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在过去的二三年问也甚嚣尘上,美、欧、日等以所谓的“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为依据,要求人民币升值,指责我国“操纵”人民币汇率,违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简称IMF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简称WTO协定)中的义务。但本人翻遍《IMF协定》,找不出一项条款可授权某西方金融大国以自行立法认定我国为“货币操纵国”并对我横加指责和制裁。  相似文献   

2.
对近年来西方国家非难和指责我国保持人民币稳定是在操纵汇率以谋取不公平的竞争优势,从法律的视角论证我国现在的汇率制度是合法的,并未违反IMF协定和WTO协定,并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自2016年10月1日起被国际货币基金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成为其第五种组成货币.特别提款权由国际货币基金在上世纪60年代末推出,旨在维持布雷顿森林协定形成的固定汇率体系.长期以来,特别提款权一直由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等四种货币组成,这四种组成货币同时也是目前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简要回顾国际储备货币的历史演变,介绍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的选择标准,评述人民币是否满足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的要求,并展望人民币成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近日针对人民币汇率的争议再度四起。一些西方国家的学者、领导人或是议员指责中国蓄意"低估"人民币以寻求刺激出口,更有甚者抛出所谓人民币"全球经济威胁论"。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3月16日明确指出,以中国有顺差、美国有逆差为依据炒作人民币汇率问题,是没有道理而且毫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资讯     
《源流》2011,(23):6-9
观点在刚刚落幕的APEC非正式领袖会议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再度指责人民币被严重低估。美国政府、商会以及研究机构兴起了新一轮人民币"指责潮"。11月1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既没有根据,也没有道理,人民币汇率不是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沈丹阳指出,中美贸易的不平衡不是一个简单的汇率问题,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最关键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美国自身的经济结构出了问题,二是美国相对中国的出口产品采取限制性的、歧视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鉴于我国遭受美国等国家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通过对贸易收支的弹性理论进行回顾与评述,指出用汇率工具分析贸易收支存在着缺陷,汇率升值不是贸易逆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运用多因素结构方法,分析了美国贸易逆差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相关问题;最后简要提出了改善我国贸易收支不平衡的一些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政府没有操纵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升值解决不了美国经常项目逆差问题。美国和中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美国需要中国的劳动密集型消费品,中国需要美国的高科技产品,这两个国家的贸易完全可以平衡。但是,美国一方面大规模进口中国物美价廉的消费品,另一方面却对输往中国的高科技产品以及甚至还算不上高科技的产品进行限制和封锁,这样,两个国家的贸易将难以平衡。“人民币汇率问题”实际上是某些西方发达国家抑制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当然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从长期来说,应该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在政府的管理下由市场去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从短期来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受不起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变化的冲击,政府应该通过市场管理的方式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国政府和学者不要被表面的国际收支顺差现象所迷惑。在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的时候,一定要堵截“热钱”的流入;在人民币存在贬值压力的时候,一定要防止“热钱”大规模流出。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是“热钱”造成的,我国政府却听任人民币汇率升值,我国宏观经济将遭受“热钱”流入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双重伤害。  相似文献   

8.
美国《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编号H.R.2 378,以下简称H.R.2 378法案)的出台已引起中国的强烈反对。该法案针对中国汇率政策,将在特定条件下把所谓"人民币低估"行为视为《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中的出口补贴。但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和案例,人民币汇率并不构成出口补贴,美国拟采取贸易措施对中国输美产品进行征税,不但于法无据,而且违反非歧视原则,与《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倡导的公平贸易的精神背道而驰,可能引致国际贸易争端,构建新的贸易壁垒。文章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金融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货币主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全球化对国家货币主权产生了很大的限制和制约,传统的国家货币主权内容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是,金融全球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家货币主权。《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对国家货币主权的约束是有限度的;国家虽然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转移或者让渡了一部分货币主权,但国家仍有权力在它认为必要时收回转移或让渡出去的权利而不再接受《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约束;一国境外的以一国货币定义的所有存款的最终债务人是该国银行,该存款的最终支付总是需要该国境内的银行操作,而该银行操作是要受该国的强制管辖的。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一国仍享有充分的货币主权,在处理国家对外经济关系时,国家应坚持国家主权原则,在履行国际承诺的前提下,充分行使国家货币主权,维护本国正当利益。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和欧美国家之间的汽车贸易政策纠纷中,欧美国家指控我国的相关法规违反了<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第2条等的规定.本文结合我国的相关法规和WTO相关协定的相关规定,分析投资措施等概念,探讨我国相关法规是否属于<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的调整范围,论证我国相关法规与<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第2条等相关条款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我国的法规并不违反<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规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18.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