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构建了我国的实际现金余额需求函数,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我国铸币税最优化的通货膨胀率和货币余额增长率公式.并用我国的1978~2007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增加铸币税来弥补财政赤字,摆脱通货紧缩的趋势,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铸币税作为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的收益具有财政和货币的双重意义.文章旨在考察1986年以来影响我国铸币税征收的因素.通过实证分析确认,我国铸币税征收内生于经济转轨时期的财税紧张状况和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财税紧张引致了中央政府的融资需求,财政透支则是影响1994年之前铸币税征收的长期性因素.另外,中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外汇储备不断积累,造成铸币税的大幅度被动征收,经济增长对于降低铸币税征收及通货膨胀风险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郭德友 《统计与决策》2012,(22):150-153
文章通过构建中央银行和财政部门的两部门铸币税收益的动态分析模型,解释了两种铸币税存在的经济学含义,并发现政府负债规模的变化对铸币税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同时,在对金融危机期间美国铸币税的测算中还发现,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对机会成本铸币税收益产生了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4.
在近年来的文献中,铸币税用来指货币发行者提取的净收入。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间的储备机制直接决定了铸币税的分配。国外文献对转轨国家铸币税的研究很好地证实了此机制,而国内文献则鲜有涉及中国铸币税分配的研究。鉴此,基于机会成本的概念和根据中国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中国近年来中央银行铸币税的规模结构及其现实意义,其研究结论基本阐明了中国铸币税的规模与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5.
现代铸币税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近期国内外学术界对铸币税的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铸币税的内涵、宏观经济意义以及流向与分配作出了一些概要性总结.  相似文献   

6.
王恩成 《山西统计》2001,(1):8-8,17
本文在确定资本外逃内涵的基础上 ,对我国资本外逃的形成原因、途径和造成的危害进行了科学分析 ,提出了一系列防止资本外逃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邬红华 《统计与决策》2007,(21):134-136
本文通过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资本外逃定义的界定及其主要测度方法进行了综述,试图用适合于我国的测度方法,用21年样本期进行测度,从而得出中国资本外逃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资本外逃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FDI优惠待遇对我国资本外逃形成的隐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锦 《统计教育》2006,(8):48-50
本文利用协整方法验证FDI与中国迂回性资本外逃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考察发现优惠待遇下大量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资本外逃形成长短期影响,对外资的优惠待遇已对我国资本外逃形成隐患,我们不应盲目地吸引外资,应适时调整资本外逃的防治对策及引资的宏观政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目前比较流行的间接测算法,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采用修正后的间接测算法来测算我国的资本外逃规模,结果表明:我国资本外逃规模不但总量巨大,而且其增幅在不同年份存在差异,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同时,我国存在着资本的大量外逃与外资的大量流入并存的现象;我国资本外逃在未来仍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规模上,并对宏观经济环境有着强烈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财政赤字可持续性检验往往采用线性协整技术来验证跨期预算约束是否成立,但这一检验方法是基于财政政策效应是线性效应理论之上的。在现实中,财政政策既具有凯恩斯效应也具有非凯恩斯效应,财政政策效应是非线性的,财政收支的调整过程也是非线性非对称的。用传统的线性协整技术难以描述财政赤字可持续性过程,本文分析探讨一种用于揭示非平稳时间序列非线性调整过程的模型——两机制门限协整模型,深入研究了该模型的参数估计、检验统计量,并通过自助法(bootstrap)模拟计算其检验统计量临界值及P值。最后利用该模型,揭示了我国财政收支调整是非线性调整过程,并证实了我国财政赤字具有可持续性,但财政赤字规模不应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1.
肖尧  牛永青 《统计研究》2014,31(4):51-56
事前模拟经济对财政政策变化的反应是检验政策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国外经典模型中国化改进,并引入系统财政规则,构建财政政策DSGE模型。在有效税率估算校准与参数贝叶斯估计基础上,给出政策模拟检验应用示例。发现税率冲击效应模拟是税制改革实验的有效方法,资本税率可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工具,以及当前增加政府支出拉动增长作用微弱等结论。该研究也可为我国DSGE模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99—2008年中国280个城市的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通过构建三维经济集聚指标体系,本文度量了我国地方经济的集聚特征;分别采用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地方政府对工业企业的征税策略以及企业实际税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集聚形态和规模差别较大;②地方政府依据不同的经济集聚特点采取差异化的征税策略,其税收竞争是政策引导下政府与企业的智慧博弈,而非“逐底竞争”;③东部地区企业实际税负与劳均资本、资本流动性的关系有别于中西部地区;④企业性质结构、企业规模和城市基建水平均对企业实际税负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未观测经济与相关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观测经济与税收流失等概念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在实际研究中往往容易造成混淆。通过对未观测经济与税收流失、地下金融、住户无酬工作、资本外逃、易货交易、穿梭贸易等易混概念的关系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和辨析,澄清了未观测经济概念方面的一些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4.
尹恒  王丽娟  康琳琳 《统计研究》2007,24(11):48-53
 摘  要:本文利用1993-2003年中国县级地区的财政数据,借鉴收入分配文献中发展出来的地区子集和收入来源不平等分解法,对县级政府财力差距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县级政府财力差距十分悬殊,且财力不均等存在上升趋势;大部分财力不均等是由组内差异解释的,地区间差距对不均等的贡献相对较小;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不但没有起到均等县级财力的作用,反而拉大了财力差异,特别是在分税制改革后,转移支付造成了近一半的县级财力差异  相似文献   

15.
国际资本逃避理论及对我国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心丹  钟伟 《统计研究》1998,15(6):36-40
一、国际资本逃避的定义和测算模型资本逃避(CapitalFlight)也称为资本转移、资本外逃等,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反映其金融体系潜在危机程度的重要指标。世界银行的克莱森(Claessen)在1993年的一份研究表明,拉美及加勒比地区、东亚...  相似文献   

16.
席玮 《统计研究》2012,29(11):55-60
 本文基于税负转嫁的视角,构造了要素收入有效税率的核算框架,详细界定了各种要素税负的核算范围,并实证测算了1995-2010年中国劳动与资本的实际有效税负。研究发现,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要素税负也并不算低。其中,间接税对居民消费的转嫁作用、增值税进项抵扣环节的重复计税是劳动、资本有效税率攀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龚锋  余锦亮 《统计研究》2018,35(1):65-74
本文采用代际账户核算方法,模拟测算了中国“现存代”和“未来代”的净税收负担值,探讨人口老龄化与代际财政不平等的关系。结果显示:如果保持当前财税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不变,未来代的净税收负担要明显高于现存代,中国存在较为严重的代际财政不平等问题,而且未来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越快,代际财政不平等程度就越高;但是,老龄化与代际财政不平等的关系还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和折现率的变化,折现率越低以及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越高,将会缓解老龄化对代际财政不平等的冲击。据此本文认为,应逐步放开生育政策、延长退休年龄、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改善老龄化背景下的代际财政失衡状况。  相似文献   

18.
魏瑾瑞等 《统计研究》2018,35(10):81-88
文章利用2006-2015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会否导致财政负担加剧。首先构造跨期迭代模型发现,老龄化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与老龄人口负担的所得税率有关,当所得税率低于临界值时,老龄化率提高会对财政可持续性产生负面影响;而当老龄人口所得税率高于临界值时,老龄化率提高转向改善财政可持续性的一面。因此,以老年人相对工资水平为门槛变量,进一步建立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老龄化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并非简单线性,而是存在非线性的门槛效应,并且区域差异明显。延迟退休的直接效应是通过增收减支来提高财政可持续性,然而更重要的是,延迟退休通过延长老年人的工作时长来拓展其创造的生产价值,并通过提高老年人收入水平来增加老年人缴纳的所得税,间接促进财政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参数异质性、财政分权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饶晓辉 《统计研究》2010,27(3):51-58
现有有关经济增长与财政分权的文献均假设两者之间关系为线性关系,而本文的研究却发现,财政分权与省级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关系,具有显著的门槛临界值效果。利用中国1980-2004年28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动态的面板门槛模型、非线性最小二乘法(NLS)和仿真试验,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不平衡性,其影响力度因人均资本增长率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当人均资本增长率小于0.1707时,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为0.1211;当人均资本增长率处于第二区间时,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大小为0.1925;而一旦人均资本增长率处于高区间时(大于0.2909),财政分权的影响力度变为0.27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