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契的《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的书写具有典范意义,这种典范意义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书写什么”和“如何书写”两个问题上表现出来。在“书写什么”方面,冯契的回答是既要书写化为近代传统的哲学“革命”,又要书写化为哲学问题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问题,两者并非彼此对峙,而是从两个不同的视角书写同一部中国近代哲学史。在“如何书写”方面,冯契的回答是采取“同情的了解”书写方式和反思的书写姿态。在某种程度上,中国近代哲学史的书写比古代哲学史的书写更能体现冯契自己的哲学风格和书写理念。  相似文献   

2.
汉语书写方式的改革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有一个方面就是“引进词式书写方式”。本文在分析文字及其书写方式演变难度的基础上,具体介绍拼音文本汉语“词式书写”的萌芽、成长、发展和汉字文本汉语“词式书写”的理论提倡和实践提倡,并且从词式书写改革的历程中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3.
风景书写虽然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但是长期以来对风景的认识却一直停留在文学作品简单的点缀层面上。到了近现代,这种情况才发生了改变。20世纪初期,风景书写成为批评者一再强调的文学要素,同时风景书写也被认为是白话文学优于古典文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到了当代,这种意识进一步深化,风景书写极大程度地参与了中国小说现代品格的生成,风景书写除了具有叙事学意义,还被挖掘出各种文化阐释功能。而挖掘现代小说风景书写与旅游文化的联系,无疑拓展了风景书写研究的广度。  相似文献   

4.
自鲁迅的《故乡》发表之后,关于故乡书写的各类文学作品就井喷而出,数量和影响都不可忽视,可以视为中国文学故乡书写的现象级转变。传统的故乡书写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故乡的拟物化;二是故乡的拟人化。中国现代文学的故乡书写呈现三种不同的书写样态,即怨乡型、哀乡型、恋乡型,现代文学的故乡书写通过抛弃拟物化故乡的书写模式和对拟人化故乡书写的颠覆与重塑完成了现代转型。在悄然发生的写作心理巨变下,“第二故乡”这个新词得以出场。  相似文献   

5.
肖庆华 《社会科学》2008,(1):180-187
作为20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是一位重要的都市书写的女作家.但评论界从都市书写的角度研究多丽丝·莱辛则完全是一个空白.在多丽丝·莱辛的都市书写方式中,在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的张力结构中,莱辛的都市创作的积极意义昭然若揭.她的都市书写有三个主要特征:独特的叙事模式,文本交织的结构及社会学的漫游性.同时,莱辛的都市书写对中国的都市小说创作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下对于“历史”概念的理解,并非全指历史学视野中的历史,还应涵盖文学、美学语境下的“历史”;根据所涉加拿大新移民华文小说的具体文本情境,它具体呈现为三种书写形态,即“文革书写”、家族书写和加华史书写;这三种历史书写形态,在北美华文文学、北美华裔文学、中国本土文学等文学语境的综合参照下,呈现出中既传承又变异的特征。具体来说,“文革书写”蕴含“隔洋视角”,并由此在文本中生成离散语境;家族书写除具有传统中国文学中的特指性与历时性特征外,又含有跨界性与未来性特征;加华史书写因历史时空的阻断与隔离,与前两种书写形式相比,脱离了这种主观式的俗套,最大可能性地接近于“不即不离”的艺术理想。  相似文献   

7.
书写电话机 书写电话机包括书写机和电话机两部分,通话时,可以用激光笔将内容写在一块光电压感应板上,所写的文字、图案、曲线等可以同时在通话双方的书写感应板上显示出来。因此,人们在通话的同时还可用专用笔进行笔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国现代南洋游记类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中国现代作家的南洋浪漫书写风格的生成原因.透过书写视角、游踪路径、地方感与书写之间的分析,揭示中国现代南洋游记的书写,始终贯穿了中国与南洋的地方经验,中国作为游记者过去的痕迹在南洋书写中或隐或现,结构了对南洋的地方感.而这种连续不断的结构书写,不仅创造了知识,而且创造了人们想描写的那种现实,故而,我们所看到的中国南洋图像,用怡然诗意之笔书写对南洋美好梦想和单纯向往,有意无意遮蔽和淡化了南游的艰辛和苦难.  相似文献   

9.
被卡尔维诺称之为"我们时代最重要和最有天赋的作家之一"普里莫·莱维在言说的困境中不断突围,书写和反思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浩劫,并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记忆典范和书写范式。莱维从自我救治的创伤书写最终转变为对人性的反思,成就了奥斯维辛幸存者文学书写的伟大志业。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4,(6):97-102
传统的男性书写以男性中心主义展开叙述。作为男性书写代表的菲利普·罗斯受到美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多元文化和性解放的影响,在小说中呈现多重价值观的对话,取代了传统书写的单一价值观和男性独白,从社会地位、身体特征及父权文化三个方面反思了男性中心话语体系的不合理性,解构了男性话语的霸权,丰富了男性书写的形式、内容和含义,体现了他作为书写者的历史使命感和公平正义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梳理袁祖志与潘飞声的海外经历,发掘两人在遭遇西方文明的冲击时所采取的特殊的书写应对策略。这一策略不同于其时的官方书写,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在被边缘化的焦虑下所采取的不同应对方式及复杂心态,并着重探讨在现代性意义上的海外行旅书写开始之初,两地文坛的代表作者采取不同书写策略的原因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心强 《人文杂志》2022,(9):103-111
桐城派在新文化运动的猛烈冲击下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迅疾进入民国各类文学理论批评史书写中,为民国学者高度关注和研究,这是桐城派作为古文流派再次走向经典的重要途径之一。民国主要文论家聚焦桐城派,在书写内容、书写角度、书写方法等方面皆有创获,并染上了浓厚的时代印记。他们重视清代学术思潮、文学作品和桐城派批评之间的关联,初步奠定了桐城派书写的内容与框架。在学科开创之初,民国学者格外注重对桐城派材料的搜集与整理,能娴熟运用比较法、文本细读法展开论析,具有鲜明的书写特点和治学特色。在个性追求、语体使用、延续传统、重视整体感悟、不断修订从而打造精品等方面,独具风貌、自成特色,值得今人重新审视并弘扬。当下对其进行学术反思有助于深入把握桐城派发展和演进的范式脉络,管窥众多名家书写桐城派的学理逻辑。  相似文献   

13.
德里达的解构翻译理论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汉平 《学术研究》2004,(6):115-118
德里达通过“延异”这一富有意味的书写活动和解构策略 ,对一切传统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提出挑战。翻译即“延异” ,它不可能有任何种类的确定性和单义性意义。翻译作为一种书写策略 ,它在抹擦去原有文本的基础上提供另一个书写文本 ,解构和重构在书写中分离 ,又在书写中相遇。任何翻译都是一种播撒、增补、嫁接和重写 ,它是一场没有终极的“自由游戏”。德里达的翻译理论有其深刻的启示意义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藏文的创制方便了藏族文化的记录和传承,推动了藏族社会的发展.藏文得以记录和保存得益于书写载体.本文从藏文书写载体出现的背景着手,梳理汇总书写载体种类,对书写载体存在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力图呈现藏文书写载体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15.
词式书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彦苓 《东岳论丛》2007,28(3):80-83
词式书写是以词为单位来书写汉语的一种方式,它有别于汉语传统的“句式书写”。尽管词式书写在汉语文本中有一定作用,如消除歧义等,但总起来看,其弊大于利。倡导者在狭隘的语言纯洁观和西方中心主义的理念下,忽视了阅读实践中以人为本的原则,夸大了语言中的歧义,违背了文字阅读的心理机制。词式书写引发了我们对语言现代化的思考:只有在充分尊重汉语传统汉字特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语言现代化的探讨,才符合现代化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6.
"非虚构书写"不能简单被理解为"纪实性书写"的代名词。"非虚构"创作的兴起有其特定的后现代背景,它其实是对现代性推进过程中形成并逐步被"定型化"了的"现代书写典范"的一次有意识的挑战。"非虚构书写"以其同步的即时性、事件及人物演进的多重可能性,以及在"书写"活动的召唤之下"本真自我"的现身"在场",与传统的现代"纪实"书写形态划分出了明确的界限,进而使其自身成为了后现代书写的一种全新的文类。  相似文献   

17.
汉语结构助词"的"书写形式之演变与分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汉语中,助词"的"的书写形式在使用上比较混乱,从历时的角度描述其书写形式的演变过程,可以总结出其书写形式分合的原则:一是分写合写各自利弊如何,二是分写合写的约定俗成的情况如何.  相似文献   

18.
艾丽丝·默多克是英国二战后著名的小说家,她的小说一个显在叙事模式是摹仿欲望书写。该文首先分析了默多克摹仿欲望书写的原因,然后结合《大海呀,大海》《天使的时光》等分析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揭示摹仿欲望书写背后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东岳论丛》2016,(8):183-187
古代诗歌与都城的结缘源远流长。及至两宋,词人的京都书写在继承的前提下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特征,在情感内容上主要表现为对都城享乐生活的眷恋;在书写方式上,或正面铺叙,或双城对比。京都意象的世俗化书写深植于两宋社会文化的土壤中,城市制度变革、时代思潮、词学观念等时代环境从不同侧面影响着宋词京都意象的书写特点,使之成为中国文学世俗化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笔迹鉴定是证据的一种。笔迹鉴定之所以能成为一种证据,是因为笔迹是人的一种书写习惯的表现,是人身特征的一个重要反映,并具有特定性。在司法实践中,笔迹是用以识别人身的重要依据之一。司法机关无论处理刑事案件,还是处理民事案件、经济案件,都可能运用笔迹鉴定的检验手段,判定事实的真伪,证实有关人与案件(或事件)的关系。书写习惯是经过长期的书写练习逐步形成的。每一个会书写文字的成年人,其书写习惯总和都是特定的,与其他任何人不会相同,所谓书写习惯总和,是指书写习惯已定型的人,在书写一定文字的手稿中,由书写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