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燕子     
她缩着身子躲在一个老鼠麇~注集的草垛里。“你在这里做什么?”我问她,“你的活动场所本应在天空啊!”“唉!我也知道我的活动场  相似文献   

2.
篱笆听雨 《社区》2013,(21):56-56
那年,第一次去婆婆家。我和先生坐了6小时的火车1小时的长途汽车,直到下午—一点多才辗转到家,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  相似文献   

3.
那天走进东京大学出版书店,一位40岁模样的女职员接待了我。交谈中得知她叫山腰女士,我称她为先生。后来,她成了我的房东,熟悉后告诉我说,在日本只有教师、律师等有身份人才享得起“先生”这一尊称,她说她与我母亲年龄相仿,可以叫她“妈妈”。看见我诧异  相似文献   

4.
王丽萍 《社区》2010,(23):63-63
在出嫁前,妈妈就再三告诫我:既然叫婆婆为“妈妈”,你要在心里真的把她当作自己的妈。 但毕竟对我来讲,婆婆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即使住在一起,朝夕相处,彼此都很客气。那年夏天,我屋子里的空调坏了。我先生和公公都出差了,婆婆就让我过去和她一起睡。  相似文献   

5.
雨滴项链     
有位名叫琼斯的先生和妻子住在离大海不远的地方。一个暴风雨的夜晚,琼斯先生在他家花园里,看到大门旁的冬青树突然摇晃起来。一个声音叫着:“救救我!我被树挂住了!救救我,要不然暴风雨就得下一夜。”琼斯先生非常吃惊,走到树跟前。在树枝中间,有一个高大的男人。“你是谁?”琼  相似文献   

6.
我曾经在美国参观过一所老人俱乐部式公寓,由一位研究战略经济的教授纳尔逊先生陪同。去前,我好奇地问:“纳尔逊先生,我感到惊异,既是一座学术性的老人公寓,为什么叫‘小屋’呢?”  相似文献   

7.
在德国家庭当清洁工有一天,学生宿舍的管理员奥特先生来找我,问我愿不愿去一家人家做半天清洁工,这家女主人叫菲舍尔,打电话托他找一个大学生帮忙干点家务活。“菲舍尔夫人说,干三个小时给50马克。”德国人的工资概念很清楚,雇人方和受雇方必须事先讲明报酬数目。我和奥特先生很熟,他说的事我一般都不拒绝,又觉得报酬不低,便一口答应下来。就这样,我走进了菲舍尔夫人的家。她家住得离我的宿舍不远,隔一条马路,上一个小坡,同样是一片宁静幽雅的住宅区。菲舍尔夫人的房子真漂亮,三层小楼,两个车库,房前一个不小的游泳池,池中的水映着蓝色的天…  相似文献   

8.
也说称呼     
小时候我们老太太最爱支使我:“生,去把火笼上。生,去把缸里的水挑满了。生,去买趟肉去,要肥着点儿的。”在这个家里,我最小,老儿子,可我真没享受过老小的待遇。我纯属一个小菜碟儿。到现在,我都56了,哥哥姐姐们还叫着我的小名:“生。”我在他们眼里永远是小兄弟,长不大了。就连我二大爷家的二姐,她的儿子按说管我叫舅舅,但从来没叫过,都叫我“生”。我没脾气。  相似文献   

9.
在上海林林总总的饭店酒家,婀娜多姿的“推酒小姐”频频出现。“先生、女士,您好。欢迎您来这里用餐,我是某某啤酒公司的推销小姐……”,这种语言已为许多人所习惯,大多数“食客”称她们为“酒小姐”。 “赚钱小姐” 第一个进入我视线的小姐叫莉莉,那是在静安寺附近的一个偌大酒吧内。莉莉说话很爽。 “我是苏北人,家境不太好。我想在大城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刚到这里时,她们说我穿衣服都不会,说我总是乡里乡气的。当时我很自卑,私下里哭过多次。我下  相似文献   

10.
电脑风波     
“哎呀!这是怎么一回事啊?电脑前几天还好好的,今天怎么就坏了呢!”看到电脑上不停地跳出那些不良的网站,我焦急地大叫起来。这还不都是我那位“欠扁”的表哥,一心只知道玩那网络游戏,下载,下载,下载……一下载就几个小时,我那可怜的电脑兄弟吃得消才怪呢!这不,他身中巨毒,卧床不起了!  相似文献   

11.
日本每家每户都有洗澡堂,且方便的程度,我想就不用去说它了。但日本朋友总是说我的洗澡速度太快,说我洗澡和鸟儿有一比,在浅水坑里扑愣一下翅,就跑掉了。这真叫我哭笑不得,也纳闷不解,一个澡洗下来要半个小时,怎么能叫太快,我还嫌时间太长了呢。 直到有一天,川口荣子女士建议我去外面的澡堂洗澡,我当然嫌麻烦,不愿意去。可是所有的日本朋友都说那是不一样的,并向我例举了许多中国的大老板、官员到了日本的洗澡堂都宁死不脱裤的笑话。 去就去吧,我也萌动了好奇心。日本人称澡堂叫“风吕”。我们来到了“大宏汤风吕”,经营管理是不错的,放鞋放衣服都有专门的地方,别提有多好了。洗澡堂电很气派,每个人都有固定的位置,一人坐一个,整整齐齐一共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公关人,同事们都喜欢叫我“战斗”。对我而言,“战斗”不仅仅是一个亲切的称呼,还是一种职业态度。  相似文献   

13.
董波 《金陵瞭望》2008,(15):58-59
“嗨,伙计,告诉我你叫什幺?” “PATRICK,当然,你也可以叫我白德。” “白德?” “需要我再说一遍?” “呃,我只是感到好奇……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 “我叫PATRICK所以叫白,我的姓的意思是德国人的,所以叫德。”  相似文献   

14.
留钱害儿孙     
张丽钧 《社区》2013,(11):28-28
我友,一日饮醉,对我说:“你信不信.我的存款。到我孙子那辈都花不完!”我说:“我信。不过,老辈子有句话.叫‘儿孙自有儿孙福’.你真的没必要给儿孙留那么多。”他笑了,说:“什么叫福?钱多才叫福!我上半辈子穷怕了,我不能让我的儿子、孙子再重复我的穷。我就是要让他们守着一座金山,过像样的日子。”  相似文献   

15.
家有严妻     
沙平 《社区》2003,(11)
提起妻子,我永怀感激:她自愿“承包”家务让我当“甩手掌柜”;提起妻子,有时又颇使我恼火:皆因她推行该死的“妻管严”。比如她素有洁癖,凡我推门进家必叫我先去洗手,饭前又要叫我洗手。我哪怕“爬格子”到深夜她都要监视我认真洗脚才放心,否则就要开除“床籍”。最要命的是不准我  相似文献   

16.
冯骥才 《社区》2011,(35):16-17
几年前的春天里,意外接到一个来自上海的电话。一个沙哑的嗓音带着激动时的震颤在话筒里响着:“我刚读了你的《一百个人的十年》,叫我感动了好几天。”我问道:“您是哪一位?”他说:“我是草婴。”我颇为惊愕:“是大翻译家草婴先生?”话筒里说:“是草婴。”我情不自禁地说:“我才感动您一两天,可我被您感动了几十年。”  相似文献   

17.
挤车     
我每天放学回家都要乘车。在车站等了很久,车还没来,我心中便嘟哝起来:“这鬼车子存心和我过不去。”人们也开始抱怨了。一个中年妇女说:“昨天我等了一个多小时呢。”另一个附和说:“就是啊,这车真成问题。”忽然,不知谁叫了一声:“来了,来了。”车子慢慢地靠了站,门一开,车上的人像爆米花一样弹了出来,车下的人又立刻乱哄哄地挤上去,门被堵得水泄不通。好不容易,我挤上了车,车厢内空气污浊,我真担心这个闷罐子会爆炸。到了下一站,我被人流卷了下去,只好再排队上车。上车后,连呼吸都困难了。总算到了终点站,我下车一看,哎,新穿的衣服皱得像…  相似文献   

18.
陶杰 《社区》2013,(2):12-12
辛亥百年,上海一套民国老课本重印,叶圣陶编、丰子恺绘,只不过是几十年前的课本,却惊现一个陌生的国度。 首先是课本直排,写正体字,上学的规矩是先向老师鞠躬请安:“先生,早。”“先生”是对老师的敬称,不分男女,都穿一件长衫。放学的时候,师生道别,叫“明天会”。  相似文献   

19.
落水记     
昨天,就与汉杰兄约好去游泳馆一游,想来暗暗叫道,如此好事,岂不快哉!闹钟刚把我叫醒,我就拨通了崔哥的座机:“哥,游泳馆什么时候开门呀?”他迷迷糊糊地说:“白痴!不知道游泳馆24小时服务?!”“噢,原来如此。那我们快走吧!”  相似文献   

20.
如同他的黑皮鞋配白袜子,半秃的脑门配大号牛角梳子,他的一切都超出常人的理解能力,他的学生都叫他“bt”,中文译音为“鼻涕”,不过这可不是“变态”的缩写,而是best teacher(最好的老师)。我更愿意叫他“祥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