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文化是先秦时代的东方大国 -齐国所创造的文化系统。这一文化系统以广收博采、融合创新为特征 ;以富国强兵 ,诏令天下为旨归 ;以实用主义为本质 ;齐文化由实用主义流衍为功利主义 ,复由功利主义流变为享乐主义 ,致使齐国在政治上没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文化上未能由区域位文化上升为中原文化的主体。鲁文化在先秦时代虽然没有齐国繁荣 ,但它比齐文化醇厚、深邃、悠远 ,它有自己以一贯之的文化理想 ,这种理想即是儒家的道德的理想主义 ,虽然鲁国在秦始皇的铁蹄下也最终不保 ,但鲁文化却由洙泗源流 ,邹鲁乡邦之学 ,一跃而成为中原主流。  相似文献   

2.
齐文化通论     
齐文化,指周分封后至秦统一前齐国的文化。齐国的范围,则指战国时齐国最盛时的疆域。时间自公元前1056年至公元前221年共835年。齐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为中华传统文化源头之一。其主要发展脉络,可分为三个阶段,自建国到管仲治齐之前为第一阶段;管仲当政至齐稷下学宫建立之前为第二阶段;稷下学宫建立到齐亡为第三阶段。一、齐文化溯源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形成了三大原始部族和三种不同的文化类型。一是华夏集团与华夏文化,二是东夷集团与东夷文化,三是苗蛮集团和苗蛮文化。苗蛮集团泛指今淮水以南各部族,其中以三苗部…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战国中后期的思想家慎到的学术思想与齐国文化之间相互滋养的关系,分析了慎到居齐的必然性;齐文化中的法治思想、善因思想不仅成为慎到学术的一部分,对慎到思想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慎到思想中的黄老意识、人性自为学说也丰富了齐文化,影响了齐国文化的发展;至稷下学宫晚期,由于齐国的统治者穷兵黩武,慎到的学术理论无用武之地,再加之稷下学士的待遇日益恶劣,慎到离开了齐国。  相似文献   

4.
<正> 在春秋列国中,齐国是与孔子关系密切的国家之一。这不仅因为齐、鲁是近邻,累世联姻,关系密于它邦,齐对鲁影响甚大,于孔子自不待言;还由于齐国是孔子最早到过的国家,居留时间较长,他对齐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探讨、评论,文献多有记载。研究齐文化,不能不研究孔子;研究孔子,也不能忽视齐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齐国的灭亡固有其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失误等原因,但是,如果我们再深入一步探讨,就会发现,那些决定着政治、军事上诸多因素的最根本的东西,还是文化、思想的因素。特别是国民风气对国民战斗力的影响,价值观念对政治、军事决策的决定作用。齐败于秦,从更本质的意义上说,应是秦、齐文化撞击、较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周文化在齐国的传播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化在齐国的传播与发展 ,不是发生在周文化形成和兴盛的西周初中期 ,而是周文化在中原地区开始衰落、甚至崩溃的春秋初中期。桓、管改革 ,在有所损益的原则下 ,将周人的礼制精神、明德慎罚思想、敬天保民观念、重农传统引进了齐国。使太公以来在东夷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齐文化 ,受到了周文化的洗礼 ,从而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齐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 ,改变了齐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使齐文化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富民思想——齐文化的价值内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越 《东岳论丛》2006,27(6):210-215
齐国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有着长达800年的辉煌历史,其根源是富民思想的提出及实践。齐国的富民思想从实践层面上看,它是使齐国在短时间内崛起并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从理论层面上看,它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文化层面上看,它不仅对秦汉及后世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有着巨大影响,而且对在中国占据两千多年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富民思想是齐文化中的精髓,也是其最具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东岳论丛》2017,(8):183-187
带钩是中国古代服饰的一种构件,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影响不同一般,特别是对齐国历史的影响更是非同寻常,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枚带钩改写了整部齐国的历史。关于齐国带钩起源问题众说纷纭,据文献记载,至迟在春秋早期齐国贵族阶层已经使用带钩。齐国带钩,由于受齐文化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影响,在造型和装饰上以变化丰富、形式多样、重实用求美观为显著特色,求新善变、不拘一格的造型与装饰风格体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战国时期,齐国带钩造型和装饰艺术风格表现尤为突出,地域特色更为鲜明。大量出土的齐国带钩,是对司马迁"齐冠带衣履天下"论断的最好明证。齐国带钩艺术是齐国服饰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古代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服饰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姜太公的政治思想与政治谋略于孔宝姜太公,又称吕尚,是周初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殷周历史巨变中,姜太公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其奇计与韬略成为中国古代谋略的典范,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用理性精神。姜太公的政治思想对齐国的历史文化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这...  相似文献   

10.
周初封建,周公旦受封于富庶的"太(白白本)之虚",建立鲁国;太公望受封于东海之滨的营丘,建立齐国.齐、鲁虽同为东方大国,但据"周之宗盟,异姓为后"①的原则,鲁国在实力和地位上都明显居于优势,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春秋初年.可是不久,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逆转,鲁优于齐,转化为"鲁为齐弱",两国关系也形成鲁受制于齐,终春秋之世未能改变.春秋时期齐、鲁关系的变化耐人寻味,值得研究.一、春秋时期齐、鲁关系的变化<一>地位、实力,鲁优于齐(隐元年——庄十三年)春秋初年,由分封造成的列国地位与实  相似文献   

11.
重评韩信的灭齐之战范学辉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韩信军事生涯中的重要一环──灭齐之战,颇有非议,认为他背信弃义进攻已投降的齐国,把本来已用和平手段解决的问题重新诉诸武力,由此不仅白白牺牲了郦食其和许多普通士兵的生命,而且把齐国硬推到项羽一方,增加了刘邦取胜...  相似文献   

12.
<正> 由山东省社会科学院、淄博市社联、齐鲁石化公司、山东省考古研究所、临淄区政府联合发起召开的“《管子》与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14日至18日在齐国故都——临淄举行。来自海内外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就《管子》的断代成书、管仲与《管子》书的关系、齐鲁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管子》和齐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以及齐地的物质文化、齐国历史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讨论。讨论中,学者们在对齐文化进行系统考察的同时,还往往以其与鲁文化作比较,许多学者提供了这方面的专题论文,还有不少学者是在小组讨论或大会发言中谈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下面专就会议上学者们对齐、鲁文化及其比较所作的讨论和在讨论中所取得的许多可喜的成果,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3.
稷下学宫办学特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时期齐国创办的稷下学宫,办学很有特色,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既是战国时期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使然,也是齐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当时君主个人素质使然.  相似文献   

14.
<正> 战国时期,七国虎争,出现了并称东帝、西帝的齐、秦两大帝国。齐国也曾雄于天下。《史记》载:“齐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在文化上,齐国也出现过一个鼎盛时期。郭沬若同志指出,齐国“曾成为一时学者荟萃的中心,周秦诸子的盛况是在这儿形成了一个最高峰的。”(《十批判书》) 当时齐国在国都稷门之下设置学宫,招揽文学游说之士,任其讲学议论,史称“稷下之学”。《史记·田齐世家》介绍说:“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这可能是稷下之学发展的高峰时期的盛况。纵观“稷下之学”由兴而衰凡五代,历时一百四、五十年,它对战国中、后期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繁荣都起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战国初年,吕氏齐国的新兴势力田(陈)和取代了吕氏政权,建立了田氏齐国,史称“田齐”。田和取齐以后,称为齐侯,号为齐太公,是田齐的开国君主。田和死后,其子田午继立为齐桓侯,也称为齐桓公或陈侯、陈植公。他曾用其他诸侯所献之金(即青铜)铸造了《陈焕午敦》,刻有“保又(有)齐邦,永世毋忘”等铭文。”’田午死后,其子田因齐继为齐侯。因齐也写作“婴齐”,在铜铭中又写作“因育”,曾铸有《陈侯因看敦》。2。,他“始以齐强天下”’‘’,开始称王,是为齐威王。死后,其子田辟强继为齐王,是为齐宣王。齐威王、齐宣王是田…  相似文献   

16.
<正> 齐、鲁是西周时代分封于东方的两个大国,在山东地方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齐鲁考辨》(简称《考辨》)一文先后在《大众日报》(1979年7月10日四版)、《齐鲁学刊》(1980年5期)发表,对齐鲁两国国名来历,先住民族及其生业等问题提出不少新颖见解。读后颇受启发,但也不无可商之处。我已在《关于齐国建国史的几个问题》(《东岳论丛》1981年4期)一文中对《考辨》有关齐国建国史的新说提出讨论,现再就有关鲁国的两个新说进行商榷,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7.
孤竹国是商代北方重要侯国(今河北卢龙及毗邻地区为孤竹古国的核心区),是中国孤竹文化的发源地。以夷齐精神为代表的孤竹文化,对燕文化乃至中国儒家文化的形成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也对朝鲜、日本等国思想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孤竹文化是冀东文化之始祖,中国儒家思想之源泉,东方道德文化之滥觞。  相似文献   

18.
<正> 学术是文化精神的核心,文化是学术的宽泛体现.在这种意义上,齐鲁之学实际上即指齐鲁文化.齐鲁文化发韧于殷周之际,形成于春秋战国,当时正是政治风云激烈动荡的年代,学术的际遇,国家的兴亡,紧密地纠结在一起.学术与政治相互影响之深钜,从中可见一斑.本文拟从齐鲁之学与齐国政治这一侧面,探讨一下两者的关系. 一、齐鲁文化的同源分合齐、鲁是西周立国之初,封邦建国,以屏周室的两个重要诸侯.太公与周公是周朝开国的两位最重要的功臣,他们参与了灭殷建国的一系列组织设计工作.对周文化、政治、经济都有重大贡献.封国后,  相似文献   

19.
《管子》一书,主要保存的是战国时期齐国法家学派(以下简称齐法家)的著作.齐法家根据齐国现实政治斗争的实际需要,提出了一整套建立封建政权的理论和措施,并逐步形成了一个以法治主义为理论核心的思想体系.但是,迫于当时激烈复杂的阶级斗争形势,齐法家着重探讨的主要是与现实斗争密切相关的政治思想.在哲学上,齐法家主要采取吸取、综合的态度,根据法治主义思想体系的需要,对道家思想,"黄老之学"的精华进行了广泛的吸取和综合,从而形成  相似文献   

20.
齐国服饰艺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齐国的服饰艺术是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服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形制、色彩、纹饰、质料、佩饰等所构成的服饰形式美,充分体现出齐国服饰鲜明的地域特征和艺术特色,特别是"度爵而制服"、"上以为政,下以为俗"、"礼乐"与"实用"结合和"错采镂金,雕绘满眼"的服饰审美观,不仅承袭了儒家礼乐文化精髓,也对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服饰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并影响中国服饰审美理论与服饰艺术实践长达数千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