨严,思想每把握得住现实,所以他所写的,不问是小说,是散文,都令人有脚踏实地、造次不苟的感触。所作的散文虽则不多,而他所特有的风致,却早在短短的几篇文字里具备了。我以为一般的高中学生,要取作散文的模范,当以叶绍钧氏的作品最为适当,”阿英也说:“他的小品文,给予小品文运动的影响是巨大的,而每一篇,都可以说是非常精妙的佳构。……他写的小品,在数量上不能说多,可是每一篇差不多都经过了很久的胚胎时期,而后用一种细腻老练的艺术手法写了出来.”  相似文献   

13.
杨朔是描写人物的能手。从三十年代后期起他就开始从事小说创作,先后写过几十个短篇,《红石山》《望南山》《三千里江山》等七部中长篇,为我们制作了一幅众多的生龙活虎的人物画廊。看过杨朔全部作品的读者,感到他散文中的人物比他小说中人物更美,更动人,如果说一位作家的早中期作品是为他后期创作做思想和艺术方面的准备,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杨朔的小说创作为他后期的散文创作积累了经验。他将小说中人物描写的丰富经验,用于他艺术性散文的人物刻划,以至达到大朴之巧、娴熟自如的地步。这是多数读者偏爱他散文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的散文成就并不在他的小说之下,而且可以与他时代的散文大家朱自清、冰心等人相媲美。特别是他的游记散文,名篇佳作,令人叹为观止,百读不厌!笔者读了郁达夫的游记散文,感到印象颇深,写下了这篇印象记。一较高层次的认识价值。郁达夫的游记散文,突破了“写自然就专写自然”的局限,“处处不忘自我”,“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是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在记写自然风物中,往往或隐、或显、或  相似文献   

15.
金东里文学人性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然的认同和皈依是金东里人性思想的存在依据。在金东里的作品中,自然具有强大的力量,而人类惟有与自然合而为一才能显示其存在。另外,金东里的人性思想鲜明地表现出对生命底蕴的探讨和赞美。金东里笔下的人物往往置身于文明世界以外的广阔天地中,展示出其生命的刚健和活力。  相似文献   

16.
贝娄在其小说中发出了生态批评的声音,其作品呈现了他的和谐生态观以及他对人类生存环境所具有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小说《院长的十二月》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小说不仅表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而且表现了人在与自然的对抗中自我的深刻异化。贝娄在小说中呼唤通过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走上良性发展的轨迹,实现人对自然的“浪漫式回归”、人与自然的美好相遇。  相似文献   

17.
贝娄在其小说中发出了生态批评的声音,其作品呈现了他的和谐生态观以及他对人类生存环境所具有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小说《院长的十二月》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小说不仅表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而且表现了人在与自然的对抗中自我的深刻异化。贝娄在小说中呼唤通过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走上良性发展的轨迹,实现人对自然的"浪漫式回归"、人与自然的美好相遇。  相似文献   

18.
人物,是构成散文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写人,就往往要写对话。但是,散文的对话与小说的对话是不同的。近年来,散文创作中出现的“浅”、“白”、“韵味不足”等倾向,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有些散文的对话挪用了小说对话的形式,这虽是个创作实践的问题,但却根源于理论的混乱。  相似文献   

19.
如果一个人想对半个世纪以前的湘西有真切的形象的了解,那最好看看沈从文的散文。自一九二四年以来,沈从文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不仅写了许多小说,而且写了许多散文。其中主要有《从文自传》(1931—1941),《湘行散记》(1934—1935),《湘西》(1939—1940)。在这些散文中,沈从文用艺术家的彩笔,描摹了一个人、兽、神、魔相处,臭草与香花杂植的世界。那绮丽神奇的山川景色;那古朴淳厚的民情风俗;那精彩奇妙的神话传说;那悲惨凄苦的人生遭遇;那反抗斗争的革命火花……无不令人激动,遐想。读了沈从文的散文以后,不用说,谋生于外的湘西人,更加眷念故乡;即使是没  相似文献   

20.
论散文教学     
小说、戏剧主要是通过典型性格的塑造来概括现实,因而分析小说、戏剧的基本途径是对典型性格的分析到主题思想的概括.而散文教学则不然.散文的作者常常直接或半直接地出头露面向读者提出某一个问题,直接表露作者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而且常常用举例证明的方式列举生活事实,展开叙述、描写和议论,从而展示或证实作者的思想意图.这些出现在文章中的生活事实,已不是寄托作者的思想意图、概括现实生活的艺术形象,而是作者作为对他所提出的问题的看法的证实材料出现在文章中.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三个志愿军的英雄故事,就是来证实作者所提出的“志愿军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一基本认识而出现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