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浒传》的人物描写中,宋江的形象是比较丰满的。这个人物不仅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也有着极为明显的人格缺陷。作者对于宋江的人格魅力,着墨颇浓、耗神最多,有些事例被夸大到了不合逻辑的程度。最典型的事例有两个:一是宋江被燕顺、王英当作“行货”捉上山去,要开膛剖肚、取出心肝醒酒时,宋江无意间感叹了一句:“可惜宋江死在这里!”就因为这一句话,燕顺和王英不仅放了宋江一条命,而且诚心以山寨之主相让。  相似文献   

2.
宋江与高俅,在《水浒》作者的笔下,是作为两个对立的人物出现的:一个演“红脸”,一个演“白脸”。宋江被描写成一个众望所归的农民起义领袖,高俅则是一个“妬贤嫉能”的“奸佞之臣”;宋江是一个忠孝仁义样样具全的“诚实君子”,而高俅则是一个“依势豪强”,“屈害忠良”的无赖小人;宋江是一个“仗义疎财”,“济困扶危”的“义士”,高俅则是一个“非亲不用,非财不取”的枉法“贪官”……《水浒》作者这样一褒一贬,一扬一抑,用烘云托月的手法,以高俅作反衬,极力美化宋江,给  相似文献   

3.
《水浒》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宋江投降后,他从皇帝那儿回来,只见街上一个汉子,手里拿着一件东西,两条巧棒中穿小索,以手牵动,那物便响。宋江见了却不识的,使军士唤那汉子问道:“此是何物?”那汉子答道,此是胡敲也,用手牵动自然有声音。“胡敲”那玩意儿,如无人“提挈”不能自然发出声响。宋江凭着奴才的敏感,想我等如果沒有人提挈怎能“尽忠报国”“官爵加晉”呢?于是奴性发作,接连吟诗两首:“一声低了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漫徒劳。”“玲  相似文献   

4.
《水浒》第三十九回写了宋江浔阳楼题“反诗”。诗中有“敢笑黄巢不丈夫”之句,宋江自吹自擂,讥笑了唐代农民起义的领袖黄巢。而被宋江所笑的黄巢,恰也有两首吟咏菊花的诗歌。“有比较才能鉴别。”宋江既然讥笑黄巢,我们不妨将二者的诗歌作一点剖析,以明是非,定真伪,看看究竟谁才是贻笑天下的可怜虫!  相似文献   

5.
《水浒》第七十一回中,有这样一个场面:“忠义堂”上,焚着一炉好香,一百○八个“兄弟”排排跪下,“寨主”宋江口中念念有词。据宋江说,这是在“对天盟誓”。据史料记载,就是那个被《水浒》称为“草寇”、“贼首”的方腊,在起义前夕,也曾在一间农舍里招集了百十个贫苦农民,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宣布起义的革命誓  相似文献   

6.
宋江杀阎婆惜是《水浒》的重要情节,作者用近三回书(第二十回~二十二回)的篇幅来铺陈这个故事。可以说它是整部《水浒》的一个“关节”。因为,如果宋江不是杀惜,他这个“仁义礼智信皆备”的忠臣孝子,便可以在官场上平步青云,直线尽忠,何必“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呢?自然,《水浒》这一曲投降主义的颂歌便唱不下去了。那么,应当怎样评价宋江杀惜这个行动呢?有人说这是他“走向革命的开端”,因为那是为了保卫梁山的“机密”啊! 果然是这样吗?不对。要说宋江有什么事关梁山革命事业的“机密”落在阎婆惜手里,那不过是刘唐送来的——晁盖的感谢信,为报答宋江通风报信之恩特送一百两金子云云。晁  相似文献   

7.
“从谏如流”常被用来形容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古语云:“古之贤君,其从谏也,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由此可见,古人对此是非常推崇的。波兰的谚语也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至此,我们是否可以下这样一个结论:从谏如流,多多益善,听从一切的谏议?否也,我认为。因为塞纳克说:“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但丁也斩钉截铁地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既然这么多的古训、名人的说法都莫衷一是,所以我认为:最好给“从谏如流”上把锁。这不仅符合唯物主义的要辩证地看问题的理论,同时,业已被许许多多的事例所证…  相似文献   

8.
一部《水浒》,可以多次看到这样一种情形:每当梁山泊农民起义军赢得胜利,俘虏到北宋王朝官军高级将领时,窃踞梁山泊农民起义军首领的宋江,每每都是慌忙离开座位,亲解其缚,卑躬屈膝,甚至俯伏于地,叩头便拜,并口口声声要让被俘者来坐梁山泊的“第一把交椅”,而自己“情愿让位”,甘居下位。五十八回在呼延灼面前,宋江这样做了;六十四回在关胜面前,宋江是这样做;六十七、六十八回在卢俊义的面前,宋江也是这样做。宋江在小说中的多次“让位”,初看起来似乎表现了宋江本身的一种“虚怀若谷”。但是只要稍微仔细地了解一下宋江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全部活动,就不难窥探出里面的  相似文献   

9.
反革命“四人帮”的头面人物江青,本来是一个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者。她对自己民族的历史一不了解,二不热爱,甚至扬言要对我国的文化遗产“彻底批判和与之彻底决裂”。可是,她对《水浒》中的宋江却有极大的兴趣,不但不“彻底批判”,反而大唱赞歌:什么宋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有智,有谋,有正义感”呀,什么“能团结人”呀,等等,拚命往宋江脸上贴金。宋江是个什么家伙,早在三十年代,鲁迅就讲得一清二楚了:“一部《水浒》,说的很  相似文献   

10.
“攀比”一词或许因为大多用于贬义,使得不少人对它反感。其实,所谓“攀比”,无非是“援引事例比附”之谓(据《现代汉语词典》)。“援引”什么“事例”攀比,不仅大有讲究,其结果也往往大相径庭。像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祁爱群,1980年16岁时,面临“留藏还是返沪”的人生选择。举棋不  相似文献   

11.
奴才的特性     
一部《水浒》,着力塑造的是宋江这个投降派的艺术典型。投降派必然是奴才。那么,奴才的特性是什么呢?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在《奴才气》一文中指出:“作为社会典型的奴才的主要特性就是虚伪和胆小”。列宁的教导,一针见血地击中了奴才们的要害,是识别投降派的锐利武器。宋江是个典型的投降派,也是个典型的奴才。虚伪和胆小的特性,在宋江身上十分突出。宋江的虚伪性表现之一是,口唱“仁义”,实则“吃人”。尽管《水浒》百般美化宋江,说他是什么“仗义疏财”、“赒人之急”的“义士”;还专门用一首《临江仙》的词肉  相似文献   

12.
《水浒》赞叹宋江“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吏道”者,做官的诀窍也。单是“纯熟”二字,就足以表明宋江是一个竭尽全力混迹官场、苦心经营禄位的刁滑之徒。对于这样一个政治投机家“纯熟”的“吏道”,实在是值得我们好生分析研究一番的。宋江“纯熟”的“吏道”从何得来?他自己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不难看出,除了他自己揣摩积累外,大部分却是从“经史”上“攻”出来的。宋江出身地主阶级,深受孔孟之道的熏陶,使他对“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垂涎三尺,  相似文献   

13.
d大凡读过《水浒传》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梁山义军头号首领宋江是个软弱无能、向当权者低三下四的窝囊废。作者这样描写宋江,不仅使读者难以接受,同时也违背了宋江这个人物性格的内在逻辑。按书中对宋江出身的交待,此人本是一个刀笔小吏,自幼专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宋江既然是这样一种出身,那么,按照常理来推论,他应当处世圆滑,头脑精明,特别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必然会有清醒的认识。可是,《水浒传》的作者在描写宋江时,却将自己的主观意图强加在宋江身上,  相似文献   

14.
在四大古典名著中,《水浒传》是出错最多的一本书,并且其错误往往是非常明显的和惊人的。例如: 宋江智取无为军一节,“无为军”是在今之安徽无为县境内,而《水浒传》居然将“无为军”的地点错误地写成在江西的九江,两者相差千里之远。另外,自相矛盾的描写也时常出现。书中写宋江自幼习武,到孔太公庄上教孔明、孔亮枪棒,但在浔阳江上的小船中,张横一个人,却可以左右宋江与两个押送公人的生  相似文献   

15.
宋江,这是被《水浒》作者精心歌颂的人物,多次借众人之口赞他是扶危救贫,“仗义疏财”、“忠义双全”的“呼保义”。那么,宋江的“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从他亲手用药酒把李逵杀死一事我们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当刽子手的屠刀已经举起,眼看宋江就要人头落地的时候,是李逵第一个跳进法场。出生入死,把宋江救了出来,使他死里逃生。他是宋江的直接的救命恩人。在以后的无数次战斗中,李逵同样是一马当先,无所畏惧,奋勇杀敌,为梁山泊起义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偏偏死在口口声声“义”不离口的宋江手里,这不是不可思议吗?其实,并不奇怪。以宋江为首的投降派,为了推行投降主义路线,就必然要出卖革命,屠杀  相似文献   

16.
“替天行道”是《水浒》中投降派头子宋江在窃踞梁山泊的第一把交椅后,强加给梁山农民起义军的一个带纲领性的口号。当宋江把投降叛卖的黑班子和领导核心拼凑起来后,又把这个口号写在杏黄旗上,高高地竖起在梁山之巅。“替天行道”是个什么样的口号,什么样的纲领,什么样的旗帜呢?我们说,它完全是孔老二鼓吹的“克己复礼”的变种,是大搞投降主义路线的政治纲领,是向反动的封建王朝乞降的白旗! 什么叫“替天行道”呢?《水浒》在四十二回九天玄女授法旨一节中,有这样一段话:“汝(宋江)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所谓“替天行道”,就是按照“天”的意志,也就是按照最高封建统治者的意志推行反动的孔孟  相似文献   

17.
在《水浒》第一百二十回中,我们可以看到,以“呼保义”闻名江湖的宋江,亲手用“义”字酒杀害了与他“情分最重”的“结义兄弟”李逵,李逵慷慨就“义”,死而无怨。在整部《水浒》中,不仅李逵,就是梁山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也是被宋江用“义”字扑灭了的。情义啊,情义!情和义本是相连的,为什么宋江掌握了“义”字,却变得残酷无情,  相似文献   

18.
伟大领袖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所宣扬的投降主义的主题思想,正是通过作品主人公宋江体现出来的。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投降派的典型,过去却有人说是“经过群众斗争考验的”“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其理由有三:一曰,宋江有“正确的政治路线”,“为梁山立下了不朽的革命功勋”;二曰,宋江“器重人才”,是“组织家”;三曰,宋江“对人民群众深切关怀”,是“起义英雄”。这完全是为叛徒歌功颂德的修正主义观点。今天,我们必须站在路线斗争的高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廓清是非,正确识别宋江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9.
反面教材《水浒》第十八回写“宋江私放晁盖”,这是作者为宋江着意安排的一次颇有影响的事件。长期来,不知蒙蔽了多少人。不少评论者也都抓住这件事,添枝加叶,吹捧宋江。有人认为这是宋江倾心革命,走上革命道路的标志;有人认为是宋江重于兄弟之情,舍己救人的义举;也有人认  相似文献   

20.
晁盖原是把宋江当作恩人救护上梁山的。不但救护宋江上山,而且还要“请宋江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这时的晁盖,是把他当做朋友和兄弟看的。可是后来,当曾头市中箭,晁盖生命垂危的时候,却不顾宋江如何悲痛地“守定在床前啼哭”,竟留下这样的遗嘱:“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根本不提宋江做梁山泊主的事。显然,在临死的时候,晁盖自己否定了“请宋江为山寨之主”的初议。这是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