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委婉语意的功能及表示方法浅析林振岳(外语系)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源于古希腊语。当时这个词的定义是“使用吉利的话语”,人们不敢说不吉利的话,因为Greenough和Kitteredge有一句概括的话“Toproducewordmaybrin...  相似文献   

2.
浅析委婉语──兼谈禁忌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析委婉语──兼谈禁忌语谢宗先英语词Euphemism(委婉)来源于希腊语,意为“Speakwithgoodwords”(eu意为well或soundingwell,pheme意为Speech)。委婉语用一种不明说能使人感到愉快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  相似文献   

3.
从引述回应式看汉语习语构式的贬抑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意义不仅可以固定地依附在词语上,还可以固定地存在于句法结构之中。句法结构的情感意义不总是其组构成分情感意义的简单相加。比如“X什么X(哭什么哭)”、“X个Q(呵个头)”、“还X呢(还温柔呢)”这类构式的贬抑义,就与其用于引述性回应中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性及其所在句式的语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若之何”、“若·X·何”解邹晓丽“若之何”、“若·X·何”,这个《左传》中经常使用的固定格式(注),是古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士文伯让(责备)之(指郑子产)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  相似文献   

5.
英语修辞格“婉言”周华文英语里“婉言”(Etiphemism)是人们在运用语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技巧。这个词源于希腊词“”,意思是“美好的言词”(goodspeech)。它是英语中一种修辞格,有时被称为“婉曲”或“委婉”。当要表达的意思因诸种原...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口语中的“X(啊)X(啊)的”、“X(啊)Y(啊)的”两个结构在形式上相似,表义上也较相近。文章考察了两种结构中X、Y的类别,限制以及两类结构各自的语法意义,并从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以及对否定词和代词的选择方面讨论二者间的差异,最后指出结构中的“的”字并非可有可无。  相似文献   

7.
主要应用“小三角’’理论,立足于礼貌语言句法,从句法单位(词语)的礼貌范畴分布,礼貌句类的形式特征,结合书信这种语体,以《傅雷家书》为语料,研究行为在线的“委婉客气”语言。  相似文献   

8.
南昌话中作为语气词的“是”很有特色,在普通话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语气词来表示,因而南昌人在说普通话时常常会无意中冒出一个用普通话读音去读的语气词“是”。本文从描写的角度对南昌话语气词“是”的用法作了归纳:一、用于不出现疑问代词的特指问句,表示原因、结果等;二、用于陈述句或感叹句,表示原因、假设、提醒、责备等;三、用于固定搭配“就是”,表示鼓励、警告、评论等  相似文献   

9.
委婉语(euphemism)是人们社会交往中普遍使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其交际功能有三种:“避讳”功能、“礼貌”功能和掩饰功能。重点分析了英语委婉语的掩饰功能。由于委婉语具有模糊色彩,因而它被广泛地应用在某些国际政治事务中,从而掩饰某些事情的本质。分析此类委婉语有助于认清一些社会问题的真相。  相似文献   

10.
英语里“婉言”一词euphemism来自于希腊语,eup是“好的”或“好听”的意思,pheme是“言语”(sPeech)意思。它是英文中一种修辞格,有时被称作“婉言”或“委婉语”,是人们在运用语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技巧。因为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存在着各种禁忌,使人们的交谈受到限制,但在交往中往往又不得不提及那些被视为禁忌的事或事物,于是人们便使用一种较为委婉动听或间接隐晦的词语方式来表达那些被列为禁忌的事物,英语婉言大量地被人们应用现实语言交际中。它具有含蓄婉转,形象生动,表达丰富,隐情于言里行间的特点。某些语…  相似文献   

11.
洞口方言非能性“得”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口方言中,"得"的语法功能十分丰富,可以做动词、助动词、助词、语气词及构词成分。文章详细分析了洞口方言的非能性"得"字,即完成体助词"得"、结构助词"得"和语气词"得"的语义、语法结构特征,并与普通话做比较,同时追溯汉语史的"得"在洞口方言这个共时平面中的历史遗留。  相似文献   

12.
在《巴曼尼德斯篇》中,柏拉图发现,像苏格拉底这样一个具体事物可以同时既类似又不类似,既是一又是多,既是静的又是动的。也就是说,具体事物可以同时分有多个相,包括相反之相。一个具体事物同时拥有多个普遍性质,并且其中许多性质间彼此无关甚至相反,这就是典型的异质性现象。异质性意味着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范型或一套同质的范型系统足以提供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完备规定,而要完备规定具体事物,范型或范型系统就一定是复数,它们之间不可能最终化约为一。但柏拉图选择了另一条解决之道:放弃相之为同类事物范型的绝对性,转而通过相与相之间的指谓关系将诸相联结成"相的集体",借以说明何以一个具体事物可以分有多个相。这样一来,相与相之间的异质性就被这套同质性的思维程序给消解掉了。  相似文献   

13.
对索绪尔语言理论中有较大争议的两个问题———任意性、实体性 /系统性进行梳理、辨析 ,阐述对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理解 ,对批评否定性意见进行反驳。我们认为 ,任意性的原理是颠扑不破的 ,是符号 /语言符号的根本原则 ;“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体”的论点也是成立的 ,它是符号 /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必然结论 ,符号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来自它的任意性。  相似文献   

14.
只有语义上表实体的处所成分才能被关系化;表意比较概括的处所成分容易关系化,专名较难关系化,除 非它在关系小句中充当处所主语;处所成分关系化结构中"的"字的隐现引发的问题带给我们的启示是限定词"这/ 那"似乎有"的"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汉语中“A的B”结构以及A与B之间语义上的联系,探索了英汉翻译中这类结构 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的古诗今译活动是一个饶有意味的话题。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新诗”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古诗今译是对“新诗”写作的有益探测和锻炼,而古诗今译所生产的文本,也是一种“新诗”,一种被更新的诗。就整体而言,古诗今译最重要的意义,是为早期新诗的合法性提供了一种姿态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历史内涵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孤独”这一拉美民族心理,反映了作者的民族观。从《百年孤独》中,可以看到它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诗经》在编订传习过程中出现过一些简次错乱的问题 ,历代所传《大雅·大明》诗的两种不同体式就是这种错简的表现之一。考察《诗经》风、雅、颂的分类特征、《大雅》诗的乐章类型以及《大明》诗的章句构成和诗义解读 ,考辩《大明》诗两种不同体式之正误 ,可以得出《毛诗》所传体式为误 ,《诗集传》所遵体式为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在规定有存留养亲制度的诸朝法律中,清代的存留养亲制度可以说是形式多样、较为完备并得以有效运用的一项法律制度.清代存留养亲的类型、成立的条件及其特点,特别是它所体现出的人性关怀对我们今天的司法实践仍然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胡明伟 《南都学坛》2005,25(5):65-71
《张协状元》产生在1202年之后。具体理由为:第一,《张协状元》作者使用北宋末期产生的[烛影摇红]词调、南宋初期的[唐多令]等词牌;第二,《张协状元》作者引用曹豳“山南山北梧桐树”诗歌;第三,《张协状元》的词牌涉及南宋时期的一些特殊技艺,“大影戏”、“刮鼓戏”、“赚”;第四,《张协状元》作者标榜“教坊格范,绯绿可同声”;第五,《张协状元》与之后的南戏作品的形态体制有别。《张协状元》代表着戏剧家的戏剧观念:追求故事的市民情趣与干预生活的创作态度;“戏剧”是“别样门庭”和“别是一家风”;重视娱乐的戏剧功能作用论;滑稽调笑角色与歌舞类角色的混合;初步确立了时空自由处理原则与演员虚拟表演观念。总之,《张协状元》确定了南戏的干预生活的创作态度、市民审美趣味以及虚拟表演观念,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