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学刊》2018,(1):56-65
"候鸟式"异地养老是我国近年逐渐流行起来、规模越来越大的新型养老方式。现阶段,"候鸟式"异地养老人口以年龄偏低、身体状态较好、有稳定收入、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老年人为主。相对而言,有配偶、有子女、在迁入地有亲友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采取"候鸟式"异地养老的方式进行养老,采取这种异地养老方式的老年人往往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其消费习惯、消费喜好等对迁入地的整体消费结构和物价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候鸟式"异地养老人口迁居的原因主要包括:迁入地空气质量及其他环境质量优秀;老年人患有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疾病,到迁入地养病;老年人通过"候鸟式"迁移在迁入地重新选择居所,得以与亲人和亲近的朋友集中居住,互助养老。"候鸟式"异地养老给老年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在现阶段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养老思路。目前这种养老方式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候鸟式"异地养老人口也面临很多困难。如医疗保险跨省异地报销问题,异地居住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协助认证问题,无法真正融入迁入地的问题以及医疗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社会管理等供需失衡问题。只有正视这些问题,解决这些困难,才能为"候鸟式"异地养老人口有序流动和健康快乐地生活提供保障,促进迁入、迁出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城市低收入老人群体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依据在广州的调查数据 ,揭示了低收入老人的群体特征 ,提出制订老龄政策时 ,适当照顾低收入老人 ,同时动员家庭、单位和社会都来积极关心这部分脆弱群体  相似文献   

3.
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晶 《西北人口》2007,28(1):67-70,75
本文针对城市居家老人的需要和特点,从评估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六个维度即经济状况与消费水平、居住条件与家庭设施、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闲暇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方面入手,深入开发了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与意愿跟踪调查数据资料,使用分等级加权评分法综合评估了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以及分性别和年龄的老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林湘华 《南方人口》2007,22(4):45-51
本文利用2005年12月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与广州市人口信息研究所合作完成的"广州市老年人生活状况研究(城镇部分)"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广州市丧偶老人的群体特征,并与有配偶老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欧阳慧 《南方人口》2001,16(4):34-39
文章首先指出超大城市日益严重的土地资源短缺迫切要求城市土地的优化配置,然后以广州为例,具体阐述了在超大城市的土地优化配置中要如何重视与人口分布、管理的协调.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关于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2005年1%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详细阐述了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的现状特征,并且研究外来常住人口在上海的分布状况,从而更好地全面认识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结构特征、地理分布、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本研究能够为上海市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进一步做好工作、构建融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杨海晖 《西北人口》2017,(6):116-124
在我国的社保体系建设中,农村独居老人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是有意义的研究对象.课题组基于甘肃省陇南市黄陈镇159位农村独居老人的问卷调查,采用实地访谈和统计分析认为,新农保、新农合、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措施政策改善力度大,但农村独居老人生活及养老状态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课题组提出了政府主导功能的强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基层工作方法的改进、供养方式的多样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探析——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上海在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由单项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的适应性调整。新形势下流动人口管理思路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政府及管理部门不仅要探索建立高效的人口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要建立健全人口登记管理制度,推动外来流动人口市民化的政策设计应由"选择性排斥"走向"普惠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采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上海浦东新区流动人口的居住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流动人口在大城市具有明显的非居民化的居住特征,表现在居住场所集中于城市边缘,居住地更换频繁,居住质量差和居民身份认同感缺乏。为了保障流动人口在大城市的居住健康和大城市整体的健康发展,促进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居住和谐,有必要采取措施,宏观调控城市的人口规模,适当建造流动人口公寓,制定流动人口的居住标准,增强流动人口的居民身份认同,增进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居住融合。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四化建设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形势,而大城市地区的城市化,又以其独特的发展过程和明显的先导作用,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本文以上海地区为例,从人  相似文献   

11.
吴祁 《南方人口》2014,(3):51-61
近年来,自农村进城照顾孙辈的“候鸟式”老人群体已颇具规模,因其流动性大、缺乏空间集聚性及无明确群体意识等特质,群体权益尚未引起各界关注。本文在呈现该群体的“照顾孩子及料理家务”、“闲暇时间及活动”、“与子女关系”、“与老家关系”等四个次领域生活场景的基础上,呼吁政府、社区及非营利组织给予其应有的关注及相应服务。  相似文献   

12.
熊波  石人炳 《南方人口》2012,27(5):17-23
本文运用半结构式访谈的研究方法,从需要长期照料即长期失能老人的视角出发,引入林南的个人资本理论来分析老人的长期照料决策。通过对武汉市和广州市13名居家和21名居住在养老院的长期失能老人的访谈,发现对于城市长期失能老人的照料决策而言:第一,长期照料决策受到资本不平等的影响;第二,长期照料决策受到资源收益最大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姚引妹 《人口研究》2006,30(6):38-46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浙江农村空巢家庭类型及成因的分析,比较了农村空巢家庭与传统同已婚子女一起生活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差异,认为空巢老人家庭生活质量不仅低于农村人口的平均生活水平,也低于传统同子女一起生活的老人,并对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肖云  吕倩  漆敏 《西北人口》2012,33(2):27-30,35
高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主要受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对养老机构认知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重庆市主城九区实地调研,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住地、年龄、家庭规模、家庭年净收入、设施完善程度、服务质量好坏等因素对高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影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重视农村地区机构养老模式发展、加快养老机构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空巢老人是我国农村老年群体中的特殊群体,目前正面临生活和养老困境,急需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重庆市潼南县Z村58位农村空巢老人的实地调查,采用系统分析法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方式、经济状况、生活状况及面临的养老困境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农村空巢老人以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为主,其经济来源主要来自子女供给和务农收入所得,总体经济供养水平偏低,生活来源稳定性较差。同时,大部分空巢老人身体状况不佳,缺乏精神上和生活上的照料,而目前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十分匮乏。为此,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老人精神文化生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亮  朱即明 《南方人口》2003,18(4):45-50
精神文化生活是老人幸福晚年的一个重要因素,但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老人的物质需求关注和投入较多,对老人的精神需求则重视不够。许多事例说明,对老人精神文化生活重视不够,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本文根据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抽样调查,分析了老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特点,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实际调查数据得知儿子外出就业,对老人的经济支持方式上出现了货币化倾向;儿子外出就业收入的增加同样惠及到了家中的老人;儿子全部外出就业家庭的老人所得到的经济支持明显好于儿子全部在家就业类型的老人.从线性回归的分析结果得知外出的儿子数与儿子年均收入和老人所能得到的经济支持呈正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杨春 《人口学刊》2011,(3):80-86
江苏为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之一,2009年末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已达17%。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老龄化的重心将由农村转入城市。2009年江苏的调查数据表明,城市老年人心理状况及精神生活现状总体上较好,但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老年人的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健康老龄化的推进还不相适应。要强化对老年人精神赡养和亲情关爱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大城市职住分离的区域测度方法探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发展,居住空间和就业空间逐渐发生错位而产生了严重的职住分离问题,大城市表现更为明显。本文利用北京市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在传统的昼夜人口密度比基础上,拓展了洛伦兹曲线的应用范围,提出"职住分离洛伦兹曲线"测度方法,从区域层面对北京市职住分离现象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不论从洛伦兹曲线集中指数还是昼夜人口密度比来看,北京市职住分离现象都很突出,昼夜人口密度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格局也发生了变化,2000年呈现由核心区向郊区圈层递增的结构,而2010年则出现了明显的东西分化格局。十年间,北京市职住分离洛伦兹曲线集中指数也在相应地增加,洛伦兹曲线方法可以更好地从区域层面来反映职住分离状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以大城市为中心,近郊、远郊和边远县的人均耕地面积、种植业劳动力平均耕地面积、农业剩余劳动力密度和人均粮食产量等,均呈明显的层圈分布状态,这种层圈分布模式是缘于人地矛盾形成原因的层圈差异,因而寻求缓解人地矛盾的措施,在不同层圈也应有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