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具有“城市密集、大城市多、城市人口比重高”的特点。1985年底,全省13个省辖市共有城市人口1363.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在这13座城市中,共有特大城市4座,大城市6座,中等城市3座,没有小城市。按其经济特点和地理位置可区分为三个经济区:一是以沈阳为中心,包括鞍山、抚  相似文献   

2.
人口的高度集中是大城市的显著特征之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城市人口在迅速增长.十九世纪初,居民人数在10万人以上的城市全世界只有45个.然而,到都市化时期,拥有10万居民以上的城市却变得平平常常了.二十世纪初,全世界已有830个这样的城市.今天,一个拥有10万居民的城市已经失去了大城市的一切特征.目前,世界上评定大城市的人口标准起码在50万人以上,到二十世纪末大城市的人口标准可能达到100万人.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城市人口发展很快,仅从1950—1970年的20年间.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486座城市  相似文献   

3.
“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控制大城市,主要是控制大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特别是控制市区人口规模。广州是我国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是具有二千多年古老文化的历史名城,是广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我国重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往中心之一。广州市现辖八区八县,全地区总面积为16,650平方公里,总人口达698.9万。其中市区面积(旧市区)54.4  相似文献   

4.
刘娟 《人口学刊》2002,(6):23-26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人口结构体系中各种不同规模城市的比重发生变化,其中特大城市和小城市的比重下降。另外,通过比较东、中、西部地区的城市人口结构发现,西部地区的城市人口结构不合理,大城市的比重过少。  相似文献   

5.
一、国内外关于大城市空间增长的研究二战以前,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化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大量的农村人口纷纷向城市集聚,形成了一些人口密集,结构单一.规模超过50万,100万,乃至逾千万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迅速向外膨胀,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郊区城市化,人口和产业迅速向外扩散.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人口的再分布出现逆向,人口和就业由中心城市向郊区、小城镇、甚至更远的农村地区转移,称之为逆城市化.无论是郊区化还是逆城市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城市外围区域的增长快于中心城区,所以统称为非中心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人口学刊》2018,(5):86-99
本文以2000-2016年26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规模视角探究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收敛问题,分析人口迁移和户籍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及不同规模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大城市的绝对收敛速度高于中小城市以及特(超)大城市,而中小城市的条件收敛速度高于大城市以及特(超)大城市;从分周期的"动态收敛"看,整个周期内无论是绝对收敛还是相对收敛速度均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而大城市以及特(超)大城市城乡收入差距的条件收敛速度逐渐超过了绝对收敛速度,在中小城市则表现为相反的走势。进一步分析影响城乡收入不平等因素,发现人口迁移显著缩小收入差距,且通过户籍城镇化机制发生作用,迁入人口若能顺利转变为城镇人口可缩小收入差距。目前在大城市中迁移人口获得城市户籍较难,而小城市相对而言获得城市户籍较为容易,在低于526.48万人的小规模城市中户籍城市化更加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这些发现对解决日益严重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 经济开发和人口城市化是两个密切相关的过程。经济开发的状况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人口城市化的程度,而人口城市化带来的“聚集优势”的效益,又能促进经济开发。城市人口发展战略必须反映出经济开发与人口城市化的这种关系。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发展,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发展小城市”。这一方针依据长期以来城市人口发展的经验教训和当前人口发展的现状,从宏观上看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从长远来看也符合历史所证明的城市发展规律。作为一个长期战略,这一方针的意义十分重大。经济发展史证明,当正确的政策与规划具有长期性、可行性并能持续推进,就会有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建国以后中国各级规模城市的增长状况和新设置城市的规模和数量,本文探讨了近50年来中国大城市在城市体系中地位的变化以及在现阶段对大城市的发展进行控制给中国城市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中国“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的现行城市发展方针既不符合大城市超前发展的世界城市化的普遍规律,也不适应中国的国情和80年代以后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未来中国的大城市需要而且必然会有较大的发展,对大城市的成长进行压制是不正确的,也是不能奏效的,只能进行合理的调控和指导。中国的城市化应当是兼顾经济、社会、环境、资源效益、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充分利用大城市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实现城市集体化内涵式发展的可持续的城市化,应当从追求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数量扩张转变为以增强城市功能、促进城市人口适度集中为重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城市人口居住郊区化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居住郊区化对城市发展具有有利与不利两方面的影响,以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苏州、沈阳、大连等大城市为例,可以总结出当前我国大城市人口居住郊区化的现状特点与成因机制,中国与西方国家人口居住郊区化有同有异,为适应城市郊区化应采取一定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化工业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人口城市化速度日益加剧。在过去的40多年中,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人们向城市迁移速度加快,全球居住在城市的人口比例从1960年的1/3增加到1999年的47%。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每年增长6000万人,约是农村人口增长的3倍。目前,全球1/3的城市人口居住在总人数超过100万人的大城市中。1950年,世界10个特大城市就有7个在发达国家,而且总人口均为超过1500万人。到90年代末,8个特大城市将在发展中国家,而且其总人口均将超过1500万人。非洲总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大城市,由1950年的2个发展到目前的37个。与此同时,在…  相似文献   

11.
世界银行最近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称,世界城市人口正在迅速增长,并将在10年内超过农村人口。 该研究报告称,世界城市人口平均以每年3.8%的速度增长,大大超过农村人口增长速度。1990年时全球共有城市人口24亿,农村人口27亿,到2020年时城市人口将增至36亿,而农村人口将只有30亿。全世界的大城市人口正在以每星期100万人的速度增加。1990年全世界共有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288个。到2000年将增至391个,其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城市发展与区域依赖关系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城市与其存在的区域关系而言,一方面城市存在于一定的区域中,需要一定大小的区域面积作为腹地,以区域的人口和经济为条件,另一方面区域发展又必需城市的带动。本文尝试对城市与区域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具体对中国分省和经济区非农人口50万以上大城市的非农人口数与相应区域的总人口、国土面积、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及其组合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城市非农人口与区域总人口、区域经济规模有较明显的相关关系,但我们定义的城市综合服务对象变量与大城市非农人口规模的相关关系更好,这一良好的相关关系充分说明了城市与区域的相互依赖关系,城市的发展需要区域的支撑,区域的发展必需城市的带动。  相似文献   

13.
从集聚收益与成本角度探讨城市人口规模的空间演化机制,并采用含有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和流动网络权重的空间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不同层级城市人口规模的空间演化路径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不同层级城市人口规模演化路径均表现出显著的收敛增长特性,且1类大及以上城市的收敛增长系数最大,2类大城市和小城市系数大小相当并居中,中等城市的系数最小;工资、 第三产业发展、 教育、 医疗水平是促进人口规模增长的主要收益因素,环境污染强度是抑制人口规模增长的主要成本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以往研究对空间相互作用方向性考虑不足的事实,文章以长三角133个县市为例,构建了融合新经济地理学与中心地理论的理论框架,将表征空间需求关联的总体市场潜能细分为来自同层级、高等级、低等级三个方向,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估计了总体及不同方向的空间相互作用对长三角地区人均GDP增长与人口增长的效应。结果显示:在控制空间依赖导致的间接溢出效应等因素后,并未发现存在要素价格绝对调整或要素数量绝对调整的证据,总体市场潜能的提高同时促进了城市人均GDP增长与人口增长;就不同方向的空间相互作用而言,大城市的自身发展有利于中等城市的人均GDP增长,大城市之间、大城市对下级城市、小城市对上级城市形成了人口增长的良性互动格局,而中等城市之间以及中等城市对大城市的人口增长则表现为回流效应。  相似文献   

15.
<正> 在巴黎举行的“一九八四年大都市讨论会”,描绘了2000年世界城市的前景:那时墨西哥城有3,100万人口,圣保罗2,580万,东京和横滨都是2,420万,纽约和新泽西则各有2,280万,上海人口是2,270万,北京1,990万。目前,有20多个大城市的人口超过了500万,到本世纪末人口超过1,000万的大城市将有25个。可见,人口城市化的问题在现在和将来依然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在整个世界的人口城市化问题中,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城市化尤为引人关注。这是因为它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口城市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人口城市化则是实现全面小康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中国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经济效率、解决二元经济结构矛盾以及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中国目前的人口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同经济发展不同步、大城市发展缓慢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构建多值Logit模型,从个体特征、流动特征、经济特征三个维度,探究青年流动人才选择流入Ⅱ型大城市、Ⅰ型大城市、特大超大城市影响因素差异。回归结果显示,女性、非农户籍青年流动人才大城市偏好明显,小家庭模式增加特大超大城市选择概率;流动年限越长、流动距离越远,流入城市规模越大,基于经济原因流动,特大超大城市选择概率下降;雇员倾向规模更大城市,雇主倾向规模更小城市,职业、单位正规性越好,社会声望越高,越倾向特大超大城市,就业收入、居住支出随城市规模扩大,影响由负转正。为提高城市人才引进效率,规范城市人才引进秩序,建议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扩大社会资源覆盖范围;减少公共服务使用限制,保障随迁人员福利;充分发挥城市比较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多维体系;突出城市行业特色,完善城市行业结构。  相似文献   

18.
<正> 在第三世界国家,城市正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着。自1975年以来,大多数世界城市人口,在历史上第一次居住在第三世界国家里。据联合国预测,到本世纪末,第三世界国家的城市人口将比现在要多出1亿。1950年,世界15个最大城市中,11个是在发达国家;到1980年,已降至8个,到本世纪末,将只有东京、洛杉矶和纽约是世界最大城市。另外,世界上414个百万以上的城市,有264个在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如何应对大城市人口压力成为现阶段的重要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研究认为,二战后,世界范围内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是集中化、大型化,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必然带来城市问题,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恶化、城市公共设施不堪负荷等。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世界人口已突破50亿,其中有40%以上居住在城市地区,有7个大城市的人口已超过1,000万。 世界城市人口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为此,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继1980年罗马会议之后,于今年5月在巴塞罗纳召开了“人口与城市未来”会议,研究城市人口的现状与发展,给城市带来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现就这次会议上发表的文件和各国代表的发言,对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问题作一简要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