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平等是人类所追求的基本价值,可分为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以及消极平等和积极平等。平等的发展呈现出权利化、积极化以及私法化的趋势。在就业领域,平等具体化为就业平等权,其与歧视相对,然而,反就业歧视并非是反对差别,而歧视与合理差别的区别在于是否违背平等价值。从我国反就业歧视的立法及实践来看,平等价值在我国主要体现为就业机会平等、劳动报酬平等、性别平等以及健康平等。 相似文献
2.
性别差异在劳动力市场中被异化为性别歧视,使女性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并带来了多元的消极影响。劳动者的个体差异性和不同的能力及优势,适应了社会劳动岗位的不同需要,而一旦劳动者没有个体的差异,没有能力的高低之分,没有优势和劣势的区别,反而不能适应社会劳动岗位的不同要求,因而以性别和个体差异为由而给予差别对待是没有法律、道德和理论的正当性的。平等权是自然权利,是公民的资格权,是国家、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均不得剥夺的权利,而这个资格又是主体人参与国家和社会组织各种活动的前提,丢掉这个前提则实现机会平等、过程平等和结果平等都将失去任何可能性。为推动我国性别差异和就业权平等的协调,应在理念引导、经验借鉴和制度建构相统一的思路下综合采取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3.
论平等就业权在立法归类中的合理差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立法上,平等就业权允许立法者对公民进行合理的差别对待,但对合理性的认定则是一个充满价值判断的问题.对此,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是较为有效的解决途径.在最低限度的理解上,平等原则要求立法者"相同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这一公式不仅能清楚地区分不同类型的就业歧视,而且给立法者进行差别对待加载了"有充分理由"的论证任务.其中,"合理的理由"可以从我国现有的宪法规范以及特定职业的性质两个方面寻求,而对"理由充分性"的论证则可以在明确立法归类的基本构成要素的基础上,转化为归类与立法目的之间关联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残疾人平等就业,我国已制定一系列保障残疾人就业平等的政策,但是,目前残疾人就业歧视问题仍十分突出。建议对残疾人歧视实行专门立法。立法过程中应处理好机会均等与合理差别、本土化与国际化、现实性与预见性几种关系,着重规制与完善残疾人就业歧视行为认定、责任制度及权利补救等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5.
北京旅游就业效应和就业乘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业为民生之本,缓解就业压力是当前各级政府公共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旅游业效应的分析模型,并采用静态局部均衡研究方法,以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计算了北京市的旅游就业贡献度,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北京旅游业的就业效应和就业乘数。 相似文献
6.
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和1989~2009年CHNS的入户数据,根据明瑟方程的回归结果显示,低收入组的教育收益率高于高收入组的教育收益率。通过重新构建的工资不平等程度度量变量和教育不平等以及经验差异度量变量,对离差模型的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虽然教育能够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收入,但是教育差距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收入不平等的扩大。 相似文献
7.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女大学生群体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然而,女大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因是女性,其就业权经常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限制,因此,如何根据已有的法律,完善立法和监督,保障女大学生充分就业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就业质量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人均GDP越过4000美元的发展阶段率先提出来的。我国目前正好处在与此相同的历史时期,而就业质量不高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质量低下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就业领域里最为突出的矛盾。构建科学合理的衡量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前提。要尽快提高我国的就业质量,需要从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高度出发,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复苏乏力、就业结构性矛盾愈加凸显的背景下,就业难成为普遍现象。解决好就业问题是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民生之基。基于超大城市X市实名登记系统的就业信息,挖掘实名登记信息数据,利用HP滤波法分解各变量的趋势性和周期性,结合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状况等信息分析X市的就业问题;建模预测并回测了X市2020年就业登记人次数及新增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新统计口径预测了X市2021年的就业登记人数,科学评估了就业状况,为政府调控措施、内容及出台时机提供必要的信息;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X市各区就业产生的影响,重新建模预测就业状况,建议畅通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借助大数据平台,共建共享就业信息,设置区级就业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0.
自从2002年中央明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来,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就业问题之间的矛盾成为必须要解决的"瓶颈性"障碍。本文将老工业基地就业问题基于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背景之下进行了探讨,明确总结了现阶段黑龙江省的三次产业以及工业内部的就业结构性特征,并结合国外典型就业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促进黑龙江省就业水平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目前我国就业领域的性别平等已经引起了较多学者关注,但现有研究成果较少从实施效果的角度审视规则设计的合理性。作为典型的保守主义福利政策国家,德国政府在促进就业性别平等上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德国法在规则设计上以经济学、社会学效果为导向,这一实践可以为完善和实施我国就业性别平等法律制度提供经验借鉴:将加诸于女性的家庭责任转由社会共同分担,同时适度干涉传统意义上的家庭角色分工领域,引导男性承担家庭责任以实现两性职业与家庭责任的平衡,并对私人雇佣主体也设定禁止歧视义务。 相似文献
13.
14.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相当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除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采取各种各样的积极措施外,我们高教部门和宣传单位还应当加强对高校在校生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宣传,促进就业观念的转变,以期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5.
低保未就业人员的情况分析与促进就业的基本思路--对北京市东城区调查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北京市东城区低保人口的严格抽样调查数据 ,对低保未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就业意愿、培训及求职情况进行了分析 ,提出应在开发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的前提下 ,针对低保未就业人员的不同情况 ,采取市场手段与非市场手段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就业扶持措施 ,并加强社会救助与就业政策之间的衔接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就业岗位和就业形态多元化,学生对就业的需求已经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转向追求全面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面对这一新的形势,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构建毕业生就业画像的基本思路和应用路径,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精准度,进而满足大学生日益多元化的就业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为系统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关研究的全局特征,采用文献计量法,基于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中2011-2021年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的1425篇文献从发文量、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近十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数量趋于下降,研究机构比较集中,研究对象逐步关注弱势群体,研... 相似文献
18.
促进就业、控制失业率是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之一和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我国面临着劳动力供给过多、结构性失业矛盾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问题.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是决定宏观调控成效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近年来,我国频繁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不断完善两者之间的合理搭配.从实践看,两个政策尚未达到协调的程度.改善的空间仍然很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对就业产生的实证效应来探索两者应通过国债财政与货币政策有效结合起来;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和投资方式,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就业政策配合;通过财政与货币政策搭配调整产业结构.合理搭配才能缓解就业压力,产生良好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
加入WTO以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与日俱增,外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FDI在为东道国带来资金和技术的同时,也对就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由外商投资动机、外资流入方式、外资流入对象、东道国劳动力市场状况及东道国引资政策所决定的.并且,FDI对东道国就业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往往表现出一定的时期规律.当前,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我国来讲,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的现实情况决定了我国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而就业问题的解决对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大.鉴于外资的流入对东道国的就业效应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引资政策是外来资本能否充分发挥就业积极效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