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要理念,是对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主体地位、主体作用和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的肯定。坚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牧区,让城乡居民在社会发展中共同确立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3.
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道路不同于其他地区,不能简单地从经济效益来评价其成本收益。由于西部民族牧区生态地位的特殊性、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人稀地广等特点,它的城镇化问题解决起来,投入大、困难多、时间紧,更具复杂性,仅从经济效益来看,城镇化效益也许不如其他地区。但如果从牧区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多角度评价其城镇化投入所取得的效益,其城镇化有益于提高整个牧区的社会发展指数和牧民的国民幸福指数。因此,从民族牧区的长远发展和现实情况来看,民族牧区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以及牧区和谐社会的构建都需要以牧区城镇化建设为依托。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历史任务,这表明党中央和国务院已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了新的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是中国农村发展的总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牧区与农村相比无论生产生活方式还是社会文化,乃至生态环境都具有较大的区别和独特性。牧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聚的边缘化地区。具有国防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战略地位,也是社会稳定与否的敏感地带。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及发展研究,特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民俗是蒙古民族基于特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特有文化。目前,对蒙古族民俗的法律保护相对滞后。新牧区建设给蒙古族民俗带来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同时,蒙古族民俗对新牧区建设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新牧区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用各种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保护蒙古族民俗。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乌兰夫牧区工作思想中,较为集中地体现出了乌兰夫领导和开展牧区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理念。这些原则和理念是:领导和开展牧区工作,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牧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发展牧区生产力,提高牧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牧区工作中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牧区工作要以人民群众为本;开展牧区工作要处理好民族关系,努力构建和谐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7.
在边境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牧区的草原生态建设是重中之重,退耕还草、草原修复等都涉及到牧民的日常生活、生计民生和可持续发展。边境牧区的地理特征、区位特点、民族成分、宗教信仰等都是影响边境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因素。通过对边境牧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的经济发展、基层治理、民族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等几个方面的调研,结果表明:要实现边境牧区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应该适当改扩这一区域的生产基础设施、增加草料的供应;适当增加中小型的企业,增加牧民就业的岗位;强化党员干部依法行政观念,主动为地方牧民提供公共服务,将政府工作"一言堂"改为政府、社会和牧民齐心协力共谋可持续发展;想方设法留住牧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步推进禁牧与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8.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在团结、引导和服务青年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明显的工作优势,是建设内蒙古草原新牧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继续从争取党政支持、协调社会资源、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加强共青团建设,是保障共青团工作能够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具体是如何产生影响的,以及气候变化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还缺少具体的讨论.研究通过内蒙古一个草原社区的案例说明,不适当的社会制度变迁是如何加剧了气候变化的危害.作为我国最大陆地生态系统的草原面临着严重的退化,随着牧民定居、草原分割和市场化,草原社区面对干旱呈现出严重的脆弱性,而这些又加重了干旱的影响.在干旱和制度变迁的共同作用下,牧民生计陷入不可持续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受当地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农村牧区图书馆(室)建设多年来一直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难题。但是,农村牧区图书馆(室)的地位与作用在“三个文明”建设中是不可替代的。应针对农村牧区图书馆(室)建设现状,努力加强农村牧区图书馆(室)建设。  相似文献   

11.
牧区小城镇建设是目前我国“新牧区”建设的关键。本文选取了内蒙古20个典型牧业旗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内蒙古草原牧区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牧区”建设的标准和原则,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牧区小城镇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发展时期(1976.10-1987.5),内蒙古党委和自治政府在牧业区的一切工作,都以有利于发展畜牧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为出发点,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措施。这些方针政策措施的实践成就对内蒙古新牧区建设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草原牧区从游牧到定居的转型离不开草畜双承包责任制的调整。随着草场承包责任制改革,围栏已不再是简单的基础设施,更是界定牧区人地关系与相关主体关系的重要符号。人地关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牧民生计层面。在草场承包经营背景下,围封牧场定居放牧成为了牧区主要的生计模式。与此同时,围栏的出现同样重新塑造着牧民彼此、牧民与集体、牧民与国家以及外来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意义上可将当前的草原牧区概括为围栏社会。围栏社会中的人地关系与主体关系的转型性特征也成为进一步推进牧区振兴与共同富裕的主要背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文章分析了阿拉善左旗牧区畜牧业产业化、信息化的现状及影响城镇化的因素,认为要加快牧区城镇化就必须做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旅游业;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发展教育,提高农村居民整体素质;改变思想观念;把生态移民、劳动力转移相结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5.
青南牧区走联合经营之路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千百年来 ,青南地区 (玉树、果洛两州加黄南部分县乡 )均为游牧区。传统的迁徙式游牧生产生活方式 ,不仅使自己越来越贫困化 ,而且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威胁和灾难性后果。因此 ,要振兴青南地区的经济 ,必须走节制人口、联合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16.
当前青海省农村牧区虽然人力资源丰富,但质量相对不高,成为制约农牧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非均衡矛盾.进行农村牧区人力资源开发主要应抓住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人力资本投资来进行,在教育培训、资源流动、结构调整、社会保障等方面实现系统开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展现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后英图嘎查16户牧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并结合当地牧民的讲述勾勒出此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牧民的生产生活变迁的概貌.  相似文献   

18.
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与畜牧产业化互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牧区的城镇化能有效推进牧民的转移、提高牧业生产效率,解决超载过牧等损害草原牧区环境的畜牧生产问题。但如何推进牧区城镇化,既能切实提高牧民生产生活水平,又不造成新一轮草场破坏而危害环境?应以牧业产业化为切入点,在政府主导的规划和建设中推进牧区城镇化,争取以最小代价提高牧民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推动牧区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促进牧区市场发展,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更好地解决牧区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9.
阿鲁科尔沁旗作为内蒙古东部典型牧业旗,在牧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紧紧围绕党的牧区政策和地区实际,开创了符合当地特色的牧业合作社制度。本文就该旗第一个牧业合作社即乌仁图雅牧业合作社为例,分析了解放前的苏鲁克制度和解放后在牧业生产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牧区社会改造的必要性和社会背景,对合作社创建的一些原则和做法进行了档案资料考察,并对牧业合作社创建的过程做了一次历史梳理。  相似文献   

20.
牧区城镇化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内蒙古西部主要牧区之一的阿拉善左旗是阿拉善盟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中心,阿拉善左旗的城镇化建设对于阿拉善盟的牧区城镇化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对阿拉善左旗调查的基础上,对城镇建设、人口布局、经济基础进行分析,对人口稀少、生态环境敏感的内蒙古西部牧区如何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