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湿地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由地球上的水域和陆地相互作用而成的一种特殊生态系统,湿地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随着城市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设计师力求将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湿地栖息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有效地结合起来,以建成适宜的湿地生态景观.以上海崇明西沙湿地景观为例,分析了崇明西沙湿地生态现状及其生态旅游资源,并结合国内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经验以及生态敏感性分析、景观生态格局分析提出了湿地生态学在崇明西沙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及生态景观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2.
巢湖湿地景观的生态修复是促进环巢湖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既是恢复与推动巢湖湿地景观生态保护、保持区域内自然生态系统独特性的关键环节,也是维护巢湖湿地区域内动植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通过对环巢湖区域湿地景观的综合分析,从保护遗存湿地原生态景观环境、恢复湿地景观的生态修复性功能、创建可持续的绿色的湿地景观运转体系三方面,提出了环巢湖湿地景观生态修复的若干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的日益加剧,湿地的生态结构发生变化、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世界各国都存在严重的湿地退化问题.选取北方若尔盖高原的农村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湿地景观变化特征、退化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人为干扰超过系统自我调节恢复的阈限是湿地景观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该成果为研究农村湿地生态景观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湿地资源退化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之一 ,湿地资源十分丰富。由于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 ,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湿地生态功能价值受损 ,对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制约了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恢复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 ,保护好湿地资源 ,才能实现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证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后滩公园根据城市公园的功能与定位,在创造与公园功能相适应景观的前提下,通过地形设计,将人工内河中黄浦江水净化,开启自然植被的净化和自我恢复过程,形成与不同水位和旱田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创造出"双滩谐生"为结构特征的湿地生态系统。该系统以两大生态恢复理论为指导,即让自然做功和生态服务功能修复理论,并利用地形高差、土壤净化、动植物生物功能,同时集成湿地中水系的污水、雨水,经过过滤、曝气、各种净化、生物操纵、群落恢复等一系列生态修复技术,建立一个可以复制的水系统生态净化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原因严重危害了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我国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所面临的几大问题,在借鉴相关国家与地区的经验基础上,根据博弈论观点提出建立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发展湿地农业产业化模式,划定自然保护区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开发措施,旨在为我国的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扎龙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候鸟迁徙提供栖息地、防止区域土地荒漠化、蓄水补水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功能价值;面对湿地缺水、植被破坏、污染加剧以及物种数量锐减等诸多问题,应尽快制定《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配套的条例执法管理制度,强化法治,综合保护,以期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杭州城市森林构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以杭州城市森林建设的必要性为出发点,提出了生态功能优先、追求景观自然协调、注重生物多样性、体现整体性和系统性、强调地方植被和人文特色等城市森林建设原则。在城市森林建设中应选择和应用好地带性乡土树种,模拟地带性植物群落特征,构建适宜的复层群落,恢复和重建城市湿地系统,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发展具有文化内涵的杭州城市森林。  相似文献   

9.
黄河兰州段湿地作为湿地的一种特殊类型,不一定具有典型湿地水文生态系统的所有功能,但对于黄河中上游及其沿岸的生态系统来说,黄河湿地具有特殊的功能与生态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对黄河兰州段湿地生态旅游进行开发的目的,旨在探索实现经济、社会、美学价值的同时,达到适宜的旅游效益和环境资源价值维护的统一,并在保持自然资源完整性、基本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生命维持系统正常的情况下开发湿地生态旅游产品,最终明确黄河兰州段湿地生态旅游的性质是以环境良好的方式开发的旅游。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湿地保护地方立法面临着经济发展、防洪、防治血吸虫病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矛盾,需要通过建立有效的法律机制解决各种利益冲突。应当建立综合、协调、有效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体制,完善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法律机制,确立湿地地役权合同制度,理顺公共生态利益和私人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促进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盐城沿海滩涂、湖泊等湿地,既有原始的自然生态风光,又有湿地面积广阔、生物多样性的特征,既有糜鹿、丹顶鹤、中华鲟等世界级、国宝级的珍稀动物,又有"奇、秀、幽、野"的鲜明地域特色,是人们旅游、度假、休闲的理想之地,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亟待大力、合理和科学地开发利用,以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目标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湿地景观在调节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和美化城市居住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彰显出了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特殊的景观价值.在进行城市湿地景观塑造时,应实现生态健康、景观美学和文化教育三大目标以形成其生态规划设计的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湿地景观不同于高山峻岭那样具有挺拔、高耸的阳刚气势,有的只是向阴、低洼的优美、阴柔之风格。因此,湿地景观建设,只有顺应其“向阴”之势而展示其“和”(和谐)的魅力,才能使其自然空间的秩序变化具有“阴”之“和”的美感。儒道关于人与自然“妙和相生”的审美价值取向,很值得我们借鉴。大庆湿地景观应创造出如下的“阴和之美”效应:百湖之城声、色、香俱全的空间秩序变化美;“挺水植被”远近错杂的空间秩序绵延美;人生智慧作用于湿地自然景观的空间秩序和谐美。  相似文献   

14.
以滨海新区为例,在应用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以及城市生态学等理论的指导下,运用3S技术对天津湿地景观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得出了天津地区湿地面积处于一种动态的演化过程。文章分析了湿地景观的功能、生态过程和格局的关系,探讨了湿地水禽的栖息地的破坏因素及生态修复途径。最后,结合实例提出了天津湿地景观生态化恢复的途径,希望能为天津地区乃至全国湿地景观的恢复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建设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一种成功模式,是《国际湿地公约》所提倡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国内外的湿地公园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合肥市北城区水库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关系到合肥市的生态发展战略,对水库湿地的开发进行研究及生态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合肥市北城区丰富的水库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式——湿地公园建设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湿地是处于水陆过渡地带的特殊自然综合体,具有多种功能和重要作用,被人们誉为“地球之肾”。沈阳卧龙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内陆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沈阳市最北端的康平县康平镇西部,处于内蒙科尔沁沙地南缘,组成了一个比较脆弱的内陆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湿地生态功能。由于该地处于辽宁西北半干旱区向中部平原湿润区过渡的生态敏感带,是阻挡内蒙风沙入侵的一道重要屏障,从而对于沈阳市域的自然保护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针对沈阳卧龙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资源及保护、开发利用现状,从加大湿地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提出沈阳卧龙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一定要把它纳入到沈阳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去,在保护的前提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建设中合理的利用湿地资源,能有效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结合太仓金仓湖生态湿地公园的建设,对城市生态湿地公园的规划原则、生态园区的定位与设计理念,功能分区与保护要求进行分析,论述了城市湿地公园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乡村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三大问题:有些乡村墓地被迫一再搬迁甚至被取消,给乡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冲击;乡土生物在乡村找不到合适的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城镇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需要在乡村建一些森林斑块、绿色廊道,却不知这些生态斑块建在哪里合适。受孔林的启发,作者认为在乡村建设墓地景观生态林,可有效解决这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湿地保护中的利益冲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湿地生态系统是具有很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地球三大自然生态系统之一。我国政府通过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对保护湿地资源做了大量工作。然而建国至今,我国天然湿地资源减少了60%之多。湿地生态系统在被我们利用的同时也遭受着人类的破坏,这既有人类对该系统认识不足的原因,更有在湿地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由此导致的现行保护政策失灵等原因。该文从我国湿地资源的减少情况、湿地生态系统的社会经济特点、湿地保护中存在的各种利益冲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形成和谐的湿地保护格局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