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与基督教都含有一定的环境思想,认为人与万物都有相同的本原,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离不开自然。道教倡导寡欲和无为,重视生态平衡。基督教认为人与自然的存在价值相等,人类应该为上帝管理好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道教和基督教共同的理想。  相似文献   

2.
对生命的探索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道教对"长生久视"的努力,基督教对"永生"的追求,既是人类对生命永恒的无限向往,也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道教是世界上少有的重视人的现实生命的宗教,道教对生命价值的神圣化,虽表现为神学的描述,但重视生命,特别是现实生命的价值,无疑是符合现代人理想的.道教基本的人生价值观是"重人贵生"、"我命在我";基督教基本的人生价值观是"荣神益人".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道教 ,还是基督教 ,都认为人和万物有共同的本原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界 ,于是形成一种朴素的生态整体意识、一种整体性思维方式。认为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 ,其原因在于人为 ;追求“合一”的和谐境界是道教与基督教的理想目标 ;道教重视生态平衡 ,基督教也认为 ,在上帝创造的世界里 ,所有生命物种都是“各从其类”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宗教的"出世"与"入世"问题是研究各种宗教不可回避的问题.从宗教追求的终极目标而言,其实各种宗教往往兼具"出世"与"入世"的特征.只不过道教更着眼于现世,而强调"出世"与"入世"的统一;基督教则更着眼于来世,而强调"出世"与"入世"的关联.宗教的终极关切只有与现实关切结合起来,才可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道教的和谐人生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道教在致力于建构其终极宗教理想的同时,也一直努力追求人生的和谐.道教文化中所蕴涵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他人、社会的和谐,人自身的身、心和谐等方面.这些和谐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道教与基督教仪式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都有较长时间的发展期,从发展特征来看大致可分为两个重要时期在第二发展期(约公元12至14世纪)中,由于承接第一发展期中各异的发展特点,两教仪式音乐也呈现出民间化与专业化不同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神性论问题上,基督教和道教虽有相同之处,更有区别之点,具体表现为一神论与多神论、人神异质和神性分享论与人神同质同形和互化论等区别。这些区别规约了它们各自的思维方法。同时分别影响着西方和中国的社会生活方式及其习俗、哲学、自然观、价值观等文化因子,形成注重理性的基督教文化和注重功用的中国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都包含一定的环境思想,但它们的具体观点不尽相同:伊斯兰教认为真主主宰自然生态,自然万物听命于真主,人类应当为创造主的理由赞美和管理好自然资源;基督教认为自然万物以上帝的意志为转移,自然资源存在价值等价且均是服务人类的工具;而佛教则认为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应该而且也可以和谐相处,人应该尊重自然并爱护自然。  相似文献   

9.
通过道教外丹术与内丹术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肯定了道教在提高中华民族生存质量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特别在内丹术方面,提出"筑基"、"小周天"、"大周天"等修炼层次,实际是以降心火入丹田为目标,这不仅对生命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现代人生存质量的提高将会起到难以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异质文化,基督教是在西力东渐的背景下传入近代中国的。因此,宗教文化与政治成为近代中国人看待基督教的两个重要视角。从宗教文化的角度看,曾国藩对基督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卫道"对抗到正视其宗教地位的过程;从政治的角度看,曾国藩主张承认传教特权、限制基督教约外侵权,最终希望修改传教条约。总体而论,曾国藩的基督教观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也存在自身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道教生命观与自然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主张从"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去把握自我生死,从而实现得道成仙、长生久视的宗教理想.其生命观充分注意到了生命的存续与外部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养生主张与修炼实践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道教的"洞天福地"多位于名山胜境,反映了道教对于生存环境的重视以及对于美好自然环境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道教根据女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积德累功和收心养性为主要内容的女性道德修养观。积德累功是一种道德实践活动,它要求女性恪守封建礼教,忠孝、和顺、仁信,与人为善,爱护生命。为了督促女性履行这一道德实践活动,道教专门制定了功过格的方法及构造了神明监督之说。收心养性是一种内心的自我道德评价活动,它要求女性扫除妄念、控制不良情绪、力戒刚暴残刻的坏脾气以及注意感觉方面的问题。剔除其中的封建礼教糟粕思想和神学思想,道教的女性道德修养思想对于现代人的道德教育和心性修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弥尔顿从人出发认识人与神、灵魂与肉体、男女性别的关系.是对基督教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创新.他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人独有的理性与信仰能力.肯定了人自身固有的主动追求至高精神的行为.他的诗作深刻揭示了人在精神层面的本质,而成为人之灵魂的伟大史诗.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受基督教的影响至深。除了作品中的《圣经》意象、叙事等痕迹,值得注意的是,基督教的“罪”观对中国现代作家的心灵影响及由之带来的作品内涵的深刻性;更为重要的是,诗歌、话剧、小说等文类的发生与成熟,与此有关。对“罪”的省察与叙述,决定着中国文学的深刻与丰富。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术界有这样的观点,就是道家道教的和谐思想可以成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理由是道家道教也存在“与天和、与人和、与己和”的和谐思想。对此,笔者试图通过分析道家道教和谐思想的本质,来揭示其与当代和谐思想的“形同意不同”,主张对道家道教的和谐思想还得辩证看待,合理取用。  相似文献   

16.
析基督教视野中的信仰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基督教视野中的信仰观的分析,探讨作为宗教本质的信仰问题。作者论述了基督教学者所关注的信仰同基督教对神圣、超越的观念的假定的联系,揭示宗教信仰要求知行合一的特征,并略评宗教信仰对信仰者的生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历来有神化典籍和文字的传统。早期道教的文字观和经典观主要体现在早期道教的“诵经”修道方法之中。正是通过“诵经”修道方法,早期道教把尊重和神化典籍和文字的传统推向了极至。  相似文献   

18.
在晚明的文学思想史上,屠隆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在文学创作和仕途追求之外,屠隆对晚明不同的道教潮流几乎均有触及,甚至因为对求仙活动的极端追求被视为异端。这些宗教活动的展开除与其思想上追求朴拙的倾向有关,亦受到晚明江南文人之间亲疏不定的群体关系和地方道教环境的影响。本文在梳理屠隆的道教活动和宗教思想发展的基础上,希望将之置于晚明江南“文人道教”的环境中加以理解和考察,以反思明清文人道教传统中对与道教相关的信仰活动的多元表达与实践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道教文化与当代农民和谐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造和谐人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和谐社会的终极追求。当前,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广大农村面临诸多的矛盾无法化解,长期生活在矛盾之中的农民人格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将会阻碍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而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与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可以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框架内挖掘、转化道教文化,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自身精神和谐三个层面上汲取道教文化的智慧,塑造当代农民的和谐人格,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0.
任继愈对老学和道教有着自己的见解。他对老学的源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老子尊道、贵无、尚柔、治国等思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既肯定了其无为而治的当代价值,也指出了其提倡愚民、反对社会进步的消极性。任继愈按照不同历史时期系统地阐述了道教的发展轨迹。任继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主张对老子思想和道教文化进行历史和辩证的分析,批判地继承这份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