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翠莲 《阴山学刊》2006,19(6):67-7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内容和结构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公共消费品的匮乏。这一状况严重制约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和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实现。政府应该从经济发展、民主法制等方面通过一定途径加以解决,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指出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有若干方面,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以人为本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则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指出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有若干方面,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以人为本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则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指出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有若干方面,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以人为本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则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两种表述辨析王道坤近几年来,一些作者往往把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1〕,此种表述同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也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人为本是从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 ,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权益 ,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7.
满足社会全体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客观目的。它反映了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应该是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切工作的根本出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我们要深入探讨这一历史性变化的哲学基础和现实依据,才能直面、协调并解决目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处理好社会基本矛盾及社会其他矛盾问题,进而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进程中推进各项工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要矛盾的再认识--政治文明语境的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矛盾本质上体现为手段(生产力)与目的(人的需要)的矛盾.当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经济需要和文化需要,随之,人们渴望参与政治和践行民主的政治需要也凸显出来,并因此宣示了政治文明在社会文明统一体中空前独特的地位.正是基于政治文明的崭新语境,笔者主张,应将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重新界定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政治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一经济发展,是表现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目标的最基本范畴。经济关系的任何调整,经济运行机制的任何改革,归根到底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意味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增进,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不断得到满足。这不仅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11.
一1956年我们党在“八大”就曾经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但是,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在随后的实践中并没有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肯定“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问题的认识,是我们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本文打算就目前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几种论述谈点个人见解。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为什么成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其内涵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人民精神生活中有何反映?其具体表现是什么?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关系到认真贯彻党的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是我们正确地认识和加强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强调指出:“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企业管理者的素质高低因素至关重要。 现实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社会需求日趋多样化,要不断满足这种需求,单靠个人的努力是无法实现的,必须依靠从事生产、运输、贸易、金融等各类型的企业履行不同职能产生合力去实现需求目标。而各企业内,众多人要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共同的需求目标奋斗,就需要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控  相似文献   

15.
政治上民主化,人民群众真正当家做主,经济上现代化,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最本质的特征。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以后,经济建设成为我党一切工作的中心,而经济建设的唯一目的,就是为全体人民谋利益。胡耀邦、万里同志最近在西藏说:“我们共产党的唯一宗旨是为人民谋幸福、办好事。”“我们共产党就是要为西藏人民、为全国人民、为全世  相似文献   

16.
张莉 《中文信息》2022,(3):293-295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生活物质水平日益提高,基层群众不再是物质上的谋生,转而开始注意自身的精神生活的发展,而在当前社会下具有的各式各样的基层群众活动则是精神生活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其实,为引导人民群众发展自身精神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科学合理地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科学社...  相似文献   

17.
讲求经济效果,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核心问题。任何一种物质资料的生产,都要消耗和占用一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这种劳动占用、劳动消耗和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就是经济效果。马克思说:“真正的财富在于用尽量少的价值创造出尽量多的使用价值,换句话说,就是在尽量少的劳动时间里创造出尽量丰富的物质财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第281页)人类社会生产的历史,就是不断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历史。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经济效果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满足人  相似文献   

18.
张闯天同志的文章指出:“在无产阶级专政下,无产阶级政权的最主要任务,则是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了”,并批评那种所谓“社会主义革命比社会主义建设重要,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比发展经济更重要”的错误意见。张闻天同志说:“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它只有这样一个目的,而不能有别的目的。”这义正词严的言  相似文献   

19.
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以马克思需要理论为视角进行考察,能够准确把握和理解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特征。美好生活需要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的发展动力,我们要从物质性、人民性、发展性三个维度把握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路径,推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实现人的社会更高水平更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部新中国发展史就是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待不断被满足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表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三次论断中均突出了"人的需要":"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物质文化需要""美好生活需要"。影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较为深层次的原因是人的需要在内容和层次上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是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以及"物质文化需要"在需要主体上的丰富和需要层次上的提升,是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